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為農村學生打開另一扇“門”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 尹曉軍 鄭芃生 | 時間: 2019-10-09 | 責編: 張希臣

新學期伊始,地處黃土高原的甘肅省定西市漳縣黃土坡教學點一間教室裏,10名學生圍坐在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前興趣盎然地上著美術課。

大螢幕中,一名“線上”教師正帶領學生找尋“秋天的秘密”,學生邊聽課邊有板有眼地用畫筆描繪著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時不時地,師生之間還會進行互動,學生有疑問可隨時提問,教師當堂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

“過去,由於師資缺乏,音樂、美術這些課只能由其他科老師兼帶,品質不高,學生提不起興趣。現在,只要輕點滑鼠,學生就能共用優質教育資源。”該校校長江寶平開心地説,如今黃土坡教學點不僅能開齊開全音樂、美術等課,而且上課的都是專業教師,學生們可喜歡了。

得益於教育資訊化快速發展,這樣的情況正在定西市很多學校發生。通過網路課堂,偏遠教學點的學生就可以與城裏優質校的學生同上一節課。

定西市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長期以來,受到地理條件限制,這裡農村學校布點多、規模小、分佈散的問題比較突出,加之師資力量不足,部分課程無法開齊開好。

“對於偏遠地區農村學校來説,推進教育資訊化是開齊開全課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有益嘗試。”曾在學校做過多年教師的定西市教育局局長盛淑蘭認為,在當前農村學校、特別是小規模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的情況下,發展教育資訊化一定程度上為農村學生打開了另一扇“門”。

近年來,定西市以資訊化基礎設施配備、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師生資訊素養提升為主線,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電子白板或觸控一體機多媒體設備“班班通”、電腦教室已實現全覆蓋。

資訊化通道搭建起來了,優質教學資源也要跟上。從2018年開始,定西在全市推廣實施“陽光課堂聯盟”教學模式,通過實施“網際網路+”教育,在一定區域內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著力加強“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專遞課堂”“線上開放課程”等資訊化教學和教研新模式的推廣。

記者走進渭源縣路園鎮鐵山屲小學的一間教室時,一堂心理健康課正在進行。5名學生端坐著,眼睛盯著大螢幕,認真仔細地邊聽邊寫。

這堂課由路園鎮路園小學教師張霞主講,主題是“做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上課前,路園學區8所學校的學生都已做好準備。課堂上,張霞運用豐富多彩的課件,從心理、身體兩方面為學生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同時通過語音和視頻系統與學生互動交流。儘管相隔很遠,但通過直播課堂,師生之間、不同學校學生之間都能同步互動,教師可看到8所學校的每一名學生的一舉一動。

張霞介紹,“陽光課堂”聯盟實行“1+N”模式,由一位線上主講教師和N位線下助學教師共同完成N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線上”教師主講,“線下”教師“助學”,配合組織教學、答疑解惑、檢查和評價學習效果。

據統計,目前定西市已有1084所學校(含教學點)使用網路直播課堂,涉及音樂、美術、閱讀等10多門課程,有效解決了農村中小學、偏遠教學點部分課程難以開齊、開足、開好的問題,受益學生超過30萬人。

在盛淑蘭看來,相比配齊設備和資源,教育資訊化的難點在於真正用好。她介紹,定西市動員和組織全市師生積極參加多層次、多形式的資訊技術活動,並以國培、省培為引領,以校長和骨幹教師培訓為突破口,以省、市、縣、校四級培訓為主體,分年度、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全員培訓,不斷推動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教育資訊化為教師專業素質提升提供了更寬廣的平臺,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更受學生歡迎了。”渭源縣清遠鎮第一小學校長邊雪燕説,很多教師經歷了從不會用、不願用到逐漸愛學愛用的轉變,如今不時能聽到“專遞課堂”“名師課堂”等詞彙從教師們口中蹦出來。

不僅如此,定西市還鼓勵教師在平臺上開通個人工作空間,上傳教學工作、個人閱讀、教學反思等文章及視頻,調動教師主動用網、研網的積極性。

“定西將繼續大力推進教育資訊化建設,讓農村學生真正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推動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同時,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教育服務新模式和資訊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動教育資訊化向2.0時代邁進。”盛淑蘭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