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要聞 >

全國人大代表紛紛建議:加大未成年人網遊監管並儘快立法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胡春艷 | 時間: 2019-03-18 | 責編: 吳雨航

在網際網路不斷滲透的資訊化浪潮下,網民首次觸網年齡明顯提前,加強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成為社會共識。近年來,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荒廢學業、未成年人利用大人的手機充值玩遊戲等事件頻出。如何建立起更有效的監管機制防止青少年沉迷網遊,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支招”。

根據CNNIC(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網路遊戲用戶規模大致呈逐年增長趨勢,根據最新一次(2015年12月)發佈的青少年網遊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網路遊戲用戶規模達1.91億人,佔青少年網民的66.5%。

全國人大代表魯曼經過調研發現,目前一些遊戲設置的防沉迷措施存在漏洞,她建議採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從技術上為青少年玩遊戲設置相應的規範。

青少年沉迷遊戲的極端行為引發廣泛關注,這些新聞讓魯曼非常痛心,她注意到,很多沉迷遊戲的青少年,不僅出現厭學現象,還表現出人際交往中的各種問題,如不願意與人交流、解決問題簡單粗暴等。她經過調研發現,目前的防沉迷系統都是以實名註冊登錄為基礎,但絕大多數青少年玩家仍可通過借用親人資訊、購買他人身份資訊註冊和登錄遊戲,繞過防沉迷系統。她認為,要讓防沉迷系統和措施真正起作用,實行實人認證的註冊登錄勢在必行。

目前,生物識別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技術門檻和成本在逐漸降低,魯曼建議,可以強制將生物識別實人認證納入遊戲註冊登錄環節,建立防沉迷系統。各個遊戲防沉迷系統相容,防沉迷資訊共用,對青少年每天遊戲總時長進行限定,避免一人註冊登錄多個遊戲、多種遊戲、不同廠家的不同遊戲而超時玩網路遊戲。

2019年3月1日,騰訊已經開始測試遊戲“兒童鎖”模式,啟動史上最嚴的遊戲防沉迷措施,即13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在首次登錄遊戲前被強制要求登記認證,只有在監護人授權完成“解鎖”後才能登錄,且仍遵循現行健康系統的遊戲時間限制。從此,孩子能不能玩遊戲,完全由家長説了算。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此前騰訊在未成年人遊戲防沉迷方面做出不少嘗試。“實名認證,首先用戶身份要真實,不能在網上隨便找一個身份證就可以騙過去,這需要真實地與公安系統對接,”馬化騰説,目前大數據可以篩選出可疑用戶並要求進行金融安全級的人臉識別,比如登記用戶年齡70歲了,每天長時間玩遊戲,就不太可能。

騰訊現在試運作的防沉迷規則規定,13歲以下孩子每天玩遊戲不超過1小時,晚上9點以後不允許登錄,13歲~18歲不得超過2小時。在這個基礎上,引入家長未成年人守護平臺,通過家長、監護人的介入,對孩子玩遊戲進行健康管理。

從更大範圍來看,他建議,還是要從未成年人觸網管理、家長監護介入、企業技術措施、大眾觀念培養和組織研究促進等角度,從點到面、多措並舉,以更系統、有效的方式保護未成年人。

馬化騰建議,首先要建立統一平臺,對未成年人用戶進行有效識別。在各企業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網路使用管理平臺,幫助實現有效控制未成年人在全網範圍內的上網時長,以及便於監護人更深層次地介入,對孩子上網進行個性化管理。

多名代表也提到,應對未成年人的遊戲進行分級管理。馬化騰建議加快制定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結合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就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資訊和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具有正向價值的資訊的內容種類、範圍等,加快制定相應判斷標準,建立內容風險識別的“適齡提示”制度,避免違法資訊、不良資訊繼續危害未成年人。

魯曼也特別關注對青少年遊戲內容的管控,“嚴禁暴力、色情、歪曲歷史等內容,應該加入一些寓教于樂的內容,讓孩子在消遣娛樂的同時,也能了解和學習知識。”

“刺激、暴力、色情等已經成為現在很多網遊的主要內容,那些不良內容正在潛移默化地‘涵化’(亦稱“文化攝入”——記者注)和‘同化’青少年。”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表示,在中國3億多名青少年中,掉入網路陷阱的很多,大量農村孩子更是癡迷其中。

在網路遊戲創造的虛擬世界裏,孩子們可以結婚、戀愛,甚至可以隨意殺人、放火,一切行為都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和後果。趙皖平説,長期沉迷於此,可能使得孩子們混淆虛擬與現實,甚至導致精神疾病,對精神、身體、社會都造成巨大危害。

趙皖平談到,我國現在只有《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和《嚴格規範網路遊戲的意見》,立法尚屬空白。趙皖平和魯曼都建議,儘快開展相關立法調查和研究,儘快對網路遊戲的規範管理出臺專門法律,儘快推動《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發佈實施,網路遊戲監管、立法迫在眉睫。

馬化騰認為還應全面加強網路素養培育工作,培養大眾對網際網路發展應用的科學認知。除培養未成年人的安全上網意識外,還應全面提升包括未成年人、監護人和學校教師等在內的大眾網路素養教育水準。建議研究制定“全民網路素養”規劃,提高大眾網路素養,幫助正確認識、使用網際網路。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胡春艷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