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本網獨家 >

職教行 | “十一學校·職教部”,了解一下?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佳 | 時間: 2019-08-05 | 責編: 劉佳

中國網 北京8月5日訊(記者 劉佳)人人一張課表、全員導師制、大小學段……熟悉的“配方”,不一樣的“味道”——這就是“北京市十一學校•職教部”,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貫培部。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2016年,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搭上北京市教委“貫通培養”項目第二趟“快車”,以智慧城市設施安全、智慧樓宇、智慧養老、人力資源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等5大王牌專業為抓手,讓學生初中畢業後一次“乘車”就能“直通”大學。更重要的是,這趟“直通車”堪稱“豪華版”——十一學校“掌舵”高中段,十一模式在職教學校生根發芽。

被戲劇課喚醒的“HR”

學生龔申傑

這是龔申傑高職轉段後的第二個暑假,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享受陽光、沙灘,或是躺在空調房。龔申傑選擇開始了他每天“兩點一線”、朝九晚五的“公務員生活”。再開學,就是人力資源專業高職段二年級學生的他,早已對實戰體驗躍躍欲試。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藝術,就像戲劇表演一樣。”選定人力資源專業,是龔申傑入校後沒多久就做下的決定,這還要感謝貫培部的一項特色課程——戲劇課。“在貫培部的每個學生,除了必修學科外,還選擇了不少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但選擇戲劇課,最初並不是龔申傑的興趣所在,是導師的鼓勵讓他毅然邁開了這頗具顛覆性的一步。“我不愛説話。”如今在記者面前侃侃而談的他,在2年前剛入學時,卻是個典型的“悶葫蘆”。這種性格特徵,讓他在戲劇課上顯得格格不入。不想和別人説話、自帶距離感……回想當時的狀態,龔申傑坦言,是曾經的校園生活賦予了他“天然的屏障”。“在初中時,因為學習成績一般,但又不是那種自甘墮落的孩子,所以常常獨來獨往。到新的環境,怕大家還是用曾經的‘有色眼鏡’看待我,覺得我是‘差生’。”但很快,龔申傑的“自我隔離”就被一名完美主義老師打破。“戲劇老師特別認真,追求完美,這點和我很像。”在這位老師的帶動下,戲劇班的成員們無一不全情投入——小組合作、討論劇本、分配角色……這種“沉浸式”的戲劇課程,讓龔申傑忘掉彼此身上的世俗“標簽”,相見甚至都以劇中人物相稱。每週4節戲劇課的頻率,也讓龔申傑和小夥伴們變成“高産高質”的代言人,期間,《雷雨》《白毛女》等多部經典劇目被搬上舞臺,在這一過程中,龔申傑也完成了從臺前到幕後的轉變。

龔申傑正在進行話劇表演

“在演戲之外,我還要協調完成臺前幕後的各項工作。”場景佈置、燈光音效、演員上場順序……副總導演、場務,一人分飾多角。“野蠻生長”的龔申傑,讓戲劇老師、導師在他身上看到了即將爆發的“小宇宙”,於是,他們引爆戲劇這根“導火索”,鼓勵他自主成立學生戲劇社團,激發他的領導力。學生戲劇社團成立後,龔申傑全程“開挂”,不僅完成招新、戲劇製作等基本工作,更有趣的是,還平息了一場“人事風波”。“在運營社團的整個過程中,我更明白了什麼才是用人的基本‘紅線’、如何才能保證團隊齊頭並進,這是戲劇這門藝術帶給我的另一項技能。”也正是這番歷練,讓龔申傑萌生了成為一名HR的想法,並最終真的在轉段期間選擇了人力資源這一專業繼續深造。

母親是一名小學老師,受媽媽的影響,從小龔申傑就喜歡泡在書叢裏“讀萬卷書”。還記得書中曾提到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這句話始終牢牢印在龔申傑的腦海中。經年數載,龔申傑在勞職院貫培部領悟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作為一名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到知識,還要在實踐中領悟知識、應用知識。也讓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更好的教育。

238個學生129門課程

貫培部學生轉段儀式

在勞職院貫培部,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像龔申傑一樣的“大夢想家”。激活他們夢想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培養方式,而是不一而足的“興趣拼圖”,這幅拼圖可以先從課表説起。

238人、238張課表。從十一學校入駐貫培部起,這一標誌性的十一基因就被完整注入。貫培部根據自身的專業及職業教育定位,將基礎課程進行升級、改造,加強數學、英語的學科培養,以STEM課程為藍本打造史、地、政跨學科綜合課程,其他學科根據專業要求進行細化與分流。目前,貫培部學科課程總量達129門、綜合實踐課程達23門,其中包括由分層分類的學科課程組成的基礎文化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綜合實踐課程、藝術體育課程,以及與未來高職專業銜接的職業認知課程這四大模組。在職業認知課程中,為了聯繫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貫通部特別細化了各學科的研究方向。以化學為例,包含了《化學與材料》《化學與生活》《食品化學》《化學與藥品》等課程內容,以對接高職階段智慧城市設施安全、智慧樓宇、智慧養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5大專業。“樓宇和城市中不同材質的管道鋪設、防腐蝕及檢測需要貫通部學生提前掌握。於是,貫培部在自編教材《化學與材料》中,特別設立了《金屬材料》一章,讓學生加深對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的理解,提前了解金屬腐蝕的原因及防護措施,為職業教育階段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這番話,正是出自這一課程框架的“工程師”——勞職院院長特別助理、貫培部負責人劉笑之口。而她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原北京市十一學校教導處主任。

 劉笑(第一排左六)與師生一起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樣“滴水不漏”的課程體系也絕非“速食加工”。即便是“課程行家”劉笑,在初來乍到之時也有點“一頭霧水”。“我們經歷了課程改革的3個階段。”從最初的“照貓畫虎”,到第二次的“因生而異”,再到第三次的“因職教而異”,可以説,劉笑經歷了一個“親手將自己推翻”的過程。“十一學校大到排課、選科,小到桌椅擺設,我都參與其中,它已經那麼成熟,但真的拿到貫培部來用,確實發現‘水土不服’。”2017年,借著高考改革的東風,劉笑將課程重新“洗牌”,強化“職業”色彩,並嚴格參照學情制定學科指導意見。據劉笑透露,下一步,貫通部課程4.0模式將再次升級亮相。升級後的課程體系,將不僅繼續拓寬行業寬度,更會打破縱向通道——在高中階段開設“大學先修課”,讓高職部教師走進中學,提供職教體驗課程的“嘗鮮版”。

貫培部教師合影

如今,十一模式不僅在高中部落地開花,高職學生也已經開始試水選課走班的方式。“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這是十一學校的理念,同時,也是勞職院將十一教育引入的初心。這種模式,帶給龔申傑等一眾學生、家長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學業不足,能力有佳也能找到適合的跑道,換一種姿勢飛翔。(圖片來源: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貫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