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人民時評:博物館研學不能“遊而不學”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 時間: 2019-08-08 | 責編: 劉昌

(原標題:博物館研學不能“遊而不學”)

這幾年,每到暑假就有大批學生在各地博物館集結,成群結隊佔據展廳——他們就是博物館裏的研學大軍。2016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正式拉開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大幕,博物館因其資源稟賦和獨特魅力,成為各類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博物館研學市場不斷走熱,火爆同時帶來很多亂象,“遊而不學”“收費無標準”“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多次被媒體提起。

“遊而不學”是很多博物館研學團存在的問題。“故宮的課程又沒搶到”“上海博物館的團還有嗎”“下一期國博團什麼時候開”,這樣的問題一到暑假就成為家長群裏的熱門話題。因為博物館本身的場地、人力和課程設計的限制,很多博物館優質研學課程稀缺,暑假很難滿足各方需求,所以很多研學機構打著研學的招牌,卻只是在原有的旅遊線路中加上了一家免費講解參觀的博物館,屬於“只遊不學”。

博物館研學常常品質參差不齊。部分研學團沒有事先與博物館預約,就帶領大量觀眾涌入展廳,不僅影響自家團員的學習品質,還影響了其他觀眾的參觀品質。更有甚者,很多研學團採取“投機”的方式,直接預約博物館免費講解員帶領講解,並沒有針對中小學受眾制定專門的參觀路線和特殊的學習導覽,孩子們都是被動地接受,動手實踐的內容也很少。

由於缺乏監管,博物館研學市場目前比較混亂。有的研學機構私自帶團到博物館進行研學講解,學習內容沒有經過博物館校對審核,出現偏差甚至誤導。此外,目前有關部門對研學團沒有評估標準,對收費缺乏監管,很多機構利用博物館的免費資源進行收費經營也是不合理的。

還有安全問題。近日,國內某大型研學教育機構發生40多名學生在研學途中食物中毒事件,敲響了安全警鐘。博物館研學安全需要學校、博物館、研學機構三方把控,責任如何劃分需要提前考慮。

在政策推動、觀眾需要、市場驅使三方作用下,博物館研學正蓬勃生長。但博物館研學的良性發展需要博物館、社會力量和學校以及政府部門來聯合推進,把握教育性、實踐性、安全性、公益性的原則。從博物館這方面來説,要主動與學校、社會機構合作,開發面向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有針對性的研學課程,增加館際合作和室內、室外場地合作,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推動研學發展。更重要的是儘快建立監管和評價機制,對課程品質、費用、安全等方面進行監督考核,推進博物館研學良性積極發展。

實習編輯:崔鳳嬌

責任編輯: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