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高校 >

從“靠臉吃飯”到“We重郵”看重慶郵電大學“智慧校園”的時尚范兒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李婷婷 劉春容 | 時間: 2019-05-24 | 責編: 吳雨航

“以前一卡通沒拿就慘了,只有借別人的卡,現在就很高級了,我們可以直接靠‘臉’吃飯了。”2018年9月一開學,重慶郵電大學資訊與電腦學院學生向陽從報名開始就被學校的“刷臉”服務征服了。

據了解,這正是重慶郵電大學運用網際網路及物聯網技術,建設智慧校園中的一項舉措,為學生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

經過多年努力,重慶郵電大學先後榮獲“全國高校後勤資訊化示範單位” “重慶市數字校園示範學校” “重慶市教育資訊化先進單位” “重慶市第一批智慧校園建設示範學校” “重慶市教育資訊化試點優秀單位”等稱號。

學生“刷臉”自助報到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教室學生姿態檢測結果示意圖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吃飯、考試靠“刷臉”

人臉識別技術為校園服務提供便利

據了解,重慶郵電大學開始試點的“刷臉”智慧服務,現已在報到、吃飯、考試等多個場景進行應用。2018年,全校2.4萬餘名學生都能通現“刷臉”實現開學自助報到。學生在去圖書館、教室、食堂的途中,就可以順路在學校安置的8台自助機器上完成“刷臉”報到。

據後勤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部分食堂裏,學生盛飯菜的碗碟安置了特殊的晶片,將其放在感應器上,就能順利實現“秒結”。學生選擇“刷臉”吃飯,需先關注相關的公眾號,用自己的手機掃描面部資訊後上傳、錄入自己的面部資訊和資料,在指定的虛擬錢包充值後就能實現“刷臉”付款。

在全國電腦等級考試中,該校還採用了“刷臉”方式進行身份認證,省去了人工核實證件和搜尋資訊等步驟,提高工作效率。

與此同時,該校利用人臉識別等圖像處理技術,依託雲數據中心的資訊處理能力,自主研發了教室智慧引導系統,通過對教師視頻監控資訊與教學排課資訊的結合處理,實時為師生提供教室使用情況;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該校還自主研發了教室學生姿態智慧分析系統,利用教室裏監控圖像裏學生實時姿態資訊進行分析,為評估教師上課品質、學生學習狀態提供參考。

雲數據中心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自成師生畫像

以大數據技術提升學校治理水準

近兩年,重慶郵電大學實施了“數據共用行動計劃”,建成了全校準確統一的數據交換中心,以及教師、學生、資産三個主題數據庫,打造了學校綜合數據服務平臺。

基於教師教學、科研等數據,該數據庫快速為教師生成畫像,整合後為師資建設提供服務。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學生一卡通消費等數據,進行貧困生消費特徵分析,從而建成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管理系統,開展貧困生預警與精準資助;對學生網購、線上娛樂等上網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整合學生上網行為大數據分析報告,以便對學生上網行為進行正向引導。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運用3D模型、VR虛擬現實等技術,打造了一個可視化虛擬校園。校園新生通過可視化地圖即可隨時隨地360度訪問校園,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校園風光及周邊生活服務設施,並自主根據迎新引導完成住宿、出行、文體娛樂等入學項目,大量減少了入學辦事時間,享受了智慧便利的校園服務。

此外,去年,重慶郵電大學投資2500萬元,建設了佔地700余平方米的雲數據中心落成。該中心被評為國內高校屈指可數的一流數據中心,利用雲計算架構建成,運用了高性能刀片伺服器、大容量高端磁片存儲、虛擬化高頻寬高可用網路等多項先進技術,為該校每一位教師提供雲桌面服務,能支援3500個以上的虛擬桌面同時運作,現已支撐10余個學院、每年超過60萬人電腦類課程實驗教學任務。

與此同時,重慶郵電大學著眼于“網際網路+虛實結合平臺”改革思路,將虛擬倣真技術運用到通訊、積體電路、先進製作等多個領域,建成映射現代資訊通信新技術、行業特色鮮明的虛擬倣真實驗平臺,共同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先進、優質的實驗教學資源及智慧便利的校園服務,提高了學校治理水準。

重慶郵電大學學生數據服務系統首頁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開啟“We重郵”時代

以移動互聯技術打造多維資訊平臺

微信小程式、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校園卡、手機客戶端······重慶郵電大學打造了多維平臺組成的微校園,為師生提供多維資訊交互體驗。

2017年1月,學校發揮學科優勢,自主研發了碎片化、一站式、一體化校園移動門戶——“We重郵”微信小程式,成為了全國第一所上線小程式的高校。

據悉,“We重郵”與學校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對接,為師生提供校園資訊、個人資訊查詢、校園公共服務等20多項服務。在微信開通小程式功能的當天,重慶郵電大學就推出了該服務,且當日訪問量就達到11萬餘人次。自正式上線以來,“We重郵”校園綁定用戶量達2.1萬,成功入選人民日報與騰訊公司評選的全國“網際網路+”優秀案例50強。

與此同時,學校按照“大平臺、微服務”的建設思路,建成了網上辦事服務大廳APP,實現自動填報、核驗相關基礎資訊,為師生提供包含學生數據服務、失物招領、學生請銷假、晚歸管理等碎片化服務。

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學校綜合改革和事業發展規劃要求,未來學校將持續探索智慧校園建設,利用大數據智慧化技術構建與學校核心業務深度融合、與戰略發展相適應的教育資訊化支撐體系,努力建成高水準的大數據智慧化技術實驗場所,成為西部領先、全國知名的智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