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高校 >

長江師範學院加強“鄉土情懷”教育 讓畢業生下得去、扎得穩、扛得起!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何婷 | 時間: 2019-05-28 | 責編: 吳雨航

百名博士帶領百名大學生到百個村調研;過半畢業生選擇紮根基層;“特崗教師”人數居重慶高校榜首……近幾年,與其他高校不同,長江師範學院的畢業生選擇紮根鄉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鑄就“鄉村振興”。

這與學校加強師生“鄉土情懷”教育密不可分。“新師範”背景下,長江師範學院聚焦“三區”教育發展,著力培養卓越教師,從思想“深處”、意志“難處”、能力“軟處”下功夫,切實解決學生“下得去、扎得穩、扛得起”的問題。

“在希望的田野上”宣講活動 長江師範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2019年中國平安“村教”工程重慶志願者出征儀式 長江師範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下得去

築牢理想信念之基

“一路從山區來到城市上大學,我更加認識到城鄉教育的差異。”長江師範學院2018屆畢業生冉萬傑生於農村,長于農村,從小懷有教育夢想的他,高考畢業後選擇了定向小學全科教育專業。

大一暑假,在“三下鄉”社會志願實踐活動中,一個小男孩拿出自己很喜歡的手錶送給冉萬傑,讓初為人師的他備受感動,於是,冉萬傑下定決心,立志做一個為鄉村孩子帶去精彩童年的好老師。

目前,冉萬傑作為2018首屆馬雲鄉村師範計劃的入選者之一,畢業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石柱,在聯心小學任教。“很多朋友對我的選擇不理解,説我在農村磨滅了鬥志,選擇安於現狀,其實我不是安於現狀,而是不忘初心。”

同樣是農村出生的陳慶也選擇了回鄉任教,“我從小受到國家、社會、學校的關愛和資助,現在我想發揮所學,回饋社會,為鄉村孩子帶去優質教育。”

畢業于華中師範大學的法學博士姚茂華,加入了“鄉村振興百村行”系列主題教育實踐研究活動,“作為學者,既接天線,又接地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推動鄉村發展,是我們這代學者的使命擔當。”

冉萬傑、陳慶、姚茂華的選擇是萬千紮根鄉村的長師人的縮影,也是該校探索“新師範”辦學路徑,堅守“治學促鄉”、“鄉土情懷”、“守望鄉村”辦學傳統的生動注腳。

堅定好大學生造福鄉梓的理想信念,才能在鄉村扎得下根。長期以來,長江師範學院深化思政課專題化教學改革,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著力解決“怎麼看”“怎麼辦”兩大問題,教改成果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宣講團”“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活動,播種紮根鄉村成才之夢。

此外,學校創辦“拏雲先鋒班”,建立學生社區黨支部,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基地。大學生預備役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彩虹之家”學生黨支部獲全國高校“兩學一做”支部風采獎。

師生下鄉考察慰問困難群眾 長江師範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學生在一線課堂實習 長江師範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扎得穩

培養意志品質之核

“三區”城鎮化程度低、教育發展滯後、産業結構不合理、創新動力不足,精準扶貧、生態保護、産業振興、教育均衡發展等任務十分繁重,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薄弱區、困難區、短板區。

堅守在這一方土地,對於當代大學師生而言,並非易事。“學校海拔較高又地處森林保護區,常年陰雨綿綿導致濕氣很重,若是夏秋季節可能還會有小動物光顧寒舍。”冉萬傑説。“學校離縣城有60多公里,每次家訪都要走上3、4個小時。”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金鈴鄉小學校任教的陳慶,早已習慣了“出行全靠腿”的教書路。

作為“鄉村振興百村行”發起人之一,姚茂華博士帶隊黔江、秀山、巫溪等地開展實地調研,不畏嚴寒,跋山涉水,足跡遍及武陵山區40余縣200來個村莊,撰寫了系列學術論文及資政報告,為學科研究收集了可貴的樣本數據。

憑藉著堅韌的意志和強烈的責任感,長師人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學校看來,培養好大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才能在“鄉村振興”中攻堅克難。

為此,長江師範學院聚焦一流學風建設,推進“四個回歸”、強化課堂管理、推行陽光體育鍛鍊計劃、落實一日作息制度,激發學生成才的內生動力,錘鍊學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並且,全面推進資助育人,激勵貧困學生感恩奉獻、奮發自強、回饋社會。

此外,學校緊貼鄉村振興戰略,連續三年組織“鄉村振興百村行”大型調研活動,面向“三區”創辦市民學校 28 所, 開展“三下鄉”志願服務 1500 余批次,培養造就懂農業、 知農村、愛農民的“子弟兵”。

長江師範學院學生到鄉村開展宣講活動 長江師範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長師一畢業生在中益鄉中心小學任教 長江師範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扛得起

提升能力本領之要

面對淩亂的課間操,冉萬傑主動請纓,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打造了嶄新的課間操面貌,並且培養了主持人團隊、升旗手,組織了各類校園活動,小學校逐漸展現出了大美麗。

如今的他,身兼數職,負責少先隊、辦公室、德育、關工委等工作,成為學校青年一代的“中堅力量”。

像冉萬傑一樣的青年鄉村教師還有很多,他們師德高尚、知識面廣、能文能武、能畫能唱、全智多能,成為了百科全書式的好教師。

這與長江師範學院緊貼“三區”需求,推進一流專業、一流課堂、 一流教學管理、一流人才培養品質建設密不可分。近三屆畢業生中過半選擇在“山區”就業,成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同時,為了大力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校對接“三區”産業轉型、文化振興、綠色發展設立創新創業項目。2018 年,學生立項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 11 項、市級項目 80 項,發表論文作品 438 篇,授權專利 83 項,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項 456 人次、市級獎項 1473 人次。

並且,學校不斷創新本科生導師制,組建“班導師+項目導師”的教師團隊,實施“學科專業活動指導+”。近3年,在涉農學科專業和師範專業,先後選聘班導師 1000 余人,聘任 3000 余人次的專業教師組建 600 余個項目導師團隊,幫助學生扎牢專業知識,練就過硬本領,實現高品質就業。

“三區”振興任務緊迫、任重道遠。長江師範學院秉持“治學促鄉”傳統,把鄉土情懷作為培養子弟兵的重要精神食糧,做好立德樹人這篇大文章,是該校建設應用型高水準師範大學,建設“新師範”的典範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