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新時代如何發展中外合作辦學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作者: 王子文 | 時間: 2019-08-05 | 責編: 劉昌

進入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品質穩步提升。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支撐,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全國經審批機關批准設立或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計2431個,包含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法學、教育學等11個學科門類200多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每年招生超15萬人,在校生超60萬人,其中高等教育佔90%以上,畢業生超200萬人。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外合作辦學正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增長極。頂層設計日臻完善、品質效益繼續提升、學校規模不斷擴大。但另一方面,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對中外合作辦學提出新的要求。怎樣推動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如何在相容並蓄中立足中國本土,突出時代特色?日前,在第十屆中外合作辦學年會上,海內外800多位與會代表分享了各自辦學成功的經驗,探討解決新形勢下共同面臨的挑戰,探索中國特色的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設,加快高水準合作辦學發展的“中國路徑”。

相容中西教育體系

中外合作辦學面臨的不是簡單的課程對接或教師互換,而是涉及教育理念、培養模式、教學方式等宏觀和微觀層面的深度融合創新,乃至衍生到經濟、文化、政治等不同視角的碰撞交流。

“中外合作辦學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兩種不同的教育體制對接起來,這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長期以來,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經常在不同場合回答兩個問題:為什麼紐約大學要來參與上海辦學?為什麼華師大要選擇與海外高校合作辦學?

俞立中表示,紐約大學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基於多元文化基礎的全球教育體系。華師大則希望能夠和世界一流的大學合作,近距離地觀察學校在教育科研、人才培養和管理方面的經驗,來推進自身的改革和發展。所以,兩所高校的合作辦學,其實是雙向需求。

中外合作辦學面臨的不是簡單的課程對接或教師互換,而是涉及教育理念、培養模式、教學方式等宏觀和微觀層面的深度融合創新,乃至衍生到經濟、文化、政治等不同視角的碰撞交流。如何在相容並蓄中立足中國本土,突出時代特色?

“中外合作辦學既是學習借鑒發達國家辦學經驗的新探索,又是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新實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管培俊認為,探索中西教育體系的相容,需要在體制融合上下功夫,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指導新的辦學實踐。

中外合作辦學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對加強黨的建設有更高的要求。但當前,一些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黨建工作存在短板。“目前部分中外合作辦學在黨建方面仍然存在弱化現象,甚至在個別學校有的黨員不敢亮明黨員身份。”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黨委書記陸萬偉認為這種現象不太正常。

“加強黨的建設是做好新時代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的根本保障。”管培俊表示,針對中外合作辦學當中師生國際交流平臺的特點,應進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如何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師和管理人員引進管理等方面嚴格把關,確保中外合作辦學的正確辦學方向。

“並不是有了黨委、黨組織,就等於做好中外合作辦學的黨建工作。”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分會理事長林金輝強調,加強黨的建設,是由中外合作辦學性質決定的。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必須遵守中國法律,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思路走特色黨建之路。上海紐約大學在建校之初就將黨委組織挂在華東師範大學的黨委下,保證了學校黨的運作的一些規範和大學相符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在執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下,明確規定對內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陸萬偉表示,這也是學校與其他中外合作高校相比區別最大的地方。同時,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政活動,牢牢把握思想意識形態的工作領導權,目前本科生已有三分之一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聚焦品質生命線

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首先要把中外合作辦學的水準提上去,將中外合作辦學高水準發展落到實處。在高水準發展的同時,在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新背景下,更應該強調創新引領、輻射示範、風險管控以及依法保障。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不出國門的留學”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林金輝認為,中外合作辦學是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支撐,無疑將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滿足人民對多樣化、高品質、國際化教育需求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中外合作辦學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通過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消化、融合、創新,在促進高校“雙一流”建設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中外合作辦學獨特的制度設計及在辦學實踐中積累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與世界共用,直接參與了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規則的制定,在中國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心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很多與會專家看來,中外合作辦學一方面在數量上呈現出增長的趨勢,另一方面品質保障也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服務大局、增強能力,取得顯著進展。2018年6月,教育部印發《關於批准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依法終止234個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未來,中外合作辦學還將進一步推行“退出轉型機制”建設,把它作為中外合作辦學品質建設的重要措施加以落實,使中外合作辦學有效盤活存量,提高辦學品質和效益。

在新的形勢下,中外合作辦學下一步怎麼走?管培俊認為,品質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生命線,要把品質提升作為新時代中外合作辦學的核心任務,中外合作辦學品質最終要體現在人才培養上。管培俊説,要深入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創新性思維等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深入研究在引進國外大學好的課程教材的同時,如何處理好國際化和本土化的關係,深入研究如何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的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不是盲目地把規模擴大,不是多招一些學生就是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林金輝認為,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首先要把中外合作辦學的水準提上去,將中外合作辦學高水準發展落到實處。在高水準發展的同時,在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新背景下,更應該強調創新引領、輻射示範、風險管控以及依法保障。

注重消化融合創新

“品質”“效益”“高水準”“落實機制”成為本屆年會的高頻詞。不少代表認為,辦好中外合作辦學,要重視宣傳典型案例,正面引導輿論,不斷提高生源品質;要加大教學投入和教學改革力度,推進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建設;要強化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就業導向。

新時代賦予中外合作辦學新的使命、新的擔當。中外合作辦學如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成為本屆年會代表熱議的話題。

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是國內成立比較早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從1994年發展至今,對學校“雙一流”建設起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學院近年來學生就業率100%,生均就業品質位居學校前列。在建設“雙一流”大學的教育大背景和環境下,紮根本土、接軌國際,培養國際型的商業人才。

尋找國際一流的高校合作,進而服務於學校一流學科建設是不少高校合作辦學的新思路。“近年來,上海大學正在籌劃一個新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即與葡萄牙的裏斯本大學合作,引進裏斯本大學的優勢專業,如土木、電氣工程、環境工程等,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推動本校的一流學科建設。”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在會上説。來自南京郵電大學的教師郭強認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應針對所屬“一流學科”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合作,做到中外合作辦學與學校的“雙一流”建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中外合作辦學要充分利用引進世界優質教育資源的天然優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和高水準師資,在交流互鑒中合作開展課程開發和科研創新,為切實推動“雙一流”高校建設,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高水準的人才支撐。”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説。

“品質”“效益”“高水準”“落實機制”成為本屆年會的高頻詞。不少代表認為,辦好中外合作辦學,要重視宣傳典型案例,正面引導輿論,不斷提高生源品質;要加大教學投入和教學改革力度,推進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建設;要強化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就業導向,糾正過分強調以國外高校升學率來衡量中外合作辦學品質的偏向。

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不僅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在互學互鑒中助推中國教育走向世界教育的中心。林金輝表示:“我們要在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規則制定中增強話語權,貢獻中國方案。”

管培俊介紹,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在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後,起草了《高等學校境外辦學指南》文本,據教育部有關部門的意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擬於近期發佈。“相信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在推動高校境外辦學高水準發展和國家教育高水準對外開放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