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學上”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70年間,新中國教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用數據來了解新中國教育發展的偉大成就。
【教育投入】
從1.32%到4%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GDP總量水準很低,所以國家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很少,1952年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僅為1.32%,1978年增至1.78%。近年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連續保持在4%以上。2018年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6萬億元,同比增長8.39%。(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解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經費是教育發展的基本保證條件之一,而公共教育經費佔GDP比例的大小,則反映了一個國家政府為教育發展作出的財政貢獻。70年來,教育投入越來越多,教育資源越來越優質,學習路徑越來越廣,人人都有學習途徑、人人享有出彩機會,學有所教真正落到了實處。
【掃盲運動】
從80%到不足4%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而經過70年的發展,如今文盲率已經不足4%。識字率提升既是國家發展的果,同時又是國家發展的因,識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基本的生産力。
1951年,河北定縣翟城村開展冬學。圖為參加冬學的學員們在上課(來自新華社)
【解讀】無法想像,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5億人口中80%為文盲。文盲成為中國發展道路的攔路虎。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的文盲比率由1949年的80%以上,下降至不足4%,這是新中國教育史上最有標誌性的成就。這一重要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基礎教育】
從0.4%到81.7%
新中國成立70週年,學前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毛入園率從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81.7%。隨著學前教育普惠事業的推進,2020 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到 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從20%到99.95%
中國小學的凈入學率在70年間增長了近80%,目前已經達到99.95%,實現了全面覆蓋。
從3.1%到100%
初中入學率相較于建國之初更是有了質的變化,從當時的3.1%上升到100%。換言之,適齡青少年都有能力和機會進行初中階段的學習。同時也意味著,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實現了既定目標。
從1.1%到88.8%
除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全覆蓋外,高中教育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高中毛入學率從建國之初的1.1%上升到了88.8%。
上個世紀50年代,小學生們課間活動
黑龍江哈爾濱的小學生正在學習機器人課程
【解讀】基礎教育始終是國家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 ”,而義務教育更是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得到了重點發展和集中保障。特別是2006年重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全面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讓更多人有了接受進一步教育的機會和可能。70年來,中國基礎教育創造了大國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奇跡,也為世界教育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中國智慧。
【高等教育】
從11.7萬人到3833萬人
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樣令人矚目。建國之初,中國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數僅有11.7萬人,而70年之後,在學總規模達到了3833萬人。人才儲備已經形成龐大且源源不斷的供應鏈,為國家的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
從2.1萬人到753萬人
普通本專科生畢業生人數,1949年為2.1萬人,2001年突破100萬人,2018年達到753.3萬人。
從107人到60萬人
研究生畢業人數1949年為107人,在1981年出現爆髮式增長,達到11669人。2003年突破10萬人,2013年突破50萬人。2018年研究生畢業人數超過60萬。
1978年春天,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來自新華社)
2019年秋,北京大學迎來2019屆本科新生
【解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在多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達到或超過世界中高收入國家水準,滿足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品質和水準不斷提高,高校在世界的排名不斷上升,在許多領域創造了大批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成果;高等教育內涵式、跨越式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數以億計,高等教育學歷的從業人口總數居世界第二。我國高等教育70年發展歷程,是共和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折射出社會主義祖國的興旺發達,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誌性體現。
【出國留學】
從不足千人到66萬人
1954年,出國留學人數開始突破千人達到1518人,1993年突破萬人大關;隨後歷經10年發展,在2002年,出國留學人數超過10萬人;2017年超過60萬;2018年達到66萬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留學生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八年3000人到50萬人
數據統計,從1949年到1957年,留學生歸國人數大約有3000人,約佔同時期在外留學生、學者總數的一半。1981年留學歸國人數超過千人,20年後的2001年突破萬人;隨後僅用8年時間,留學歸國人數在2009年突破10萬人;2018年突破50萬人,留學回國人數穩步提升,高層次人才回流趨勢明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有316.3萬名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63.2%。
參加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的中國學生
【解讀】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隨著留學不再受限以及人們收入增加,出國留學逐漸從小眾走向了大眾化。進入新世紀後,自費留學人數一路高歌猛進,留學人數也呈現幾何增長的態勢。至2018年,中國自費留學生已接近60萬人。
百年前,容閎、詹天佑等中國早期留學生學成歸國,成為推動中國近代化的先驅;60多年前,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突破重重封鎖,堅定“回到祖國去”,成為建設新中國的棟樑;今天,在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與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吸引下,越來越多莘莘學子選擇學成歸國,形成了新中國70年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留學人才“歸國潮”。
【來華留學】
從33人到近50萬人
據教育部統計,1950年僅有33名國外學生以政府間交流的方式來華求學。
2000年,來華留學生總數突破5萬人,隨後用了4年時間突破10萬人。此後,每兩年來華留學生總數就增加5萬人左右,增長率達14.4%。到2018年,來華留學生達到將近50萬人。
參加奧運聖火傳遞的外國留學生
【解讀】 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前景持續向好、高等院校的教學品質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選擇來中國留學深造,“留學中國”正在成為海外留學新品牌。
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成為新的增長點。在中國國際留學生的前15個來源國家中,有10個國家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長最快的泰國、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寮國平均增幅超過20%,不僅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更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
中國網記者 徐虹 劉佳 劉昌 張希臣
(部分數據、圖片來自《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