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廣州:17個高校企事業單位向社會老年人開放飯堂

來源: 廣州日報 | 作者: 秦松 | 時間: 2019-08-23 | 責編: 劉昌

8月21日,廣州市民政局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廣州市著力兜牢兜實獨居老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最新進展。記者獲悉,目前7個區、17個高校企事業單位飯堂向社會老年人開放,全市11區已開展重度殘疾人納入助餐配餐服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 通訊員廖培金

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健全 今年已發放低保金約2.5億元

在社會救助體系方面,廣州市救助標準持續提高。今年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010元,低收入認定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515元,聯動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低保23255戶,低收入困難家庭2224戶,特困人員8622人,發放低保金約2.5億元,特困供養金約1.06億元,臨時救助金約665萬元。

殘疾人生活補貼、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165元、220元,護理補貼延伸至3~4級精神、智力殘疾人;1~7月,全市發放生活補貼20.56萬人次,護理補貼對象70.38萬人次,發放資金1.89億元。

在服務能力方面,荔灣、黃埔、白雲等區已完成基層社會救助人員配備。同時,市民政局建設了市綜合生活保障平臺,實現低保、低收入申請、審核、審批及資金髮放的一站式服務;建設了社會救助綜合服務資訊平臺。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與60余個單位、24類資訊實現對接共用,今年1~7月共節約政府資金約7563萬元。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修訂市低保辦法、低收入認定辦法、臨時救助辦法等政策,完善特困人員與居家養老工作的銜接機制,推動特困護理與居家養老服務的無縫銜接。全面落實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力量政策,推動社會救助綜合服務資訊平臺與綜合生活保障系統深度融合,實現社會救助全業務“一門式”辦理和“全省通辦”。加大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力度。深化低保低收入群眾能力提升試點,推動社會救助從經濟救助向救助服務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政局還將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試點工作,依託社工服務站、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康園工療站等社區機構為租賃地點服務提供場地,拓展線上線下租賃模式,年底前推開租賃服務試點工作。

特殊老年人關愛服務更加完善 廣州長者飯堂已增至1036個

在特殊老年人關愛服務方面,廣州市已實現服務體系全方位覆蓋。對具有本市戶籍且在本市居住的符合條件的特殊群體老年人,資助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安通”智慧養老用戶超10萬人,其中資助“三無”、“五保”、孤寡、獨居、純老(空巢)、失能(傷殘)、計生特扶、低保低收入等特殊老年人(不含高齡老年人)1.7萬名,覆蓋全市老年人的動態管理數據庫和“關愛地圖”初步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廣州市長者飯堂已增至1036個,7個區、17個高校企事業單位飯堂向社會老年人開放,11個區均已實現重度殘疾人納入助餐配餐服務,未來將儘快實現各個長者飯堂服務重度殘疾人全覆蓋。

全市確定護理站試點單位70個,新增長護險定點機構40個,將參保特殊老年人納入長護險試點範圍,長護險已覆蓋750多萬職工參保人員。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輻射至全市80周歲及以上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重度失能人員,自今年7月實施以來,60多名高齡老人享受37項基本生活照料服務和30項醫療護理服務項目待遇。

在養老設施方面,全市建成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7間,在建17間。全市已資助1576戶特殊群體老年人家庭、77個居住區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另外,市民政局還開通了線上社區服務渠道,白雲區大源村“社區隨約服務網上驛站”今年5月底試運作以來,入駐社會組織、企業等70多家,註冊用戶1230個,訪問量107649次,老年人等村民享受預約服務380多人次,15分鐘優質生活圈作用初顯。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深化特殊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區–街(鎮)–村(居)”三級獨居等特殊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網路,建立各街(鎮)、村(居)“N對一”聯繫機制,建全特殊老年人資訊臺賬和定期巡訪制度,及時掌握特殊群體生活狀況。同時,還將在越秀、海珠、荔灣3個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

此外,廣州市民政局還將拓展“保險+服務”。將孤寡、獨居、純老等老年人優先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安通、助餐配餐、家庭無障礙改造等養老服務資助對象和補貼範圍。依託“銀齡安康”意外責任保險,以政府購買服務或公益創投方式,引入專業機構強化對獨居等特殊群體老年人的關愛服務。穩步開展“社區隨約服務網上驛站”試點,實施“社區公益微創投”活動,推廣“鄰里互助”“時間銀行”等互助模式,引導社會資源投向獨居老人等群眾急需的民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