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暑假,剛剛度過了期末復習考試的緊張情緒,沒有了學業課程的壓力,部分大學生在暑期化身“熬夜黨”。他們有的越熬夜越興奮,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就睡不著;有的通宵追劇刷手機,直至身體出現不適,影響健康。面對“熬夜黨”暑期“報復性熬夜”,高校教師認為,熬夜是大學生釋放焦慮情緒的“毒癮”,應及時調整。
王賢熬夜追綜藝時的場景。受訪者供圖
看到喜歡的內容就睡不著,越熬夜越興奮
安徽大一女生江思譯是個“追文族”,她喜歡的小説一般在半夜兩點左右更新,為了及時看到最新內容,熬夜成為了她的暑期日常。除了半夜追文,她的夜生活還包括追劇、寫文稿、看夜景……可謂“豐富”。
“在學校早上第一節有課,晚上熬夜較少,暑假沒有這個顧慮,肯定要把之前沒有熬的夜補回來。”江思譯暑假每天熬夜到兩點多,每晚熬夜是她“一個人的快樂”,在她的“暑假字典”裏,沒有“上午”這個詞彙,只有“補覺”的説法。而在學校,江思譯睡得相對較早,用她的話來説,這是“早上有第一節課的人的無奈”。
“開著落地窗,吹夜風看夜景是夏日一絕。”江思譯笑著説。她還向記者透露,自己最晚曾熬過通宵,從看熱播劇《親愛的熱愛的》到追周播劇《九州縹緲錄》,從逛b站到刷微網志,她敷著面膜、吃著西瓜在窗邊坐到淩晨2點,直到所追的網文更新。
江思譯表示,有一天晚上,看完網文後已經淩晨3點,正當她準備睡覺時,一條關於偶像的微網志讓她興奮起來。“本來準備去‘愛豆’微網志超話簽個到就睡覺,結果驚喜掉落!”江思譯説,當時在微網志上看到偶像的一張西裝照,拍攝角度很像婚禮現場等待新娘出場的新郎官,於是江思譯便在腦海中腦補出一部關於男明星和女畫家的小説。“因為越想越興奮,一直想到天亮。”
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就興奮地睡不著,這樣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把上學期間沒看的綜藝、電影刷完,這是大三男生王賢熬夜時主要做的事。王賢告訴記者,他暑假熬夜是一件不自覺的事情,看到一個喜歡的綜藝節目就想一次性看完,看完一部電影覺得不過癮又想繼續看。“一般熬夜到淩晨1、2點,等到實在睏了也就睡了。”
王賢就讀于黑龍江省某高校,上學時通常晚上11點左右睡覺,他表示,正常上學期間由於學習和工作原因,必須擁有一個比較良好的狀態,所以平時會強迫自己儘早休息,形成一個良性的生物鐘去對待每天的學習和工作。
可一到假期,沒有很緊急的工作和學習讓他去對待,王賢對自己的控制就會不斷鬆懈。“沒有第二天的起床壓力,熬夜追綜藝、看視頻等等就隨之而來。”王賢坦言,自己暑假沒有早起的需求,如果晚睡了,第二天補個覺就好。
暑期熬夜導致皮膚變差、精神不振、身體不適
“我感覺熬夜後皮膚明顯變差了!”陳景頁是集美大學學生,她表示自己從放暑假開始頻繁熬夜,沒有一天早于淩晨1點入睡。如此頻繁的熬夜使她感覺到自己皮膚變差、瘦不下來。“皮膚保養、控制飲食,在熬夜面前仿佛都失去了作用。”
雖然天天熬夜,但回想起熬夜時光,陳景頁卻説不上自己具體做了什麼。看看微信、刷刷微網志、逛逛知乎……陳景頁從一個網路社區“流浪”到另一個網路社區,在手機上消磨著自己的時間。“雖然熬夜,但是不知道具體該做什麼,也靜不下心來,就隨機刷刷這些‘快餐’新聞。”她與記者訴説著自己的苦惱。
陳景頁總覺得自己晚上的時間太少,吃完晚飯後和家人聊天、鍛鍊身體、處理學校事情、洗漱,做完這些便已12點。“這個時候我會覺得我太辛苦了,得犒勞自己上網玩一會。”但她也反思過,認為自己應該規律作息。
無獨有偶,蘭州某高校大學生李志遠總覺得自己近幾天打不起精神,原來也是因為連續熬夜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7月中旬,李志遠從學校回到老家烏魯木齊,連續十幾天和朋友約燒烤、“開黑”打遊戲。李志遠表示,在學校自我約束了太長時間,尤其是剛經過期末考試周,緊張的復習任務壓得他們快透不過氣來,於是在學校時就早已約好回家一起吃燒烤。
“燒烤是和朋友一起買來自己動手烤的,幾個人邊吃邊聊,再配點小酒,一起組隊玩最近比較火的吃雞手遊。”李志遠和朋友們的聚會一般從晚上11點開始,人越多就吃得越久。“回家的話一般是淩晨2點多,最晚的一次和8個朋友一起熬到淩晨6點,基本上就是通宵了。”
一開始李志遠認為晚上熬夜後,白天美美地睡上一覺,下午睡醒後就沒有什麼事。直到最近,他總覺得自己打不起精神,眼袋明顯,皮膚暗沉,到了飯點也吃不下東西。感受到身體不適後,李志遠及時停止了熬夜,他表示自己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能熬了,“以後再也不會這麼長期熬夜了。”
高校教師:熬夜是釋放焦慮情緒的“毒癮”,應及時調整
廣東醫科大學校團委專職團幹吳樹高認為,“報復性熬夜”已變成大學生群體中較為普遍的現象。青年大學生雖然都清楚熬夜對身體帶來的傷害,但他們通過熬夜,彌補了平時未被滿足的需求,從而獲得了快感和滿足感,抵禦焦慮的情緒和心理的不平衡。當他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抵禦焦慮情緒,熬夜就成了他們釋放焦慮情緒的“毒癮”。
吳樹高表示,“報復性熬夜”是一種惡性迴圈。由於夜晚睡眠不足,腦細胞沒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導致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發生,大大地降低了白天做事的效率。在他看來,“報復性熬夜”事實上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行為,是在犧牲自己健康。
對於大學生暑假熬夜這一現象,吳樹高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有“報復性熬夜”的青年常常伴隨著拖延行為,這些熬夜的青年大學生應該反思自己白天的狀態。“大學生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單,及時發現自己的‘拖延症’,並儘快做出調整,不應該經常熬夜。”
(記者 李華錫 實習記者 蔣宇駿 陸世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江思譯、王賢、陳景頁、李志遠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