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高校 >

守正創新:探尋“西政法學”的前世今生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向虹諭 | 時間: 2019-05-16 | 責編: 吳雨航

明年9月,西南政法大學將迎來她的70歲生日。在過去近70載春秋裏,從嘉陵江畔,歌樂山麓到寶聖湖邊,一代又一代優秀學子從西政校園走出,他們博學、篤行、厚德、重法。

50年代校門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拓荒溯源:篳路藍縷的西政法律人

“西政建立之初,師資十分有限”西政刑事偵查學院80多歲的譚宗志教授回憶到,當時學校剛搬到烈士墓旁新校址,全校只有教學大樓、學生宿舍、辦公大樓三幢樓,正所謂“三幢房子辦大學”,不少教職工住的還是原中美合作所的舊房子,師資、教材奇缺。

1954年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決定調西南行政委員會人事局局長兼監委副主任胡光任西南政法學院院長。胡光到任後,為提高學校教學水準,大膽重用了一批新老學者,充分調動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為西政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些老教授和年輕教師可以算是初代西政法律人。提到他們,就不得不提張序九、金平和周應德三位老先生。1953年,張序九和周應德兩位老先生調入西政任教。一年後,金平也被調入西政任教。

據了解,張序九老先生在主持經濟法教研室工作期間,為經濟法的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促成了1985年經濟法係的成立。在35年的執教生涯中,張老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法律人才。

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實施後,我國啟動了新中國第一次民法典起草。1955年起,金平老先生先後三次受邀赴京參與民法典的起草工作。

當時的民法起草歷經多次修改,金老提出的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界定、物權理論體系的構建,以及國家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模式,成為他對新中國民法的三大貢獻。

在1986年制定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金平教授的觀點被全面採納,為民法區分于其他部門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更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法主體制度提供了價值基點。

1956年,新中國第一個犯罪偵查教研機構在西政成立。1963年,周應德組織編寫了《刑事偵查學教學提綱》。該書是全國最早以“刑事偵查學”命名的教材,建立了中國刑事偵查學的科學體系。

作為初代西政法律人的代表,張序九、金平和周應德三位老先生的工作經歷可以看作是那個年代西政法律人的奮鬥史和西政法學學科建設的縮影。他們不斷面對艱難險阻,但卻從未退縮,從未畏懼。

80年代校門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拓展守正:時代弄潮的西政法律人

1977年4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和教育部聯合報請黨中央批准恢復西南政法學院的紅頭文件傳來,西政人無不歡呼雀躍,激情奔涌,決心一年後就恢復招生。

1978年10月12日,西政恢復招生後的第一屆——78級開學典禮在西政沙坪壩校區舉行。據統計,當年全國共有610萬學生報考高校,全國法律專業共招收了729名學生,西政當年的招生人數為364人,佔了當年法科學生的“半壁江山”。

1978年,西政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一年後,西政開始招收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刑事偵查專業本科生。也正是這年,1959年畢業于西政法律專業的李昌麒、1963年畢業于西政法律專業的徐靜村等學者回到母校任教。

李昌麒和徐靜村都是西政辦學初期的學生,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繼承了初代西政人的氣質。在西政復辦後,又分別回到母校任教,宵衣旰食,將心繫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的西政精神傳給更多的學生,教會他們獨立、寬容、批判、自信和大氣,薪火相傳。

渝北校區奧林匹亞廣場 劉大慶 攝

渝北校區司法鑒定中心 劉大慶 攝

拓寬創新:新時代逐夢的西政法律人

老一輩西政人奠定基礎,新時代西政人繼續求實追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16年,西政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院校;2017年,入選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和首次專業學位水準評估中,該校法學一級學科和法律專業學位授權點均獲得A評級,是重慶市唯一進入A評級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點。

不管是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發展、國際辦學中,西政都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該校已與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140余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合作內容涵蓋教師交流、學生交流(實習)、聯合培養、合作科研、人員互訪等多種形式,校際交流平臺不斷拓展。

新時代的西政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