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瞄準因材施教難題 山東啟動教育資訊化2.0行動

來源: 科技日報 | 作者: 王延斌 | 時間: 2019-10-10 | 責編: 張希臣

如今,資訊技術的發展給社會生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不僅改變了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還擴大了教育資訊的覆蓋範圍。資訊技術的應用,縮小了貧富差距、地區差異所帶來的教育鴻溝,讓沒有條件發展教育事業的地方有了“新課堂”,讓教育公平落到實地。教育資訊化、智慧化是時代發展的産物,很多地區、高校都將目光聚焦于教育資訊化。山東,已經在行動。

打破“教育流水線”,通過技術賦能,讓因材施教廣泛落地;聚焦作業和考試痛點,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開發自適應學習系統並成為全省師生的標配;在書本、鉛筆之外,智慧學習終端要進入課堂……這些正是近日山東省教育資訊化工作新聞通氣會上透露出的資訊,也表明瞭山東發展教育資訊化的決心。對教育大省山東來説,上述重要資訊描繪出三至五年內山東省教育資訊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其主要目標是:大規模地開展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切”的教育。

智慧課堂解決歷史痛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山東教育迅速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和教育體系,此後,進行了多次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山東有過先進的經驗,也有自己的“痛點”。資源匱乏,人才短缺等因素,一直制約著山東教育的發展速度。按照山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的説法,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受限于師資力量和校舍規模,教育資源難以有效覆蓋山東各地,實施大規模因材施教是很難完成的任務,教育公平久盼未至。

但隨著資訊技術的蓬勃發展,通過技術賦能教育,基於資訊技術和移動學習終端的智慧課堂,已經使得大規模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並且具備了普及推廣的基礎條件。這正是山東教育資訊化2.0行動的規劃之一。規劃雄心勃勃地提出,教育資訊化要進入課堂教學主戰場,開展智慧課堂應用,破解教育教學難題。教育資源普及、線上教育覆蓋、平臺矩陣構建等行動的提出,讓技術深深地融入在此次規劃中,讓大規模因材施教落地生根。

技術應用減輕師生負擔

“教育資訊化2.0將特別強調技術的應用,山東將聚焦作業和考試兩個教育痛點,充分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開發成熟可靠的自適應學習系統,成為全省教師和學生的標配。”山東省電化教育館館長王書勤的這句話,意味著在未來,這個自適應學習系統將成為老師的“教學參考書”和學生的“教輔資料”,智慧匹配每個老師的教學特點和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這個系統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師生的作業負擔,讓老師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創新中,體現出教育技術的優勢。”王書勤説,自適應學習系統要為個性化教學提供支撐,創設個性化教學環境。

按照計劃,山東將探索5G技術在無線校園建設中的推廣應用,使各級各類學校的寬頻網路接入率達到100%;同時,建設智慧課堂,使得每一位學生擁有攜帶型移動學習終端,共用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典型引路和示範帶動作用,山東將推動全省智慧校園建設。到2022年,山東智慧校園覆蓋率將達到80%,惠及10000所以上的學校,全面構建起支援個性化教學的智慧教育環境。

教育資訊化,需要師生具有較高的資訊技術素養。為此,“資訊素養將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成為此次計劃的重點內容。山東教育部門要求制訂資訊技術課程標準,落實學校資訊技術課程,將資訊技術納入初、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對接國家學生資訊素養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學生資訊素養測評,將學生資訊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本報記者 王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