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經初審、專家評議和公示等程式,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獲批“陳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重慶市高校唯一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是學校打造技能領軍人才隊伍的飛躍,也是學校建設高水準“雙師”隊伍的縮影。
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頒獎
“雙師型”和“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培引同施”人才理念,實施“榜樣計劃、翔越計劃、橋梁工程、青苗行動、破壁行動”,以內生成長為主、外部引進為輔,不斷探索適合學校辦學實際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扶持體系和管理體系,並逐步完善,為打造高水準雙師隊伍不懈努力。
據學校副校長謝義華介紹,在學校“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三百工程”的任務目標,其中一個一百工程是培養百名“雙師雙能型”教師。從學校頂層設計規劃上,“雙師型”教師已經成為教師進一步提升成長的必備條件。
“大師”引領
以“導師項目制”培養技術技能型“高手”
2012年,“陳良首席技師工作室”獲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批准設立,係重慶市首批工作室之一。2015年,升格為“陳良技能專家工作室”,2017年又獲批成為“陳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據陳良教授介紹,工作室成立以來,每年都會挑選30名左右有創新能力的青年教師與優秀學生作為培養對象,以“導師項目制”推動相關技術應用開發。迄今,工作室已完成項目制技術攻關項目22項,申請專利56項,培養出數十名技術技能“高手”。
陳良大師指導學員技術訓練
除此之外,工作室還定期開班培養優秀技能型人才,為學校服務,更為社會服務。截至目前,培訓學員275名,開展技術攻關項目30項,發表技術文章36篇。
除了陳良無線電調試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外,學校還擁有陳志軍技能大師工作室、楊憲福技師工作室等平臺。它們在雙師教師培養、帶徒傳技、技術攻關、開展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和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打造“孵化搖籃”
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關鍵是教師在提高理論教學能力的同時,能有合適的企業給老師們提供工作、實踐的機會。為此,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與企業深度合作,建成了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據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地採取“學院+企業”模式。在基地建設和教師培養培訓過程中,學院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緊密合作,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教師提升教育教學理論、提高專業技術素質、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培訓任務。
在教師培養培訓過程中,每位參與培訓的教師均配備由企業選派的技術骨幹、項目主管等作為“師傅”,並以研修小組為單位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培訓過程以分組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實踐操作為主,真正體現在做中教、做中學。
在培訓內容的設置上,學院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培訓課程,課程與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對接,適應經濟發展、産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按照企業真實的技術和裝備水準設計技能培訓課程,同時編制相應教材,實現教學內容與生産實踐無縫對接。
培訓結束後,合作企業將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對教師進行考核,通過考試、完成工作任務、實踐操作、問題診斷等形式考察教師培訓情況,並根據教師培訓效果不斷改進、加強課程設置、師傅配備。
“走出去+帶進來”
提升教師專業實踐技能、技術研發水準
2018年,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修訂出臺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雙師型、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及管理辦法》,鼓勵教師“走出去、帶進來”,到企業、行業去實踐,到生産一線去鍛鍊,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技術研發水準。
每年暑假,學校都會安排教師到專業對口的企業,通過挂職頂崗、合作研發等多種形式,接觸先進的專業生産設備、技術工藝和企業文化,及時了解生産經營現狀和發展趨勢,豐富實踐經驗,強化實踐技能,提高雙師素質。
教師回來後,在教學中及時反饋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挂職、頂崗實習、中短期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深入到專業對應的行業企業一線,系統掌握業務技術流程,強化操作技能,提高“雙師”素質。
學校教師在企業參加技術培訓
與此同時,學院也接收了來自重慶環聯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鴻捷通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能工巧匠到校承擔教師技能培養、學生實習指導、橫向課題研究等工作,在提高教學技能的同時,指導校內教師技能提升。
教師“走出去”的同時,學校也充分利用校內已有資源進行“雙師型”人才培養。通過科研、技術服務、技術開發、産學結合等方式組織教師參與工作實踐和科技開發活動。同時,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把生産實踐與教學過程緊密地結合。
2018年,學校評選出469名雙師型、180名雙師雙能型教師。有200名教師參與“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培訓,330名教師參加頂崗實踐。有效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提升了教師的技能水準,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學校領軍人才輩出。引進院士1人,有博士和在讀博士81人、教授99人(二級教授3人)。學校自主培養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人員、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傑出獎等領軍人才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