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關注 | 一塊螢幕 激活紅色八一盟校帶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佳 | 時間: 2019-07-16 | 責編: 劉佳

 中國網 北京7月16日訊(記者 劉佳)“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勿忘崢嶸歲月,恰我同學少年》主題少先隊會就要開始了。”説這句話時,北京市八一學校小學部李華偉老師面前,坐著3個班的孩子——一班在北京市八一學校校園內,另外2個班遠在距北京200公里以外的阜平。這是一次八一學校“尋根之旅”的常規活動,但不同於以往的是,這次活動始於一塊螢幕。

北京市八一學校遠端同步課堂在河北省阜平縣學校開講

一間教室百人互動“圍觀”

6月29日,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八一希望小學的教室內熱鬧異常,本是1個班40人不到的規模,卻傳出此起彼伏的聲響,歡笑聲不絕於耳,難道是“穿越”?——原來,今天互動“圍觀”的小夥伴有點多。

講臺上,一塊投影螢幕,3校4間教室超百人被聚焦之上。他們分別是八一學校小學部、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八一希望小學、阜平縣向陽莊八一小學的學生以及八一學校、中國移動雲視訊雙師課堂的黨員們。這是一節少先隊活動課,主要講述少先隊史以及八一建校史。螢幕一邊,老師提出話題,螢幕另兩邊,城南莊八一希望小學、向陽莊八一小學的學生們即時做出回應,或是應答、或是上下其手地靈活表演。一時間,3校3個班的學生同時線上互動,毫無延時,隨意對焦,完全沒有受到空間、音質以及畫面的限制。

不僅師生之間能“超時空”互動,3校學生間也能互相“刷臉”。“我在螢幕上看到了自己!”“我在螢幕上看到了八一學校的小朋友!”一塊螢幕,跨越了京冀200多公里的距離,比“任意門”更高效。

北京市八一學校、中國移動雲視訊雙師課堂黨員走進河北省阜平縣學校

是“任意門”也是“時光機”

無死角、零時差、高互動,一塊螢幕承載了多重屬性。這是遠端同步課堂帶給未來教育的新定義,也是移動互聯為教育均衡提供的新可能。是“任意門”,因為它即時實現了“帶你看想看的風景”;也是“時光機”,因為它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可以同步直播、亦可回看重播。

這是北京市優質教育輸出校北京市八一學校與此次設備、技術支援方中國移動雲視訊雙師課堂的一次強強聯手。據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證遠端同步課堂的實施效果,項目組將整個遠端同步直播流程先後進行過多次溝通與調整。如何保證高保真還原老師和學生們的聲音,同時過濾掉環境聲?如何保證老師、板書、學生的特寫畫面準確切換?這套設備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雲視訊設備能實現自動跟焦和導播切換,無需人工操作,確保不額外增加主講老師負擔,同時給聽課教室的學生身臨其境的交互體驗,教室“活躍度”滿分。目前,這套設備已經在四川省瀘州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地試點,將優質教育資源“超時空”輸出。

北京市八一學校、中國移動雲視訊雙師課堂黨員走進河北省阜平縣學校

“AI風”吹進八一盟校帶

“尋根”20年,這是第一次颳起“紅色AI風”。建校72年的八一學校,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打哪兒來,河北省阜平縣就是它的根。20餘年來,學校以多種方式回饋老區,讓老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但凡此種種,卻依舊受制於時空的界限。直到把這股“AI風”吹進老區,八一學校似乎看到了靈動的方向。

阜平是第一站,下一步“AI風”還將吹進石家莊、張家口和新疆。“我們先期將通過紅色課程的方式將優質資源遠端輻射,下一步還將覆蓋其他學科。”八一學校黨委書記牛震雲説。對於每一個薄弱區而言,扶貧先要扶志、扶智,教育無疑是最佳撬動點。八一學校將先從“全國紅色聯盟校”做起,讓每個孩子“同一個課堂”。

北京市八一學校校友高禹

校友是行走的“八一精神”

激活阜平,走進石家莊、張家口和新疆,每一條“AI扶貧之路”都始於他的腳下——八一學校校友高禹。他是八一精神的繼承者,他讓八一精神“行者無疆”。

“記得上學那會兒,還是年級組長的沈軍校長告訴我們‘當你們走出校園要想想該如何回饋你們的母校和老師’。”這句話一直烙在高禹的心上。6年八一求學史,讓他對回饋母校這件事唸唸不忘。學生時代,同學眼中的“叛逆王”卻是老師心中最挂心的對象。每每“滋事”,老師都看在眼裏,但絕不當眾批評,這反倒成為高禹心中最抹不去的愧疚。“八一的老師才真的是和學生平等,如果沒有他們可能沒有今天的我。”正是懷著這份始於八一學校的滿滿善意,離開母校後的高禹逆襲生長,努力把自己活成八一學校的一面旗。2017年,八一學校建校70年校友再聚首,作為校友理事會理事的高禹義不容辭挑起重聚校友的重任。當與自己昔日的同窗、原河北省阜平縣學生榮大鵬見面時,高禹突然明白“教育扶貧”的意義。“八一學校始終不忘本,並以自己方式幫扶阜平學校,很多阜平當地的學生就曾在八一學校完成中學學業,我的同學——榮大鵬就是其中之一。”母校的教誨像是一種叮嚀,更像是一種力量,指引著高禹前行的步伐。這似乎也為2年後,他再次反哺母校、為“AI扶貧”項目牽線埋下了伏筆。

“中國移動的朋友跟我説,他們正在幫扶國內貧困地區開設遠端同步教育平臺,第一時間我想到了八一。”這種本能的聯想,驅使他僅在5天的時間就將這一想法實施並得到了母校的積極回應。6月29日,當看到阜平老區的孩子在教室內享受著與八一學校同步線上的課程,校長沈軍的那句“當你們走出校園要想想該如何回饋你們的母校和老師”似乎在高禹身上終於得到了滿意的答覆。

未來教育是什麼?打破的圍墻、跨界的資源、平等的師生……但天涯共此時的共用與均衡一定是基本的模樣。八一學校已經走在了路上,八一人的八一精神更先行于遠方。

圖片/北京市八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