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為貫徹實踐"網際網路+農業"戰略,幫助解決貧困區域農産品滯銷問題,促進農民增收,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管理學院"關注農村,服務下鄉"志願者服務隊在指導老師江洋的帶領下,于7月8日-13日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民益村開展以"粵桂川結對幫扶"為主題的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走進鄉間田野,關懷民生農情
"關注農村,服務下鄉"團隊一行到達民益村,開展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團隊成員通過走訪,了解到民益村農産品滯銷的現象頗為嚴重。一位家中種植沙糖橘的阿姨講述了自己的情況:"幾年前為種植砂糖橘投入二三十萬,最終收成時只有中間商收購這一條銷售渠道,導致收入僅有一萬多元。"
團隊走訪(劉月華 攝)
隨後,調研團隊還採訪了民益村隊長,對當地農戶的情況進行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於村子的沙糖橘只能等待中間商收購或村民個體運輸到市場直銷,銷售渠道單一,滯銷嚴重。此外,沙糖橘的價格在當地市場非常低廉,農戶虧損嚴重。隊長表示如果"網際網路+農業"模式可以解決農産品滯銷問題,他們願意接受並以此拓寬農産品的銷售渠道。
宣傳網路銷售,突破傳統銷路
7月11日上午,團隊對"網際網路+農業"的宣講以擺攤方式進行定點宣傳,讓鎮上的居民進一步了解利用網路銷售農産品的可行性,指導他們使用網際網路增設銷售渠道,幫助他們解決農産品滯銷的問題。
街頭宣傳(劉月華 攝)
炎炎夏日,團隊成員頂著似火的驕陽,耐心地向當地居民講解活動內容。一位成員深有感觸地説道:"部分當地居民無法聽懂普通話和粵語。但為了加大活動的宣傳力度,我們採用肢體語言、當地學生翻譯等多種宣傳方式,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農業',讓農業抓住潮流,融入新時代。"
改善民益經濟,振興農村産業
在晚上的宣講會上,主講人從民益村農業的現狀、網際網路+農業成功案例、使用網際網路銷售的益處、網際網路購物的便利、網上開店的流程、網上宣傳方式六個方面講解"網際網路+農業"的有效性。她還提出利用網際網路為農産品增添銷路,不僅要在淘寶、拼多多等大型網路購物平臺開設店舖,還可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形式大力宣傳。宣講會上,對於民眾對宣講會內容的疑惑,團隊成員都及時給予解答。
"網際網路+農業"宣講會(陳秀麗 攝)
此次宣講會幫助農戶發展電商,建設線上線下結合、創新農業經營之路,進一步促進農村振興。當問及對利用網際網路打造農業電商平臺的想法時,一個老爺爺説道:"你們的想法挺好,農村開設電商平臺的經驗相對較少,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我們可以嘗試運用網際網路銷售滯銷的農産品。"
雖然本次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扶貧計劃仍行走在路上。
一位調研小組成員感慨到,"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的力量,要肩負起青年學子的使命,為國家實現精準扶貧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