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陜西邁進教育資訊化2.0時代 會給陜西帶來哪些變化?

來源: 陜西日報 | 作者: | 時間: 2019-10-10 | 責編: 張希臣

陜西邁進教育資訊化2.0時代

■陜西將著力打造資訊智慧時代教育治理新體系、人才培養新模式和教育服務新業態

■ 到2022年,陜西初步形成基於大數據的教育治理與服務新體系;初步構建數據匯聚、深度應用的開放共用新業態

9月25日,省教育廳發佈了《落實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進新時代教育資訊化深入發展。

陜西將著眼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現代化和教育變革,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省的目標,將教育資訊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數,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積極推進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教育系統重構,構建資訊時代基於大數據的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探索破解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形成網路化、數字化、智慧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服務體系。

陜西將著力打造資訊智慧時代教育治理新體系、人才培養新模式和教育服務新業態。人工智慧教育全面推進,形成全學段、多層次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人工智慧普及教育與創新研究,教育資訊化深度融合創新得以發展。

教育資訊化2.0給陜西帶來哪些變化?

記者 郭妍

教育正在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打開了教育教學發展的新篇章。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學生資訊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2019年9月25日,陜西省教育廳印發了《落實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推進陜西教育資訊化2.0進程進行了全面部署。

如果説教育資訊化1.0以基本技術條件建設和普及應用為主,教育資訊化2.0則以融合創新發展為主。教育資訊化2.0會給陜西教育帶來哪些變化?

縮小教育鴻溝

均衡教育資源

教育資訊化在基礎教育階段最顯著的作用是能夠最大程度縮小教育鴻溝,均衡教育資源。

近日,距韓城市市區30余公里的芝陽鎮喬子玄學校有了英語外教的新聞不脛而走。山裏娃有了“洋教師”成為群眾茶余飯後、田間地頭最多的談資。

2019年以來,為了讓更多鄉村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韓城市教育局在該市桑樹坪鎮桑樹坪學校、板橋鎮板橋學校、芝陽鎮學校、喬子玄學校4所學校的六、七、八這三個年級中實施雙師英語教學試點。利用教育資訊化手段,依託國內品牌線上英語教學資源,通過25分鐘線上外教課堂和線下15分鐘本校教師課堂,實施鄉村學校英語教師培訓和學生口語、聽力水準提升計劃。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喬子玄學校校長楊艾興説:“雙師英語課堂圓了孩子們的‘外教夢’,打消了一些家長把孩子轉到城區學校的想法,讓老師們也更有幹勁了。”

教育資訊化以較低的成本,將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便捷、高效地向農村和邊遠地區擴散,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

如今,走進鄉村學校,以前自製的教具、挂圖、小黑板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投影儀、電腦、電視多媒體,教師手中的粉筆和書本已經變成了班班通、一體機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黑板變成了電子白板、教鞭變成了電子鐳射筆。通過技術賦能,加強教育資訊化建設,多媒體教學、“網際網路+教育”、“教育+AI”等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品正以燎原之勢走進鄉村課堂,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架起了跨越發達和偏遠地區之間教育鴻溝的橋梁。

從關注量變

邁入關注質變的2.0時代

2012年以來,我省教育資訊化按照“完善環境——拓展應用——深度融合”的三段式發展戰略不斷加速發展。在以“寬頻網路校校通”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全省中小學校實現了寬頻網路全覆蓋,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比例超過90%,基礎教育學校網路教學設備覆蓋率和品質全面提升,總體上超過了全國平均水準,“校校通、班班通、人人用”基本實現。

高等學校資訊化環境建設進一步優化升級,無線網路覆蓋到了全部教學、辦公場所,全省73%的高校校園網主幹頻寬達到萬兆以上,92%的職業教育院校部署了無線網路,倣真實訓環境建設不斷完善。

各類應用不斷拓展。陜西在中小學學籍等8個國家系統應用的基礎上,開展了教育機構、教育資助、大學生就業、教育科研等近30個特色管理系統建設,教育大數據平臺匯聚了全省教育機構數據2萬餘條、師生數據近900萬條。基於大數據,陜西在教育扶貧、安全防控等方面開展了創新應用服務,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陜西模式”,在全國發揮了引領作用。

“陜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在8個市、75個縣(區)進行了部署,實現了“一點接入,全省共用”。在這一平臺上,中小學校及中職學校註冊教師近40萬人,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達800余萬條,通過“網路學習空間”實現了面向一線教師的個性化主動推送服務,廣大教師資訊技術與教學融合應用能力大幅提升。我省積極推動高等學校線上開放課程建設,認定的186門省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227個省級虛擬倣真實驗教學項目,在全省範圍內共用。各級各類學校因地制宜開展資訊化建設和應用工作,為教育資訊化2.0時代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資訊化1.0時代重點關注量變,強調應用驅動、融合發展。教育資訊化2.0時代的核心目標是以教育資訊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構建新時代教育的新生態。資訊技術不僅僅是教學的工具和手段,已成為與教育共生融合的整體,實現更加開放、公平、優質的教育。

實現人人皆學、

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教育資訊化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快速複製傳播、呈現手段豐富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質的有效手段。

通過“網際網路+教育”,我們已經可以做到通過一根網線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優質教育資源。而“人工智慧+教育”則能通過跨界融合等新技術優勢讓每個人與優質教育資源産生更加深層次的學習互動,真正從內而外地享受到優質教育。

教育資訊化能夠全面提升教育的內在品質,真正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同時能夠大幅提高教育科學決策和綜合治理能力。以教育資訊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選擇,對於構建教育強省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省擁有1.5萬餘所學校及教育機構,教育人口840多萬,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任重道遠。

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在全省教育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視頻會議上表示:“沒有教育資訊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站在發展的角度看,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面臨著眾多的問題和嚴峻的挑戰。當前,教育資訊化從1.0時代邁進了2.0時代,新時代賦予教育資訊化新的使命。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推進全省教育資訊化快速發展、實現超越。”

今後,陜西將充分認識新時代資訊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革命性影響,運用資訊化發展的技術成果,推動辦學模式和教育方式的全面創新,重塑教育形態,改變教育環境和教育評價方式,催生出新的教育生産力,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省的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