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反應“韌性”難把控
中午11點35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考點陸續有考生走出,今年提前交卷的考生沒有出現。考生一齣場,備受各界關注的語文作文題目立即引起廣泛討論。
“2019的色彩都是套路!”一名考生跟家長説道。他告訴中國網記者,這一作文題目與之前復習的內容有相近之處,對於他來説也更易上手操作。他選擇的切入點是前不久在北京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因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本身就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抽象的概念中有多彩的感覺。”在人大附中考點校,選擇這一題目的考生並不在少數。考生普遍反應,“色彩”更有話可説,而且能夠落到實處和細節。
“文明的韌性”應強調外界壓力
精華學校鼎級班王丹寧認為,第一道議論文,題目落點“文明的韌性”,首先文明的範圍寬泛,考生比較難把握。首先,考生在做題的時候容易將點寫成“歷史人物的韌性”等比較具體的某人,這樣非常容易理解為某個人性格上韌性,這樣寫就容易寫偏題。如果考生將重點落在我國的農業文明、歷史文明等方面,這樣就比較貼題。同時,王丹寧老師提到,文明的韌性,學生在寫的時候,要注意,韌性是一個被動的行為,學生在選擇論點論據的時候,要強調在接受外在壓力的時候,形變後反彈的過程。這樣比較完成。此外,如果考生在行文的時候,還需要學生進一步解釋如何做才能夠激發出韌性。給出方法。做到這幾點,這道作文題就比較容易拿到分數。
北京新東方中小學全科教育王東認為,“文明的韌性”一題,符合當下的熱點,切中語文課程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方向。考生可以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對革命精神的繼承和弘揚,對國家和時代的責任和擔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和思考的高度,選擇自己擅長的話題領域,寫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都可以,但要抓住一個明確的中心展開,有紮實的事例論證自己的觀點,避免過大過空。題目中有明確的對“韌”的解釋,柔軟堅實,不易折斷。考生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都需要在論述中把握這一精神內質,體現中華民族歷經風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考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眼界不夠寬闊,深度不夠,只是簡單堆砌概念,但沒有寫出深刻的理解,只是空喊口號不能滿足這道題的要求。二是中心不夠明確,考生想寫的點很多,但這些點沒有構成一條清晰的邏輯軸線,説明“韌性”是什麼,在自己選擇的話題領域中怎樣體現中華民族的“韌性”。三是缺乏有效的事例支撐,或者事例過於零散,無法聚焦在中心論點上。考生不能“任性”地理解“韌性”,削足適履,強行套用。
“2019的色彩”強調時代屬性
王丹寧談到,今年作文第二題延續了去年的作文題目強調時效性。只要根據2019年談2019年發生的事情,掌握2019年事件並對此有感悟,這樣的學生就比較容易得分。學生可以寫一種顏色,也可以寫多種顏色。比如涼山大火,學生可以專注寫紅色,也可以寫多種顏色。比如大火中的白色婚紗和紅色火焰的對比。
北京新東方中小學全科教育韓潞鵬老師認為,本次高考記敘文作文題“2019的色彩”與時俱進,既考查了我們對2019年前半年五四運動100週年的了解,又考查了我們對於2019年後半年共和國70華誕的希冀,做到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同時“色彩”這個詞又使文章變得含蓄而充滿文學性,讓我們把對於2019年抽象的感受用具體的色彩表現出來,實現由感受到視覺的轉化。本題做到了社會性與文學性的結合,抽象化和具體化的結合,出題人可謂用心良苦。我們眼中的色彩主要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方面是外界之色彩,另一方面是我心之色彩。外界之色彩是外界對我們的客觀影響,我心之色彩是我們對於外界的主觀感受。我們的內心會因為外部的世界而飽受鼓舞,外部的世界也會因為我們的內心而變的更加美好。同學們可以任選其一進行撰寫,也可以從兩個方面同時進行寫作。
兩篇作文讓考生有話可説
對於今年的兩篇大作文,王丹寧認為比較簡單,因為這道題與往年最大的變化是沒有考驗學生的虛構能力和想像力,只需要記敘和抒情就好。
精華學校副校長申怡認為,今年北京作文總的來看,沒有閱讀的積澱、沒有對文化文明的體悟、沒有對時代的關注、沒有個人的思考,枉談成文。總觀題目,大方向大色調沒變,我們依然能夠清晰發現學生熟悉的點:中華文明、偉大復興、五四運動、祖國華誕……然而,這些點又都不是單獨存在,他們都有著依託的題目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