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認定的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名單中,重慶理工大學成為全市唯一入選高校,也足以説明重慶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實力。
廣數時柵公司 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近年來,重慶理工大學在科研成果轉化、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對於成為全市唯一入選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基地高校,重慶理工大學相關負責人欣喜地表示。
奈米時柵標定世界最高精度光柵實驗 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開展原始創新
從跟跑到領跑 衝破國外技術封鎖
時柵,這個會讓絕大多數人感到陌生的詞彙,在內行人眼中,卻絕對是高精尖技術的代名詞。
據了解,時柵感測器是一項基於時空坐標轉換原理而發明的一種新型位移感測器,也是首個由中國人發明並命名的角度感測器,目前已獲中國專利金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取得了56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項國際發明專利。
奈米圓時柵鑒定現場 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團隊帶頭人劉小康正在做實驗 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而這背後,則是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重慶理工大學機械檢測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機械工程學院的劉小康教授及其團隊通過數十年自主研發,研製出時柵位移感測器技術,實現了國內精密位移測量技術在國際上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在此基礎上,項目組針對奈米數控機床、極大型積體電路專用設備等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對奈米位移測量技術及器件的特殊需求,通過原始創新,開展大量程奈米時柵位移測量技術及器件産業化研究,並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方面取得新成效。相關專利技術作價980萬元,通過技術入股的方式與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國內數控行業龍頭企業和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組建了重慶廣數時柵等2家高科技公司,制定企業標準6項,逐步實現了奈米時柵研究成果的産品化、産業化。
目前,已在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宜昌致遠公司等20多家重要單位得到成功應用。
厚植培育土壤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據了解,重慶理工大學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堅持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不斷深化改革科研體制機制體系,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合力共建成果轉化孵化平臺,建立了以市場為主導的技術轉移轉化體系。實現了多項科技成果的轉化,師生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專門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的創新創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協調創新創業工作,並成立專業化科技資産經營管理公司,負責空間建設運營。並建立了以成果所有人為受益主體的“雙70%”利益分配機制。
同時,學校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産業為導向、科技為核心、院校依託為特色、政府為保障,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積極建立血緣型合作關係,初步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中間試驗、商品化、規模化”的科技創新鏈條和體系,構建了種子空間、成長空間、科技産業園的物理孵化空間。
其中,聚集創新要素共建,形成“四輪驅動、三級孵化”。打造眾創空間成為創新核心元素集聚地,著力構建以技術為核心、平臺為載體、資本為抓手、檢測為支撐的“四輪驅動”協同創新平臺:協同成立産業技術研究機構提供技術驅動“輪”;聯合九龍坡區政府、湖北恒隆等共同成立了重慶首批5個高端研發平臺之一的重慶汽車智慧製造與檢測産業技術研究院、重慶高創機器人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共性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協同打造服務平臺提供載體驅動“輪”;攜手巴南區政府和九龍坡區政府等分別打造了極速超越創客空間、重慶清研理工創業谷等2個專業化的國家級眾創空間,聯合高新區打造了約30萬平方米的加速器和500畝科技産業園,與兩江新區達成協定,聯合共建200余畝的人工智慧研究院及孵化園,與巴南區政府共建10平方公里的“環重慶理工大學創新生態圈”,構築起“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的“三級孵化”模式,協同轉變投資模式提供金融驅動“輪”。與重慶市科技金融投資集團、重慶市産業引導基金等多家單位合作組建規模7個億的重慶清研華業股權投資基金,對有一定市場成熟度的應用型研究項目或成果進行投入。
目前,基金已投資29家高科技公司,金額達3億元。其中,學校學生創業企業重慶頗閏公司2017年市值2億元。與重慶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和區縣政府聯合組建了規模1000萬元的種子基金,成為重慶市首批成立種子基金的三家高校之一。
此外,與重慶清研理工創業谷微股權合作的部分企業,得到風險投資資金,估值上億元,成長為行業的瞪羚企業。
近年來,轉化科技成果帶動了學校科研發展,促進學校更好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學校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現已入駐企業及團隊100余個,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家,科技型企業17家。以教師團隊成果入股成立的重慶理工清研淩創測控科技有限公司,連續三年銷售額破億元,先後榮獲重慶市技術創新中心、重慶市創新型企業100強、重慶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榮譽稱號。師生共同創業創辦的重慶頗閏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累計實現收入1200萬,比2017年收入翻了一番,獲批重慶市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牛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