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媒記者團走進重慶理工大學 周濤 攝
“2019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高校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走進重慶理工大學。人民網、中國網、光明網、央廣網等30余家中央及省級重點新聞門戶網站記者採訪團齊聚重理工,深入了解重理工的辦學魅力。
從楊家坪校區到花溪校區,從清研理工創業谷到汽車科技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學生活動中心、體育館、校史館......記者團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學校的“硬體”設施,還進一步深度了解學校近八十年的辦學內涵。
重慶理工大學清研理工創新中心 周濤 攝
“清研理工創業谷為師生創新創業打開一扇窗”
昨日下午,“2019全國主流網路媒體重慶高校行”記者團走進楊家坪校區,實地感受重慶理工大學清研理工創業谷帶來的震撼衝擊。
據了解,重慶清研理工創業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重慶理工大學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聯合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府等單位共同打造的産、學、政、金、研背景的孵化平臺。
對於見多識廣的記者們來説,清研理工創業谷與其他平臺有何不同?這是來自雲南網記者高藝萌的現場追問。
據了解,該創業谷利用市場化的管理機制,構建“四輪驅動”創新孵化培育模式,形成“孵化平臺+基金+研究院+檢驗檢測”的協同創新體系,給入駐該創業谷的創新企業帶來系列利好政策、技術指導和基金支援。可為企業提供辦公研發、小試中試、規模生産的“三級孵化”場地,打通從苗圃、加速、産業園的三級孵化鏈條。
比如,在清研理工創業谷的大樓裏,受到記者團關注的中電天時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重慶中電天時精密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主要圍繞時柵感測器及其衍生産品進行設計、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創新型科技企業,是重慶理工大學教授團隊科技成果産業化的企業。
其主要産品時柵角度編碼器,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此外,時柵作為首個由中國人發明並命名的位移感測器,還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中國專利金獎,申請中國發明專利50余項,PCT專利授權2項。
這樣的企業並不是唯一,在重慶理工大學産學研深入建設的背景下,一大批優秀創新型企業正穩步成長......
全國網媒記者 體驗巴哈賽車 周濤 攝
理工版“車神”現場大秀酷炫車技
隨後,記者團一行來到學校花溪校區。在這裡,全國主流網路融媒體主編、記者們走進校史館、學生活動中心、大學生藝術團、心理健康與成才服務中心、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汽車零部件製造先進製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地,從內到外,深刻領略重理工人才培養的別樣風采。
“哇,這也太炫酷了吧!”在汽車零部件先進製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全國主流網路融媒體記者親自上陣“鑽”進賽車,體驗了一把重理工車輛學院學生設計的巴哈賽車的快感。在現場,車輛工程學院的學生還親自為記者團上演了一場理工版“車神”酷炫車技,讓現場記者團紛紛驚呼了不得!
在學生活動中心,全國主流網路融媒體主編、記者們參觀了心理諮詢中心的心理熱線與預約室、個體諮詢室、心理督導室、團隊輔導室、情緒宣泄室、沙盤遊戲治療室、音樂放鬆治療室、心理檔案室等幾個功能室,紛紛表示心理諮詢中心做的真精緻!
“這裡的沙盤、音樂放鬆椅以及宣泄室非常專業,能夠讓人切身體會到被關懷和保護的感覺,讓我自己都想當一個心理諮詢師了!”中國日報網記者林思雨參觀完心理諮詢室,這樣表示。
全國網媒記者團觀看學生下棋 周濤 攝
新工科、思政工作、人工智慧成為關注焦點
作為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重慶市屬高水準新工科建設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建設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重慶理工大學辦學成績顯著。
黨委副書記、校長石曉輝表示,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家國情懷厚重。1940年,學校應國家兵工所需而誕生,經過多年發展,學校正朝著“建設特色鮮明、西部一流的高水準應用研究型大學”奮鬥目標前進。
在座談會現場,來自人民網記者姜虹羽,則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新工科建設,她很好奇作為一所兵工背景高校,對於建設高水準新工科學校有哪些推動力。
“新工科建設,優秀師資必不可少,學校在高水準師資隊伍建設層面,有哪些好的經驗?”來自湖南紅網的記者蔣興莎,關注的焦點放在師資隊伍建設層面。
人工智慧是相對比較火熱的專業,那麼,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專業和招生人數有無增加?來自河北新聞網記者鄭佳很關注學校的人工智慧發展。
“作為工科優勢高校,高品質服務於重慶市新産業發展,始終是重理工新工科建設的使命,也是探索新工科的應然需求......”“每年積極參與由團中央、教育部發起’西部計劃’備受社會各界好評;‘三下鄉’團隊連續20年獲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學生社團20餘年‘到府’義務維修,用堅持詮釋工匠精神;近萬名在校註冊登記志願者......”
值得一提的是,“課程思政”“人工智慧”“國際化辦學”“服務地方經濟”等,都成為記者們追問的焦點。
“這次理工行,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師生很務實、樸實、厚實,他們既有內涵又有技術,特別是學校層面,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十足!”來自中國吉林網記者華欣欣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