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高校 >

西南政法大學寫好“服務社會”大文章 創新“法”文化建設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許義麗 | 時間: 2019-05-16 | 責編: 吳雨航

大學生如何真正走出“象牙塔”,與社會實現全方位對接?如何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向應用型發展,達到服務社會的目的?這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須交出的答卷。

西南政法大學作為新中國最早建立,目前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政法類高等學府,學校成立中國法文化研究傳播中心。經過6年的發展,該中心創作了一系列“法”文化産品,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特色普法品牌,真正發揮出“法”文化建設引領作用。

環境法沙龍討論課題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打造多元化平臺

創新“法”文化建設

“法象萬千”是西政中國“法”文化研究傳播中心,借助新媒體的形式傾力打造的網站,同步配套有公眾微信平臺、微網志號等。並下設論壇、微課堂、資料庫等多個功能區,現已初步設計完成。

據了解,“法象萬千”微信號是目前的主打平臺,已推出100余期,主要介紹傳統“法”文化研究動態、推出專欄文章、上傳相關視頻、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理念,通過微信平臺也讓社會大眾及時了解各法律事件的動態進展,最新、最近的學術動向,在閒暇之餘閱覽法律知識。

除了致力於新媒體平臺的打造,西政中國“法”文化研究傳播中心還以中央電視臺《法律講堂》欄目(文史版)等媒體節目為載體,製作有關傳統“法”文化的系列節目,將研究成果通俗化、趣味化,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予以傳播,從而推動了傳統“法”文化的弘揚。

此外,該中心還多次為黨政機關、司法機關提供智力支援,協助建設法治文化基地。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在全國範圍進行巡迴演講,宣講中華“法”文化,讓“法”文化走進普通民眾的生活之中,為國家推進法治建設打好文化基礎。

教研室集體研討照片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傾力地方法治建設

司法鑒定助推行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傾力地方法治建設過程中,西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協同研究“重慶市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指標體系與考核標準”;協同研究重慶市地方性法律文件公平競爭審查;協同調研起草、修改論證法律法規規章;協同評估地方立法品質,出版“地方立法藍皮書”;協同研究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開展重慶市地方性法規結構……成為了服務地方立法與重大決策的高端智庫。

除此之外,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鑒定中心也獲得了社會普遍認可。

據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司法鑒定中心受理的案件,不僅數量龐大,其中大多數是來自全國各地重大、複雜、疑難案件。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鑒定中心秉承西政精神、秉持國家級鑒定機構的高度責任感,科學、客觀、公正地實施鑒定,贏得了來自全國各地人民法院、檢察、公安、海關、仲裁、紀檢及社會的認可。

徐以祥教授和博士生參加學術討論會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楊勇研究員赴四川遂寧調研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聚焦生態環境法治建設

服務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西南政法大學生態法學院和經濟學院學科團隊,在聚焦國家和地方生態環境法治及綠色産業升級上,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據悉,基於對西南政法大學常年在重慶市地方立法服務工作的認可,重慶市三峽水庫管理局將《重慶市三峽水庫消落區管理暫行辦法》修訂草案的起草和調研的任務,委託給了西政生態法學院商文江教授團隊。

接受委託後,徐以祥、周驍然等工作組成員在商文江教授的領導下,立即投入到立法修訂的相關調研工作中。過程中,工作組分別赴涪陵、巫溪、忠縣、開州、萬州等三峽庫區進行實地調研工作,為重慶市完善三峽水庫消落區管理提供了解決方案。

此外,在西南政法大學二十多年的教學科研活動中,李樹教授聚焦生態經濟和綠色發展,在國內著名期刊上圍繞生態工業、迴圈經濟、綠色發展發表論文30余篇;經濟學院研究員楊勇,長期圍繞産業經濟學、城市與區域經濟學展開研究,提出了發展成渝廣域産業集群的資政建議。

西南政法大學一直秉持“心繫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的西政精神,積極發揮自身學科優勢,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積極投身科學研究,致力於中華“法”文化的傳承創新,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