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3年底,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啟動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到2019年底,使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20條底線”要求,滿足基本教學和生活需要。薄弱學校改造工作實施範圍,以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為主,兼顧東部部分困難地區。
發佈會上,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巡視員胡延品介紹稱,截至2018年底,中央財政共投入專項補助資金1699億元,帶動地方投入3727億元,合計投入5426億元,比規劃投入多200億元。校舍建設竣工面積佔規劃建設總面積的比例達98.34%,設施設備採購完成比例達99.7%,分別比規劃確定的2018年底“雙過九成”的目標高出8.34和9.7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基本實現五年規劃目標。
全國30.96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20條底線”要求,佔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9.76%,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面貌煥然一新。
一是教學條件根本改善。全國新建改擴建校舍2.2億平方米、體育場地2.1億平方米,購置學生課桌椅3420萬套、圖書6.24億冊、教學儀器設備2.99億台件套,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發生巨大變化,教室窗明几淨,功能室、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一應俱全。不少農村學校硬體設施不比一些城市學校差。
二是生活設施配套更齊。全國新建、改擴建學生宿舍2936萬平方米、學生食堂1316萬平方米,購置學生用床、食堂、飲水、洗浴等生活設施設備1809萬台件套。農村寄宿學校學生“睡通鋪、站著吃飯、洗不上澡”現象基本消除。
三是教學點條件得到保障。全國共投入243億元,建設教學點校園校舍1260萬平方米,購置價值42.5億元的儀器設備和生活設施,惠及259萬農村學生。偏遠地區教學點變得“小而美、小而全”,一改往昔凋敝景象。
四是超大班額有效緩解。工程實施中,各地通過合理佈局農村學校,推進縣鎮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邊遠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等方式多管齊下,統籌解決縣鎮超大班額問題。截至2018年底,全國義務教育學校有超大班額1.87萬個,佔總班數的比例0.5%,比2013年減少18.6萬個,減少幅度達90.8%,如期實現2018年底基本消除超大班額(控制在2%以內)工作目標。
五是資訊化水準大幅提升。全國共購置數字教育資源1428萬GB,電腦510多萬台,90%以上的中小學實現網路接入,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機制逐步形成,農村孩子也和城裏孩子一樣,通過網路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享受著網際網路教育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