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沒回家大學生都幹了啥?
廣調查
讀者互動 數據説話
隨著高校陸續開學,大學生們的暑假也畫上了“句號”。大學生們究竟是怎麼度過暑假的?記者通過網路問卷和採訪發現,只有少部分大學生在暑期完全待在家中,多數大學生利用這難得的時間,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深入農村開展社會實踐,遠赴國外遊學交流,走進鄉村小學支教,到企業去兼職,去學車掌握一門新技能……這些都成了大學生們在暑期的選擇。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霞虹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意聆、王湘
支教收穫感動 遊學增長見識
在廣州大學大三學生莫海珊看來,剛剛過去的暑假是她過得最充實的一個暑假。作為廣州大學記者團團長,7月10日~18日,莫海珊參加了“廣州大學學生骨幹赴黔實踐隊”,去貴州都勻的一所小學進行支教和新聞實踐。
“去那裏真的增長了很多見識。我深刻了解到當地對傳統文化,比如扎染、儺戲、造紙的重視程度,當地人幾乎每家都會染布,勤勤懇懇通過雙手謀生。”莫海珊説,在當地的短短幾天,她就被當地人純樸的性格和當地孩子純粹的心靈所感動,“離別的時候,很多小女孩拉著我的手,叫我不要走。”
莫海珊自己來自粵西農村,她認為,大學生去貴州可以將他們特有的創造力和豐富的知識帶入農村,尤其是能激勵當地的孩子們好好讀書。
從貴州歸來後,莫海珊並沒有閒下來,她待在學校裏看了幾天書。7月24日~8月8日,她又參加了廣州大學的西澳大學暑期遊學項目。這是莫海珊第一次走出國門,第一次參加遊學項目。兩周的遊學活動讓莫海珊見識頗豐。她説,這個項目既包含西澳大學的日常課程,也涵蓋了一些著名景點的遊覽。她發現,當地人在等待公交車時井然有序,公共場合很少人大聲説話,課堂上則鼓勵大家互相討論,動手解決問題。
暑假當鄉村教師獲得真正自立
大三學生郭煒學的專業是地理科學師範方向,將來最對口的專業就是當地理老師。這個暑假,他大約60%的時間都在參加一個公益組織的支教活動,這讓他提前體驗了一把當老師的感覺——7月18日~8月12日,他去到廣西玉林陸川縣沙坡鎮六潘村六泮小學支教了20多天。
支教時,郭煒負責兩門課程,一門是吟誦課,一門是趣味地理課。“雖然我讀的專業是地理科學師範方向,也了解過一些教育理論,但是設計三周的完整課程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現在回頭來看,他感覺每一份課堂設計的PPT都凝聚著自己的心血。
對於郭煒來説,這次支教還是一次真正的自立過程。他和夥伴們吃住在校,廁所是旱廁,需要自己打水沖洗,住宿的地方雖然有蚊帳,但是炎熱的天氣依然讓他感覺苦不堪言。最難的,是調整作息——在家裏和大學裏,他是個夜貓子,經常晚睡晚起,但在支教時,他和夥伴們需要早晨6時30分起床準備。
即便有諸多困難,但郭煒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當看到和我們不願意説話的孩子到後面會主動舉手,當看到從來不笑不説話的小孩慢慢地會看著我們咧嘴笑,就覺得付出多少都值了!”
兼職收穫耐心 感謝自己沒偷懶
19歲的陳冬霞是廣州大學人文學院2018級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的學生。她今年暑假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外,還特意到教育機構兼職當助教。“我當四個班的助教,教育機構裏的大部分小朋友我都認識。有一個班需要監督小朋友寫完暑假作業,那個班的小朋友很調皮,上課很鬧騰,也不想寫作業,這個暑假鍛鍊了我的耐心。”陳冬霞説,教育機構裏,她學到了教學經驗,掌握了和小朋友相處的方法,還鍛鍊了自己的膽量,“很感謝自己暑假沒有偷懶。”
調查數據:
僅兩成多大學生
整個暑假在家過
本報在網上進行的小調查顯示,這個暑假,僅有兩成多的廣州大學生幾乎沒有怎麼出遠門,整個暑假都在家裏度過,而超過三成的學生整個暑假都沒有回家,另外有接近一半的學生在家裏待了一段時間,其餘時間都在外面度過。
沒在家的日子裏,大學生們做得最多的事有哪些呢?為考試、考證、寫論文等去學習佔了大頭,而外出旅行、實習、打工兼職、社會實踐、掌握新技能等也成了大學生們的選擇。廣州大學2017級的王億偉同學就利用暑假去學了車。“我一直計劃學車,但如果是上學時學,怕太趕,所以就選擇在假期學。”現在,王億偉已經考完了科目二,離拿到駕照又近了一步。
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比較好或很好地利用了暑假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