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本網獨家 >

2019年兩會手記(十一):用更多好作品提升文化自信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朱永新 | 時間: 2019-03-11 | 責編: 曾瑞鑫

朱永新: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

陰天,星期日(3月10日)

早晨4點40分醒來。因為昨天晚上完成了手記,想再睡一會兒。結果5點10分還是徹底清醒了。

今天上午的小組討論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結合常委會工作報告和2019年協商計劃討論政協工作。我在民進中央分管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方面的工作,如何動員全會的力量參與,需要理清思路。所以,在完成了每天在新浪微網志、頭條《朱永新教育觀察》的功課以後,開始準備上午討論的發言。

上午9點參加民進組的小組會議。民進中央副主席張雨東主持會議,常務副主席劉新成參加會議。會議首先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文藝、社會科學界聯組會議上的講話。總書記在講話中希望大家能夠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造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民進是以教育、文化、新聞出版為主要界別的參政黨,總書記的這些話,不僅讓我們感到親切,更感到沉甸甸的責任。

接著討論政協工作。説起政協自己的事,委員們自然也是有話要説。

朱曉進委員第一個發言,他建言要加強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宣傳,讓社會主義民主協商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希望圍繞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開展政治協商進基層、進群眾、進社區等活動,讓全社會更了解政協,讓人民感受到政治協商的優越性。通過對政治協商制度的宣傳、思維方式傳播、協商民主的有效運作方式的傳導,讓講民主、重協商成為全社會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更大作用。

接著,鄭福田、欒新、張顯友、左定超、胡衛、張震宇、張金英、姚愛興、潘碧靈、姜軍、黃震等委員分別就鄉村文化振興、養老産業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建言資政凝聚共識中雙向發力、民主協商的程式與成果、共用經濟的發展、教育問題的民主監督、協商計劃的內容、把協商貫穿政協工作全過程、加強委員學習與培訓、加強政協的界別工作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希望政協在年度協商計劃中能夠關注相關的議題。

我在發言中也談了自己對於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思考。我提出,人民政協制度經過70年實踐,已經顯示出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協商民主作為一種新型的民主形式有很大發展空間,要把它放在我國基本制度的框架下不斷探索。例如,探索研究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之間的關係、基層協商、民主黨派結合界別特色開展民主監督等問題。要有效總結地方和基層的經驗,不斷完善政治協商制度。今年協商計劃中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主題的議政性常委會,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為主題的專題協商會由民進中央主辦,還包括圍繞學前教育問題的雙週協商座談會,希望各位政協委員、民進各省級組織圍繞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梳理,深入調查研究。

上午11:20分左右小組會議結束。

會議結束以後,河南民進省委會主委張震宇送我一本《中原開明智庫》,這是河南民進2018年一年參政議政的成果彙編。

光明日報記者採訪

《光明日報》的記者羅旭和《華西都市報》的記者杜江茜趕來採訪。羅旭是老朋友,十五六年前我剛剛參加政協會議時,她還是一位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記者,老朋友見面格外親切。她告訴我,雖然聯繫不多,但一直關注著。《華西都市報》的記者也是預約了好久,希望我就參政議政的體會以及自己經歷的兩會所發生的變化等談談看法,同時就學習類APP進校園、全民閱讀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午餐以後稍事休息,抓緊時間寫了一部分《新京報》的專欄初稿。

下午1:45分出發,去大會堂參加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

下午2點20分到達大會堂。

香港大公文匯報採訪

接受香港大公文匯報業集團主任記者凱雷的專訪。凱雷也是多年的老朋友,原來是香港《文匯報》北京辦事處的主任,對我的參政議政工作和新教育實驗事業一直高度關注,也多次整版報道我們的工作。今天他特別關注的是政協的網上議政平臺、書香強國以及我的兩會提案等問題。

與馮丹藜委員交流

凱雷還介紹認識了另外一位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青年出版社的馮丹藜博士,簡單交流了一會兒,就到了催委員進場的時間了。

下午3時,政協全體會議的第二場大會發言準時開始。全國政協副主席鄭建邦主持會議,中宣部黃坤明部長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會議。15位委員圍繞社會建設與文化建設問題先後發言。

第一位發言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院長、黨委書記鄧純東委員。他提出立德樹人教育要從六個"講清楚"精準發力,即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講清楚;把中華文明傳承與進步規律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演變規律講清楚;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程及經驗教訓講清楚;把當代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情況講清楚;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本質、內涵講清楚;把古今中外為人類正義與進步事業奮鬥的典型人和事講清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級導演呂逸濤委員用央視的《朗讀者》《國家寶藏》等節目為案例,介紹了他們的工作如何為人民創作文藝精品,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表示要著力提升傳播能力和創作能力,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當代中國,講好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展現新時代中國人的精氣神,讓世界傾聽中國、讀懂中國。

我最感到親切的,自然是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回族自治區民進主委、人大副主任姚愛興代表民進中央的發言。姚愛興委員在發言中提出,近年來,我國涌現了一批既體現中華民族文化價值取向,又具有較高藝術水準,受到觀眾喜愛的優秀文化産品。如紀錄片《國家寶藏》講述文物背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傳承;《舌尖上的中國》以一日三餐的細節與溫情傳播中華飲食文化;《創新中國》《超級工程》,則呈現了中華民族的底蘊與力量;政論片《必由之路》以風雲激蕩的感人故事,譜寫了國家民族砥礪奮進的壯麗史詩;綜藝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深厚與意存高遠。

"這些作品的共同點就在於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對堅定文化自信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他同時指出,當前影視霸屏的大多還是"娛樂至死"的快餐文化,一些小丑式的"文化大師"、娛樂明星帶來的是膚淺調笑、低俗媚俗的文化産品。最後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二是要堅持對改革建設偉大成就的謳歌,不斷豐富現實題材的精品力作;三是用優秀文化産品培養青少年的中國心。

姚愛興委員的發言不僅是對當下文化現象的評論與建言,也是對於我們民進參與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的自我期許。在中國八個民主黨派中,只有民進是以文化界為主界別的。所以,民進從誕生開始,就凝聚著大批文化界的精英,文化名家薈萃,是民進的一個重要特點。

民進成立74年來,從早期的葉聖陶、冰心、鄭振鐸、傅雷、林漢達等文化巨匠,到當代的馮驥才、王立平、趙麗宏、李前寬、陳維亞等文化名家,都創作了一大批傳世之作,從《稻草人》《致小讀者》到電視劇《紅樓夢》插曲、電影《開國大典》、舞劇《大夢敦煌》,從傅雷的經典翻譯到馮驥才的"四駕馬車"(小説創作、文化遺産保護、繪畫和教育)、趙麗宏的詩歌散文,從陳鐸解説的《話説長江》《話説運河》到徐帆、楊立新主演的《唐山大地震》,從倪陽設計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到姚建萍創作的蘇繡《泰國活佛》《水鄉》,無不體現了民進人用精品奉獻人民的初心。

民革中央副主席高小玫委員代表民革中央發言的題目是《實現幼有所育關係國家未來》。她在發言中表示,0至3歲嬰幼兒養育支援是當下備受關注的民生短板,應加快將育幼納入公共服務支援體系,加快建設托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議從3歲以下托育服務入手,逐步構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的育幼制度體系,提出合理的財政支援方式,研究家庭育兒個稅抵扣、隔代養育財政補貼等綜合政策支援。

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委員在代表民盟中央發言時建議,要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設立國家教育獎,表彰若干"人民教育家",建設國家級師範教育基地,加大一流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設力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等。

南開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用兩彈一星的成功案例,説明瞭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的意義。他建議要從兩個方面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一是要像制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那樣,制定國家基礎科學研究戰略規劃,建立基礎研究"國家隊"。二是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的比例。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設定,2019年R&D經費比例,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多為15%到20%,美國約為18%。我國的這一比例十幾年來都徘徊在5%左右,2018年也只有5.6%。作為加強基礎研究的實際行動和具體指標,建議結合國情,今年將這個比例提高到10%。

百度線上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委員在發言中表示,正如倫理道德是人類文明數千年發展的重要穩定器一樣,人工智慧倫理將是未來智慧社會的發展基石。要抓住人工智慧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加快倫理研究和創新步伐,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競爭優勢,早日建成智慧社會,用技術造福百姓。

李彥宏委員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慧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慧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明確人工智慧在安全、隱私、公平等方面的倫理原則,制定人工智慧倫理的指導性文件,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表明就業是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委員就此提出,要聚焦結構性就業壓力,重點關注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的外貿出口企業、産能過剩行業、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以及農民工、中低技能勞動者和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同時,要增強民營企業的就業吸納能力。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增強民營企業的信心和活力,擴大就業容量和空間。

接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委員代表農工黨中央,就組織啟動國家癌症攻堅行動計劃,顯著提升人民健康水準;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陳百靈委員就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社區養老服務便利化、機構養老服務標準化和服務隊伍職業化;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助理諾敏委員就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把黨的惠民政策送到人民當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張海迪委員就加快發展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海南省政協主席毛萬春委員就加快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等問題,分別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春節期間,因為總書記的關注,"快遞小哥"成為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委員表示,2018年,全國快遞包裹量突破500億件,快遞企業配送人員超過300萬,各類網路外賣平臺還有數百萬專兼職配送員,他們中絕大部分是35歲以下的青年。快遞小哥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職業保障差,社會認同不高,融入城市難,自稱是大家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建議要完善職業保障,讓小哥們跑得更開心。

今天大會發言的明星人物,自然非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委員莫屬。他回顧了自2004年實施探月工程以來的成就:2007年嫦娥一號完成繞月探測,實現中華民族飛天攬月的千年夙願;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虹灣地區,把玉兔號的足跡刻在了月球上,嫦娥四號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成為人類太空探索新的里程碑。廣寒宮、天河基地、泰山和一些古今科學家名字等27個中國文化元素,被國際天文聯合會命名,永遠鐫刻在月球上。

勇於探索的探月工程團隊實現了多個國際首次:首次獲得7米解析度全月立體圖,已經保持8年的世界紀錄;首次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進行長期探測;首次獲得月表下面200米左右的地質剖面圖。中國探月工程堅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基本原則,主動開放部分資源,幫助多個國家搭載了科學儀器設備;又將獲得的寶貴原始探測數據向全世界開放,充分體現了大國擔當和大國胸懷,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讚譽,有力地支撐了國家政治外交,走出了一條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國道路。

吳委員告訴我們,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太強國行列。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我國將邁入世界航太強國前列。

吳委員的"壓軸"發言很振奮人心,短短七分鐘,贏得7次掌聲。

下午4點45分左右會議結束。因為晚上參加政協秘書處會議,再回到駐地路上來回時間太長,就直接到政協去了。

下午5點20分到達政協。找了一個會議室,抓緊繼續整理今天的《新京報》專欄。專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你及時整理自己的所思所行,把自己的思想與別人分享;一方面也把你的時間規定得很死,在規定的期限完成規定的任務,這是我們經常戲謔自己的"雙規"。因為晚上要開會,專欄截止的時間是晚上8點,所以需要見縫插針完成。

晚上7:45分參加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秘書處會議,審議這次大會的政治決議(草案)。這也是每年兩會的"規定動作"。夏寶龍副主席兼秘書長主持會議,會議的副秘書長、秘書處和工作組組長等參加,大家就政治決議的部分內容與文字提出了修改建議。

晚上8點15分左右會議結束,趕回駐地已經是9點20左右了。

抓緊整理今天的手記。

晚上11點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