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北京7月1日訊(記者 劉佳)丁肇中、屠呦呦、莫言……這些學術大家、國之驕傲,憑藉卓越的學術造詣與孜孜不倦的科研追求,曾贏得“諾獎”青睞。未來,“諾獎中國製造”的隊伍勢必將不斷壯大,因為,在這群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了希望——他們叫“翱翔”。
300余翱翔學子迎“畢設答辯”院士、高校做“評審”
家住平房,下水管道淤堵怎麼辦?——下手掏?用扳子敲?倒化學試劑?什麼年代了!管道疏通機器人,了解一下!6月15日,在第十一屆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學論壇暨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方式創新實踐推進大會(以下簡稱“青少年科創大會”)上,來自北京市第四中學的一名高中生就向在場嘉賓推介了她的管道疏通機器人,這項基礎教育界的人工智慧科創産品正是來自“翱翔”的成果。
2018年,就讀于四中的張霂珺經自主申報,學校推薦,區縣推薦加入了成為了第十一批翱翔學員,從此,她有了新的組織——“翱翔”。結合自身的興趣所在與學科所長,她選擇投身物理與地球科學領域,並在基地校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的培養下,接受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的直接指導。至此,一直困擾她和家人的難題似乎有了解決對策。“不如我來做個管道疏通機器人吧。”有了這樣的想法,張霂珺便即刻與指導教師、中科院專家溝通,從圖紙設計、模型製作到程式編碼,她與指導教師、專家全程溝通,最終“管道剋星”成功問世並投入使用。在當天的報告會上,張霂珺欣喜地與在座嘉賓分享著自己的項目成果與收穫體驗,但對於在座的135名科研院所、高校專家來説,“挑剔”永遠是進步的催化劑。“如果機器人在管道中罷工了怎麼辦?”“機器人如何克服管道凹凸不平的結構?”“機器人除了打碎管道中的大塊硬物外,是不是也要考慮如何去除油污?”……台下專家的問題如“連環炮珠”向張霂珺投來,但這位稚氣未脫的小姑娘卻未顯怯場,一一“回擊”專家提問,將實力與功底全面展現。在這場屬於翱翔學子的“畢設答辯”中,張霂珺滿分收官。
其實,張霂珺只是第十一期甚至眾多翱翔學子中的一員,對於每一位翱翔學子而言,翱翔帶給他們的不僅是紮實的知識儲備與功底,同時也是應變能力與自信氣場。這一點,在當天同期“答辯”的335名翱翔“畢業生”身上均可得見。這335名學生歷經前期的“學生評價、導師評價、基地評價”,最終亮相“學院評價”,他們分為物理與地球科學、數學與資訊科學、化學與生命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等4大領域,分散在27個分論壇中。對於他們而言,這不僅是一場翱翔學員探究作品的“答辯會”,更是翱翔成果的真實檢驗。
創意市集鳴鑼“開業”80位“小創客”吆喝科創
“這是我們研製的腦電波控制器。”“您來看看我們的位置幻彩指示牌。”……有嚴肅的項目答辯會,也有熱鬧的創意市集在場外同步進行,原來學術派並不高冷。當天,來自全市11個區34個學校的80名學生帶著他們的43個科創作品亮相創意市集,這也是房山區創意市集的首次“鳴鑼”。
在43個科創作品中,有18項屬於“翱翔製造”。其中,來自北京市東直門中學的“翱翔組合”就以位置幻彩指示牌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我們的産品是對加速度原理的可視化演示。”一名學生介紹,在高一物理課上學到了有關加速度的知識,但是加速度到底是怎麼作用的,卻沒有一個成熟的教具用來展示。基於這一想法,他們決定自己動手,以位置幻彩指示牌的方式將物理概念具象化。“我想問問,你們設備上的電阻換的作用是什麼呢?”2位學生講解完畢,圍觀的專家評委們紛紛提出疑問。邊問他們還邊在自己手中的冊子上打分、記錄,原來這些專家評審各個帶著“任務”,為在場的43個科創産品打分、寫評語。一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的評審專家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第10年參加翱翔評審活動了,每年都會在現場發現一些“意外之喜”。“比如剛剛我們看到的腦電波控制器我覺得就很好,這組學生的設備還應該在技術層面進一步的探究一下。”在接觸翱翔學子的過程中,她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甚至考慮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與過度。“中學生更多基於對現象的研究,大學生更側重深層次的探究。其實在我的日常教學中,特別針對大一學生要好好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教學。”
創意市集之外,房山區第二屆科學探秘奧林匹克上也在上演“鎖的巧妙組裝”,“雪花機器人”、“巧測水果酸度”等動手實踐項目,百名中小學在動手實踐中玩轉科學。
院士、參事、小先生走下“神壇”進課堂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參事……為什麼學術泰斗都“扎堆”到北京青少年科創論壇“打卡”?是什麼讓它們走下學術“神壇”走進中學生課堂?——是對科教興國的追求與對人才培養的使命感。
當天,兩位大家分別走進教室、走上講臺,與中學生面對面交流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與成長經歷。“林院士説現在教材中很多‘雞兔同籠’的問題,這個話題我覺得很有意思。”在教學樓一層的某間教室,林院士和隨行的學生志願者自然的聊了起來,對於現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他直抒己見,跟學生暢所欲言。他特別提到教材中一些案例將“雞兔同籠”,“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嘛”。他打趣道,教材、教育者至關重要,對於培養下一代青年棟樑有不可脫卸的責任。一名學生志願者告訴記者:“沒想到林院士會這麼風趣,而且真的關注到我們身邊發生的問題,很受教。”
對於多數學生而言,與大師面對面的機會十分難能可貴。但對於每一位翱翔學子而言,大師就在身邊,有可能是導師、有可能是講座專家,這為他們站高望遠提供了平臺。
創新人才走進涵養區翱翔颳起“房山風”
作為此次北京青少年科創論壇的承辦校之一,北京師範大學良鄉附屬中學受益匪淺,這不僅體現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更體現在“翱翔”帶給學校的“翱翔式”發展。
校長齊學東告訴記者,2012年,學校成為全市“翱翔計劃”基地校,也是房山區內唯一的一所翱翔基地校。至今,7年已過,翱翔計劃帶給學校全方位的成長與變化。首先,在課程體系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與豐富,其中,物理、地理兩學課由於受到翱翔計劃相關專家的特別支援,得到了飛速成長,已經成長為區域內的強勢學科。課程之外,翱翔計劃對師生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專家的進駐、翱翔理念的引領,都使得參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極大提升。而作為一所郊區學校,學生也通過這一項目開拓視野,走出大山。時隔7年,第十一屆翱翔科學論壇再次在學校開講,對於學校的意義重大。
而這一次,翱翔計劃不僅惠及一所學校,更將助力房山區的整體發展。此次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學論壇特別選定房山,也預示著翱翔即將颳起“房山風”。據房山區教委副主任、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郭冬紅介紹,未來房山區將基於區域特色,主打人文與社科王牌,同時,以區內4所優質校為主陣地,根據各校特色分別“配對”物理與地球科學、數學與資訊科學、化學與生命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四大領域,全區有相同志趣的學生都將找到“歸屬”,在各個領域共同“開花”,走出創新人才的“房山模式”。
據房山區副區長廖春迎介紹,2012年以來,該區多名學生先後參與了“翱翔計劃”的市級培養。區域內的翱翔雛鷹基地也已完成了6批350多名翱翔學員,和4批545名雛鷹學員的定向培養。學生們在知識體系、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房山已經在路上。
文字/中國網記者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