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高校 >

和重慶大學同齡的90歲院士告訴你 什麼是“人生的價值”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姚輝省 | 時間: 2019-05-15 | 責編: 吳雨航

鮮學福工作照 重慶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在重慶大學,提及鮮學福,他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老者”,這位和重慶大學同齡的老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

雖然今年已有90歲高齡、滿頭白髮,但他仍然活躍在學校教育一線。

1956年,老人來到重慶大學採礦係執教,60多年來,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工作,送走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

老人曾感慨地對學生們説:“我的求學之路一直在警示我,學海無涯、人生苦短、珍惜時光、多幹實事、回報祖國,這才是人生之所在。”

去年,他依然在精心輔導學生,他修改的論文,每一頁都佈滿了鉛筆寫下的修改批註,大到結構調整,小到標點符號,有的地方還有橡皮擦反覆擦拭的痕跡……

“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鮮學福于1929年1月29日出生於四川閬中縣。195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60—1964年,在莫斯科礦業學院留學並獲副博士學位。從1956年開始在重慶大學工作,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鮮學福工作照 重慶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鮮學福長期以來嚴格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和示範性,刻苦鑽研,以人民科學家、教育家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熱愛,多年如一日,進行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他認為,一個共産黨員,一個人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十分關心青年學生,因為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事業的希望。

他從一個共産黨員的責任感出發,在教學、科研十分繁重的情況下,儘量抽出一些時間深入到學生中,與他們一起交流思想、溝通感情。

有一次,一個研究生與他探討知識分子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價值。鮮學福對他講:“政治上向共産黨靠攏,學術上有所造就,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價值。”

“幸遇春風育桃李”

許江和重慶大學資環學院黨委書記、原院長尹光志都是鮮學福1978級的學生。

鮮學福辦公桌堆滿書籍 重慶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1977年恢復高考後,鮮學福和幾個教授一起,在重慶大學創辦了國內首個礦山工程物理專業,尹光志和許江都是這個專業招收的第一批學生。

早年間,鮮學福和他的團隊就在煤與瓦斯突出災害的防治方面開展了大量理論和實踐研究,其成果在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獲獎。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規模盛大的全國科學大會,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燦爛的科學的春天。

對此,鮮學福感同身受。和全國眾多科技工作者一樣,鮮學福學術和教學生涯中的黃金時期,就是從這個春天開始的。

1978年以後,鮮學福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中斷多年的煤與瓦斯突出災害防治研究中,並大力培養高層次人才。

尹光志和許江既是受益者,也是見證者。那時,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鮮學福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辦學方法,比如跨學院學習、牽頭編撰專業教材等。

“我們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基礎都是非常好的,在整個礦業界的口碑也很好,這些成就都得益於鮮老師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創新的辦學理念。”尹光志説。

“爭分奪秒要為國多育人才”

2018年3月9日,殷宏來到導師鮮學福的辦公室,把6萬餘字、120多頁的論文交到導師手裏。

讓殷宏意外的是,十天后,除了把修改後的論文返還給殷宏,鮮學福還手寫了兩頁修改意見。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論文,每一頁都佈滿了鉛筆寫下的修改批註,大到結構調整,小到標點符號,有的地方還有橡皮擦反覆擦拭的痕跡……這些痕跡表明,每一處修改批註都是鮮學福反覆斟酌後寫下的。

鮮學福用心地批註 重慶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看著密密麻麻的批註,殷宏能夠想像出這位89歲老人埋頭修改論文的樣子,既心疼又感動。

在鮮學福門下的這5年,類似的感受常常涌上殷宏心頭。他還記得第一次寫實驗方案時,導師修改過的地方比這次多得多。最讓他感動的是,鮮學福擔心他看不明白,特意將修改後的方案謄抄了一遍。

“在成為鮮老師的學生之前,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細緻的修改意見。從鮮老師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輩科學家對待科研、學術、教學的認真、嚴謹和專注。這是我這5年來最大的收穫。”殷宏説。

對此,鮮學福説:“我不是什麼風流人物,成就比不上其他院士,在茫茫人海中,我只是滄海一粟,我也不追求什麼名份,只想在自己的學科領域踏踏實實地幹點事。學海無涯,但我也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當談及採礦專業的前景時,鮮學福仍滿懷深情地説:“礦業是國家的基礎産業,然而這方面卻人才匱乏,我們要培養更多的人才,擔當起振興礦業的責任。”

老人曾感慨地對學生們説:“我特別想帶你們年輕人,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雖然我身體不大好,但只要你們想學,我一定會堅持送走最後一位學生。”

如老人所承諾的那樣,他一直堅持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