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要聞 >

專家評析高考語文北京卷:凸顯北京特色 注重愛國情懷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9-06-07 | 責編: 吳雨航

中國網6月7日訊 高考語文已落下帷幕,各省正陸續公佈語文試卷的內容。今年的北京的語文試卷整體思路如何?有哪些創新點?北京基教研專家認為,總體來看這份試題,保持北京卷的既有特色,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同時,穩中求進,有所創新。

一、試卷具有鮮明的價值觀導向,富含理想信念、愛國情懷的教育意義,注意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兩道作文題,一個要求考生對“文明的韌性”這一深刻命題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思考,一個結合2019年這一話題豐富,意義深遠的年份,要求考生“2019年的色彩”為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樣的作文,鮮明地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之價值觀的在育人方面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成長與祖國、時代結合起來,強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非連續性實用類文本閱讀,以城市化和生物多樣性的話題為材料;文學類閱讀,選取了《北京的“大”與“深”》,凸顯北京特色,這兩處選文,大處著眼,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成長和自然、社會、國家相互聯繫起來。

二、重視語文基礎,重視語文應用,重視經典閱讀,重視思維發展。文言文閱讀,更加重視語文基礎,在文言文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考查方面,創造性地把實詞和虛詞的考查覆蓋在一道題裏,選項增加,體現積累與整合的素養導向;11題,要求考生具體説明文言文中作者是如何逐層展開批駁,回歸文體特徵,突出對思維的考查。今年對《論語》的考查,是從同一語句有不同理解的角度,強調對名著文本的意義解讀,突出《論語》中蘊含的儒家思想,滲透著對古人思想的領會與深入理解,要求考生能夠面對經典名著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同時,也加大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考查,更有利於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默寫題,應用性考查由去年的1題增加到2題,且更為開放,這樣的題,僅靠單純的識記、理解還遠遠不夠,必須能結合生活靈活運用,結合生活,表達自己的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展示自己的語文才華,很好的體現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內涵與實踐性導向。

三、難度、結構保持穩定,落實減負要求。試卷結構與以往保持一致,題型基本穩定。有一些新的變化,試卷長度降低,字數比去年略有減少,題目數量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減少1道,體現著“應試減負”,這是對當前轉變教學觀念,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方向是一致的。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級教師 夏宇)

【多文本閱讀】

2019年北京語文試卷多重文本閱讀考查,與整套試卷考查的指導思想保持一致,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原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試題命制服務選材,具有引導教學的作用。

2019年高考多重文本閱讀,選取了一組關於“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的材料,這一話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學生在閱讀過程,了解城市化對生態系統的深刻影響,關注城市化、關注生態,其實就是關注自己生存的環境,從而“樹立生態道德意識,對生態文明建設、人與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維護地球家園有所思考”,養成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019年高考多重文本閱讀材料降為兩個之後,三則材料的選材形式“捲土重來”,不過學生在這一部分的閱讀總量並沒有增加;值得關注的是,這一部分題目數量繼2018年減少為7道之後又繼續減少,2019年減少為6道。在沒有增加閱讀總量的前提下減少題目數量,無疑又進一步減少了學生的答題負擔,題目數量的減少也給學生留下了相對多的思考的空間,這也啟示教學要在提升學生閱讀品質、提高學生思維品質上多下功夫。

2019年與往年相比,從試題考查題型,仍然是客觀題加主觀題,6道題目中共有客觀題5道,主觀題1道。客觀選擇題考查的主要能力基本穩定,主要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分析能力,需要學生依據題目的要求或者根據一定的閱讀目的對文本中的資訊進行篩選、整合、歸納、分析,這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基本能力。因此,日常教學要從文本出發,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文本的資訊的辨析、評價、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強,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2019年多文本第6題,就是一道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題目,它要求學生根據一定的閱讀目的“就城市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來辨別“三則材料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同時要學生借助文章的“觀點”來談談自己所獲得的啟發。這一題目需要學生對文中的資訊進行比較辨析,並能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結合自身的生活來談自己的閱讀與生活體驗,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總之,2019年語文多重文本命題,堅持立德樹人的導向,不僅考查語文知識和能力,同時具有價值引領和教學引導作用,通過考試評價,讓學生知道“能做什麼,下一步怎麼做”。

(北京市海淀教師進修學校 特級正高級教師 黃玉慧)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6道試題同樣具有“穩中有進”的特色,既保持了測試材料與內容的穩定性、基礎性,又在測試形式上展現了一定的創新性。

測試材料體現穩定性、育人性。第一個測試材料與往年一樣選擇了議論性文本,柳宗元的《非國語》文字平易又富有哲理,對於過度解讀自然現象的觀點提出批駁,論述層次清晰,蘊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這一測試材料保持了文體的穩定性,對於培育學生獨立思考、辨析質疑的理性精神更具有積極的意義。第二個測試材料選擇的依然是《論語》經典章節,內容涉及立志修身、正確處理義利關係等話題,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自覺砥礪自我人格、培育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測試內容具有穩定性、基礎性。6道試題的考查均指向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第7題考查“特”“抑”等常用詞彙,第10題考查“無取乎爾”等常見句式,第11題要求説明“如何逐層展開批駁”,對文本整體思路與觀點進行梳理概括,第12題考查“其道”內涵及其中蘊含的思想,6道試題全面覆蓋了《考試説明》要求的文言詞彙、語句理解、文本內容概括、文化經典作品基本內容及主旨的整體把握等基本考查內容,且依然側重考查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與準確辨析文意的能力,既保持穩定,又體現文言文與文化經典作品閱讀的基本能力考查。第12題對於“其道”不同解讀的考查對學生紮實深入的文本閱讀與探究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對於一線的名著閱讀教學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測試形式穩定中有創新。第7題將實詞與虛詞考查融合在一起,且涉及8個詞語的理解,並在選項中給出了四個組合。這樣學生答題時不必糾纏于靜態的語法知識,只需專注于在具體語境中推斷與辨析詞義即可。這樣的測試形式不但提高了區分度,而且對一線文言文教學不作過於瑣碎的語法知識教學同樣具有積極導向作用。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南海濤 高級教師)

【古典詩歌閱讀】

古詩閱讀試題同樣保持穩定,但在測試材料、測試內容等方面體現出新的追求。

測試材料選擇了宋人陳與義咏墨梅的兩首短詩,理解難度不大,詩風清朗明快,涉及傳統文化中重要元素梅花與墨梅畫獨特的審美價值,既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也有助於培育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

測試內容與形式也保持穩定。3道試題涉及古典詩歌內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體察、表達技巧和意境的賞析等基本考查內容。15題的考查指向兩首詩的理解與對比,這樣的測試形式在往年試題中也多次出現。在這樣的穩定性之外,與測試材料匹配的對審美素養的考查,則表現出今年試題新的追求。第16題詩文默寫的四道小題,前兩題提供的依然的是簡潔而精當的學科認知情境,讓學生在答題的同時學習必要的文化常識;後兩題則設置了具體的社會生活情境,第(3)題要求學生根據書齋名稱提取相關詩句,第(4)題給出更為開放的應用情境,要求學生用古詩文名句表達想法,兩道小題對引導學生成長為具體生活情趣和民族文化底蘊的人有積極影響,更體現了命題者強化學生語文應用能力考查的追求。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南海濤 高級教師)

【文學作品閱讀】

第四大題的材料選自現代文學研究者趙園的散文,北京的“大”與“深”這一主題與考生的成長環境、生活體驗緊密相連,考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受、認識、發現自己生存的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象和精神風度,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北京、對在北京生活的人的人生境界的理解。材料引導考生在北京大氣、包容、平和、充滿活力、與時俱進等品格的滋養下,更加熱愛自己生存的這片土地,自覺構建自己的精神故鄉;在引導考生深層思考個人與社會的內在關聯上,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試題的命制同去年相比有繼承也有發展。“繼承”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堅持北京卷文學作品閱讀避免碎片化考查,注重整體把握、綜合考查的特點,如第20題考查對北京的“深”的理解;其次是突出學科特色,關注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的考查,如第17、18題;第三是將閱讀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體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如第21題。“發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進一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試題的區分度:整個大題減少了一道主觀題,增加了一道客觀題,既減少了學生書寫的時間,又有利於提高整個大題的區分度。二,21題在2018年試題引導學生聯繫個人體驗來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學生感悟生活、深入思考,“由表及裏的感知方式”的提示語更體現了對考生閱讀過程中思維方法的指導,幫助考生結構知識、形成較為深入的認識。

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啟示:

1.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理解民族文化,豐富精神世界,在充盈的家國情感中把握時代脈搏,將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發展聯繫起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2.文學作品的閱讀要堅持立足語言,深入把握作品語言內容和形式的特點,在多種情境的閱讀任務中發展學生審美、思維、文化等核心素養,避免碎片化解讀和標簽化認識。

3.尊重學生的生活和閱讀體驗,關注閱讀過程中方法的指導和相關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不斷優化自己的閱讀策略,自覺將文本閱讀與生活建立聯繫,從而深化對“小我”與“大我”的認識。

(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 高級教師 計靜晨)

【微寫作】

今年微寫作依然保持“三選一”形式,三道題均以《考試説明》所定名著閱讀內容為依據,富有創意地命制出來。該題型已是第六次出現在北京高考語文試卷上,在彰顯檢測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既展現出不斷煥發著的創新韌勁,又體現了保持試題連續性的穩定。這讓考生既有選擇自主權,也利於考生的心理穩定,利於考查學科關鍵能力,更體現出良好的人文關懷。

第一道題要求考生從《吶喊》中任選一篇作品印象深刻的結尾,帶來的啟迪?要求復述大致內容,陳述理由。題目的內容有選擇性,《吶喊》的任何一篇均可,具有自主開放性;又加以適當的限制,必須是“結尾”,且要求復述大致內容,寫出自己的啟迪,又具有適度限制性。

第二道題要求考生在《紅岩》《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中選擇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寫出其“內心強大”的表現。較之第一題,提供了三部作品,選擇的空間更大;而不同的考生在選擇人物以及挖掘人物“內心”的深度方面,自然千差萬別,也就很好地考查出不同考生的能力水準,利於人才的選拔。

第三道題,要求考生從《邊城》《紅樓夢》中,選則一位“心清如水”的人,然後寫一首詩或抒情文字予以讚美。如果説前兩個題目側重對考生理性思考力度的檢測,那麼這一題則旨在檢測考生的感性才情,以及對經典文學作品的審美情感的細膩把握與品味。兩類能力的考查,相得益彰。

“微寫作”,具體而微,是一種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寫作形式,而又與名著閱讀緊密結合,同時兼顧了考生閱讀素養的檢測與助推。三道試題巧妙設置了真實的閱讀與言説的情境,讓不同層次的考生都有話可説,既不難為考生,又很好地解決了名著閱讀考題向來難以檢測考生是否“真讀”的問題。從表達方式上看,可記敘,可議論,可抒情,豐富多彩,立足於語文學科特色的彰顯,立足於語文學科命題學術品位的堅守,利於人才的有效選拔,具良好的學科教育教學導向作用。這實在是是全國高考命題文化中的一道獨特風景,是北京高考語文試題命制的一種成功經驗,也是對國家學科考試測評教育工作的重要貢獻。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管然榮,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大作文】

今年高考的大作文依然考查了北京考生熟悉的兩種文體:議論文和記敘文,一個側重理性,一個側重感性。適合不同類型的考生,既完成了對考生學科關鍵能力的有效檢測,更讓考生經受了一次富有人文關懷的人生歷練。

當前宣傳工作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興文化”。興文化就是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大作文第①題“文明的韌性”,引導考生深入領悟中華文明“韌”的精神內核,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回眸、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現實需求的思考,激發其領悟中華民族的品格與精神,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題目提示考生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多維度聯想思考。考生可以聯想到“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話,聯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名言警句,以領悟中華民族一貫崇尚的“韌”的精神;考生還可以調動思想文化積累,體會革命先輩為救國圖強,建立新中國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義,體會新時代建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艱苦奮鬥、奉獻創新的理想追求,從中領悟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韌”之文化根脈。題目要求考生能夠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讓不同層次的考生能有話可説,激發他們的寫作潛力。

大作文第②題“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選擇一種色彩,用形象去表達對2019年的感受和認識。2019年是有特別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週年;2019年身邊也有許多重要的事件發生;2019年也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刻:眾多考生邁入成年,經過高考選拔,即將進入大學,開啟新的學習生活。題目引導考生將自身的成長置於國家發展前進的歷史進程中,在時代發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國情懷,思考青年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同時,題目要求考生將這種思考賦予一種色彩:可以是代表收穫與輝煌的金黃色,可以是代表熱烈與激情的鮮紅色,可以是代表希望與繁榮的綠色,可以是代表高尚與宏遠的藍色……考生可以講述故事,也可以寫抒情散文,給形象思維能力強、文學表達水準高的考生預留了足夠的展示空間。

兩道作文題對日常寫作訓練的價值導向清晰明確。北京高考試題這種強勢的特殊“媒介”,有力地啟示我們,這些作文題又都與考生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息息相關;語文教學必須要關注社會現實,決不能躲進遠離生活的“象牙塔”裏。我們首先可以從中得到一種基於“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積極展現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培育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的人文情懷。北京卷在作文“二選一”“微寫作”這種形式的寫作命制嘗試,都走在了全國各類選拔性命題的前沿,既“開風氣”又“為師”,又有篳路藍縷之效。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管然榮,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