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獨家 >

巡禮七十年·舊物話新語 | 蠢笨的“音匣子”是律動的課間記憶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佳 劉昌 | 時間: 2019-09-26 | 責編: 劉昌

   

即便天涯海角又算得了什麼?5G時代,相隔萬里也能千里一線,同步視訊讓天涯共此時成為可能,多彩校園生活又怎會受到天氣、空間、技術的阻隔難以實現?但是時光倒轉40年前,蠢笨的“音匣子”是聯動校園的唯一手段,它卻給課間帶來了最難以復刻的童年記憶。

過去:被音響設備練就了一副好嗓子

又是下課鈴響。提前5分鐘,班裏的2名同學就早早地向老師報備,離開了教室。他們是奔著廣播室去的,課間操時間,受體育老師委託,他們將負責廣播的預熱和播放。這是一台笨重的廣播機,俗稱“音匣子”,雖然蠢笨、噪音大、耗電量高,但在那個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年代,它美化了一代人的課間記憶。

在“音匣子”正式工作前,要經歷一個短暫的“磨合期”——先調至低壓,為設備預熱,間隔1至2分鐘後,再轉調高壓,“音匣子”這才算開始工作。雖然“身材蠢笨”,但功能卻並不強大,只有功放的功能,連播音還要再借助唱機的外連。這讓本就只有3個外接端口的它,更顯“捉襟見肘”——2個端口用於外接話筒,僅剩的1個端口用於試音,音樂靠什麼播放出去呢?就只得手拿話筒再對準唱機。如果只是這樣就能安穩度過一個課間操,倒也還算萬幸,但因為設備功能受限,外接話筒的線長至多只能達到20米,並時常伴有雜音,這就要求主持課間操的體育老師有“hold住”全場的應變能力和體力,時刻準備在設備“鬧脾氣”時,清聲調度師生。

“那時候體育老師的首要基本功就是嗓子,中氣得足。”如今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副校長王振軍曾經也是一名一線的體育教師,對於他來説,那段設備輔助、“基本功”打底的課間操記憶,是無法復刻的幸福時光。“我1988年參加工作,帶的第一批學生是76年出生的,只比我小六七歲。”王振軍告訴中國網記者,那些年雖然物質資源匱乏——如此蠢笨的“音匣子”也只能由教委統一採購,按需分配。除此之外,當時甚至還沒有一套針對小學生研發的廣播體操。但也正因如此,才間接激發了老師們的創造力和活力,校園自編操百花齊放,多彩課間生活也絲毫未顯遜色。

現在:千萬里間隔 不僅聽見更要看見

校園多媒體自動化播放,無需人工、無異遠近、無懼風雨,如今,音視訊智慧設備已經在全國各地學校覆蓋。在海澱區民族小學,各班一台網路音箱、一個攝像頭屬於“標配”,所有音、視頻發出均由伺服器統一操作。課間操、眼保健操不再需要人工操作,設備定時自動播放,智慧校園將教育點亮。

如今,中國率先領跑全球,將5G技術在全球範圍內覆蓋。5G時代——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也將為教育帶來跨越式發展。此前,北京市一學校聯動河北、新疆3地6校的超百餘學生同時共上一節課。課上,一名教師同時“hold住”6校課堂,與學生對答互動,毫無延時與卡頓,這種天涯共此時的異地課堂在5G技術的支援下已經成為現實。

科技改變教育,教育激活科技。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資訊化將成為教育現代化推進的有力支撐。在這一過程中,設備的革新只是載體,但理念的顛覆和新時代教育革命的浪潮將成為助推我國教育發展的硬核。

特別鳴謝: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

策劃/文字:劉佳

拍攝/視頻編輯:劉昌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