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耶魯大學“史上最受歡迎課程”長啥樣

來源: 青年參考 | 作者: | 時間: 2019-07-26 | 責編: 徐虹

大學生比以往更不快樂

即使人們取得了通常意義上的成功,比如進入頂尖大學,賺了大錢,出了名,他們也常常感到不快樂。在美國耶魯大學這樣競爭激烈的地方,這種現象尤其明顯。

因此,心理學教授勞瑞·桑托斯決定開設一門心理課程。“我們的大腦裏有一大堆小故障,使得我們很難享受已經擁有的美好。”她告訴美國《大西洋月刊》雜誌,她希望通過每週兩次授課,讓學生過上更快樂、更滿足的生活。

誰也沒有料到,在數百種課程中,這門“心理學與美好生活”課會成為耶魯300多年校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開課6天后,報名人數達到1200多人,佔本科生的四分之一。大多數時候,該校一門課的學生人數不超過600人。

蜂擁而至的學生踏破了教室門檻,學校不得不讓一部分人在巴特爾教堂聽現場講座,其餘人分散在幾個小禮堂裏看直播。幾週後,他們把上課地址轉移到舉辦交響樂表演的伍爾西音樂廳,總算裝下了所有學生。

桑托斯猜測,這麼多學生對這門課感興趣,是因為在高中時期,他們所做的每件事都以考上名校為目的,形成了“有害的生活習慣”。“當代大學生比以往更焦慮、更抑鬱、更不堪重負。”她告訴美國《紐約時報》。

根據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的最新調查,52%的在校大學生“感到絕望”,39%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導致學習障礙。耶魯大學理事會的一份報告顯示,該校一半以上的在校學生進行過心理諮詢。

獲得快樂的兩個處方

在第一堂課上,桑托斯就向學生強調,她不但要教他們了解什麼是快樂,而且要教他們如何實踐快樂。“事實證明,快樂確實需要練習。”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新力婭·柳博米爾斯基提出,決定幸福感的因素中,50%來自基因,10%來自環境,40%取決於思想和行為。“人們往往認為環境對幸福的影響最大,卻低估了我們的行為對幸福感的影響。”柳博米爾斯基在書中寫道,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環境對幸福的影響是最小的,除非你是個難民,或者正在遭受家暴。

桑托斯告訴學生,大腦第一個“故障”出現在感官感知上。惱人的噪音重復出現一段時間後會“消失”在背景中,美好的事物也一樣。“擁有夢寐以求的東西那一刻,感覺真的很快樂,但很快就會習以為常。”比如,買了一套新房、一輛豪車,或者收到耶魯的錄取通知書。“收到offer那天,你的心情肯定比期中考試時好得多。”

如何處理這個故障?桑托斯開出了兩個處方。

處方一:買體驗,不要買實物。“等待一頓美餐或期待一次旅行的感覺,和等待你預訂的iPhone到貨時的心情肯定大不相同。”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博士阿米特·庫馬爾告訴《大西洋月刊》,等待物質的心情更可能是焦急,而不是期待。相比之下,度假可能只有一週,但它的記憶和影響長久得多,而擁有一輛豪車之後的第二年遠沒有第一年那麼激動。

這似乎有違常理:為體驗付費,比如度假,它很快就會結束;如果你購買實物,比如沙發,至少你能擁有它很長一段時間。然而,正如反覆出現的噪音一樣,時間久了,你的iPhone、名牌包、豪車……都會淪為日常生活的“背景”,稍縱即逝的屬性卻讓體驗式消費顯得彌足珍貴。它們持續的時間不夠長,不足以讓人生厭;雖不完美,但在時間的濾鏡下只剩美好的回憶。

體驗往往比實物更讓人快樂,還因為人們不太可能在分享經歷時相互攀比。“人們不喜歡聽別人談論自己的財産,但他們喜歡聽你講‘吸血鬼週末’樂隊的現場演唱是如何激情四射。”庫馬爾説,“社會互動是決定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聊天時請對別人好一點。”

處方二:感激你已經擁有的東西。“大腦的另一個故障是喜歡比較。”桑托斯説,我們常常和別人比較誰擁有的更多,無論我們擁有的是否已經足夠。例如,奧運會上大多數銅牌獲得者經常比銀牌獲得者更開心,因為銀牌獲得者的目標往往是他們沒有得到的金牌,但銅牌獲得者可能根本沒料到自己會獲得獎牌。

桑托斯建議學生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問問自己,失去了現在的生活會怎樣?”例如,如果這棟老舊的房子不再為你遮風擋雨,或者整天在耳旁嘮叨的伴侶離你而去,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這種“消極的想像”或許能讓人們重拾生活的熱情,即使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1小時比1美元更有價值

在課堂上,桑托斯提出了一個難題:金錢重要還是時間重要?

人們對金錢的追求似乎永無止境。柳博米爾斯基做了一項調查:年入3萬美元的人認為,年薪達到5萬美元能讓他們快樂。那麼,當他們年薪達到10萬美元的時候,是不是就能感到雙倍的快樂?然而,年入10萬美元的人表示,年入25萬美元才能讓他們快樂。

事實上,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是有邊際效應的。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和安格斯·迪頓對1000個美國家庭的調查,一開始,幸福感確實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年收入達到7.5萬美元時,幸福感就趨於穩定,再往上,收入更高的人,幸福感卻不會增加多少。

在人們的普遍觀念裏,有大把的錢是地位的象徵,有大把的時間卻是可恥的。然而,桑托斯告訴學生,作為“個人用品”,錢是有彈性的,因為理論上,你可以積累無限多的錢,收入也會上下波動。但時間是沒有彈性的,你無法積累更多的時間,每天的時間都是固定的。因此,1小時比1美元更有價值。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阿什利·惠蘭斯設計了一個實驗:第一次,他們給參與者每人40美元,要求他們把錢花在能節省時間的消費上。有人點外賣,有人請保潔,還有人雇鄰居小孩修剪草坪。第二次,他們又給同一批參與者40美元,要求他們把錢花在實物上,比如買衣服。幾乎所有參與者都表示,花錢減輕時間壓力讓他們更快樂。

為了讓學生們充分理解金錢與時間的關係,桑托斯決定“現身説法”。期中考試後的第一堂課開始前,她守在教室門口向學生發傳單,上面寫著“本節課取消,你有1小時空閒,去體驗‘時間富足’吧”。學生們有人讀閒書,有人去爬山,還有人約許久未見的朋友喝咖啡。一名被繁重的日程安排壓得喘不過氣的學生得知多出1小時後,激動地當場哭了起來。

“這是耶魯最難的一門課”

一些學生把這門課看作放鬆的機會,因為它沒有成績上的要求。大四學生賴利·裏奇蒙德和幾個朋友一起報名了這門課。“我選它確實是因為壓力小,”他告訴美國“The Cut”時尚網站,“但也能學到一些減壓的技巧。”

雖然學生們認為這門課很容易,但桑托斯堅稱它是“耶魯最難的一門課”。“為了真正改變你的生活,你必須時刻實踐。”她説,開設這門課的初衷,部分是因為學生的需要,部分是因為她自己的需要。當她進行幸福指數測試時,發現自己的得分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高。

課程結束後,桑托斯又做了一次測試。這一次,她的幸福指數上升了一個等級。學生們也獲益匪淺。“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改變自己這麼困難。”一名學生説,“如今我的睡眠品質有了提高,也學會了感恩。”

“很多人認為,幸福是一種激動人心的情感,一種持續的狂喜狀態。”耶魯學生海蒂·科伯告訴“The Cut”,“實際上,平和才是一種更持續、更容易實現的幸福。幸福並非中了彩票的狂喜,而是靜靜地欣賞生活的美好。”

“我們認為快樂來自重大的改變或經歷,卻忽視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快樂的方式度過普通的每一天。”惠蘭斯教授認為,與其和配偶為誰洗衣服而爭吵,不如花錢把衣服送到洗衣店,省下吵架的時間,和愛人一起吃飯或者散步。

“心理學與美好生活”這門課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但桑托斯並不打算繼續開課,因為“把所有學生都吸引過來,對其他課程和院係是不公平的”。不過,她承諾會提供免費的線上教育課程。

歸根結底,幸福並不取決於外部環境,而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桑托斯希望,完成這門課程後,學生們不僅能收穫快樂,還能掌握各種讓自己快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