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線上教育火熱凸顯教師資質問題 野蠻生長應有規範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李嘉寶 | 時間: 2019-07-29 | 責編: 徐虹

線上教育持續火熱 野蠻生長應有規範

線上培訓需回歸“初心”(網上中國)

暑假已至,校外培訓迎來“旺季”。在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當下,不少家長給孩子選擇了時間場地相對靈活,更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線上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的授課內容、收費標準是否合理合規?學科類培訓人員是否具備合法資質和基本教學能力?這些問題一直備受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佈《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在培訓內容、培訓時長、培訓人員、資訊安全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文件的出臺有望給野蠻生長的校外線上培訓“降溫”,使其回歸正常軌道。

校外培訓有資質問題

近年來,線上教育持續火熱。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線上教育用戶規模達2.01億,手機線上教育用戶規模達1.94億,年增長率分別為29.7%和63.3%。

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有76.7%的家長願意選擇線上教育。其中參與意願最強的分別是小學、初中或一二線城市的家長。家長年平均投入線上教育的金額為6432.2元。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下,各類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與此同時,線上教育行業泥沙俱下,令人憂心。記者隨機挑選了幾家線上培訓機構,其官網上一般能看到較詳細的課程介紹,在教師介紹一欄中,多用“有親和力”“教學嚴謹”“對孩子充滿愛心”等詞彙描述,最關鍵的資訊——教師資格證號卻看不到。

綜合來看,當前校外線上培訓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一直飽受詬病的資質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很多網際網路教育企業只擁有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而缺少教育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處於“裸奔”狀態。其次,不少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教學品質難以保證。線上培訓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很難確認其教師資質。最後,部分線上培訓機構還存在經營不規範的問題,如設置的預付費過高、合理退費難等,加大了用戶消費風險。

線上培訓需要備案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助理研究員楊程指出,“網際網路+教育”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發展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教育培訓機構瘋狂增長,培訓品質良莠不齊,將對當前的教育生態造成較大影響。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在成本、師資、場地等方面較傳統的培訓均有優勢;二是政策體系不健全,表現為之前教育領域相關政策法規對線上教育規範較少;三是利潤空間較大,吸引大量資本的進入。

針對校外線上培訓行業中的一些亂象,《意見》提出了具體整治要求。如線上培訓應當根據學生年齡、年級合理設置課程培訓時長,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以及外籍培訓人員的相關資訊等。

《意見》的出臺,並非是第一次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進行規範化約束。2018年11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將線上教育納入了監管範圍。其中明確提到,線上培訓機構所辦學科類培訓班的名稱、培訓內容、招生對象、進度安排、上課時間等必須在機構住所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必須將教師的姓名、照片、教師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顯著位置予以公示。

提高從業者素質水準

2019年,“網際網路+教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有專家認為,作為“網際網路+教育”的重要形態,線上教育培訓的規範發展對於推動整個線上教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至關重要。

《意見》明確提出,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對全國校外線上培訓及機構的備案排查;探索“網際網路+監管”機制,改進監管技術手段,建設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明確了教育、網信、電信、公安、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職責分工;要求通過建立黑白名單實現動態監管,強化社會監督;同時倡導行業自律,引導企業認真履行服務承諾,提高培訓品質。

有業內人士表示,線上教育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和水準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成熟時間。作為線上教育的從業者,要心懷敬畏之心,突破追求“電商規模化發展”的思路,回歸“教育”本質,在規模化發展與保障服務能力之間達到最大化的平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線上教育培訓是教育評價、管理問題沒有解決所引發出的一個結果。教育資源不平衡,學生評價權力太集中、標準太單一的問題沒有解決,無論是對線下培訓機構還是線上培訓機構的治理,都只能是“治標不治本”。他進一步指出,必須從根源上改善體系內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評價,減少學生和家長對過度教育培訓的需求,讓線上教育從過熱回歸常態,遵循市場規則。

李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