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希望未來收穫什麼今天就播種——中華教育改進社開展“良師引領”活動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9-08-13 | 責編: 吳雨航

2019年8月8日至10日,由中華教育改進社組織實施的“良師引領”活動以“與良師為友”讀書沙龍的形式在北京外研社書店(東升科技園店)正式啟動,學而思網校提供支援。

沙龍現場

良師引領活動鋻於當下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實現教育現代化,旨在豐富中小學學生學習生活內容與方式,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思維、判斷、組織、動手操作能力,解決中小學生因疲於應付考試、題海沒志、自

我迷失和自主性發展滯後的問題,以培養身心健全的人。

該活動設計通過在學生心中形成良師認同作為終身的牽引激勵;促進自主性及學業、認知能力發展,構建以上兩方面組成的“雙螺旋”結構,引導學生進入身心健全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其中杜威班徵集對人文領域和社會發展(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有興趣的學生參與,主要培養學生社會問題發現與解決意識和能力;葉企孫班徵集對自然奧秘和科學領域(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有興趣的學生參與,主要培養學生理性、實驗能力,跟蹤科學前沿,積極探索和發現;陶行知班徵集對人的成長髮展(教育思想、教育規律、人生規劃)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培養學生善於發現自己、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大家展示分析了陶行知成才的心路歷程,提出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探索精神,構建民主、互相尊重的學習成長共同體。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長儲朝暉老師

88歲高齡的葉企孫的學生,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教授懷著傳承葉企孫精神的殷切期許,為大家分享了物理學家、教育學家葉企孫先生以強烈愛國與民族情懷走上發展科學、教育之路的經歷,以及取得的成就,介紹了葉企孫謙遜無私平等待人的人格魅力,愛人、識人、善任處事風格,因材施教,從嚴治教,重質不重量,重視開設課程的基礎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風格,成為“大師之師”的事跡。

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老師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郭法奇為大家分享杜威教育思想及其特點,對杜威認知論的來源,杜威經驗論的特色和教育主張的哲學研究的基礎等進行了分析闡釋,並就知與行、知識如何確證,“杜威班”踐行的主要內容等話題進行了有趣的互動。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院原院長郭法奇老師

學而思網校代表王思雅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北京外研書店總經理付帥

陶行知班聯絡指導老師周志平、杜威班聯絡指導老師邱磊、葉企孫班聯絡指導老師周文臣分別從目標、理念、內容、實踐和評價等方面對如何創建良師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分享了其理念和實踐路徑。

陶行知班聯絡指導老師周志平

杜威班聯絡指導老師邱磊

葉企孫班聯絡指導老師周文臣

在此基礎上,湖北宜昌市天問教育集團陶行知班指導老師楊華梅、洛陽高新區希望路小學陶行知班指導老師鄭瑞麗、山西臨汾杜威班指導老師陳計鋒、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陶行知班指導老師楊繼臻分別報告了各自的初步設計方案,在場各位專家和老師聚眾人智慧,逐一為每個班設計出盡可能符合學生成長髮展需要的方案,盡可能使方案在有利學生成長、可操作性、可持續性、可檢測性上得到完善;盡可能通過實驗在學生心中形成良師認同;盡可能對解決當下學生成長髮展中的問題有實效。

湖北宜昌市天問教育集團陶行知班指導老師楊華梅

洛陽高新區希望路小學陶行知班指導老師鄭瑞麗

山西臨汾杜威班指導老師陳計鋒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陶行知班指導老師楊繼臻

儲朝暉老師在沙龍結束前進行總結強調這次沙龍是良師引領活動的起點,要堅持長時間做下去;是沒有先例的探索,沒有現成的模板,有時還與當下習以為常的做法相衝突,需要勇氣和創造;是新的學習共同體的建立,需要各位遵守規則,積極主動參與;要講求實效,不只是搭個短時間耀眼的花架子,要著眼于學生終身的成長髮展。

“與良師為友”沙龍受到參與的各校指導教師好評,大家表示有信心做好實驗班的工作。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吳明海、學而思網校代表王思雅、北京外研書店總經理付帥和來自全國各地參加杜威班、葉企孫班、陶行知班的指導老師,以及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和工作人員等40多人共同參加了開幕式。中華教育改進社秘書長牛志奎、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盧紅軍先後主持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