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要聞 >

敬老先得知老 年禮要送到點子上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王洪武 | 時間: 2019-01-20 | 責編: 劉昌

年禮要送到點子上
   □ 王洪武

敬老先得知老,要曉得老人眼下最缺什麼

去年春節,鄰居老宋的兒子回家給他帶來兩大瓶高級滋補保健品,説是花了四五百元。老宋捧著説明書左看右看,發現其功效有幾處與自己身體“對不上號”,弄得吃不敢吃,丟又捨不得丟。老人不僅沒有得實惠,反而為兒子花錯錢添了煩惱。

逢年過節,出於孝敬,向父母親友等老人送點禮物,這是人之常情、應有之道。但敬老先得知老,要曉得老人眼下最缺什麼,最希望得到什麼。不然,盲目給老人買保健品等,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有些為人子女者長年只顧忙自己的,把父母當“路人”,什麼情況都不清楚,過年過節送點“禮”也是應付式的,為個人掙些面子,壓根兒送不到“點”子上。個別的甚至將家裏自己不愛吃、吃不了、即將過期變質的東西送給老人,害得老人不知所措。

在那“什麼都缺”的年代,你送什麼,老人都喜歡。而今,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絕大多數老人近乎“天天過年”,一般吃的、用的,送什麼,都不稀罕。只是老了,學習走動少了,往往思想跟不上形勢,資訊市場不大靈通,年禮最好送一些老人平時捨不得享用或者不會享用的物品,以利老人增進健康、提高品質、趕上新潮。比如,奶奶已有一件羽絨服,又買一件同樣的衫子送上,老人一定會搖頭,説你瞎破費。若是送上一件款式新穎的老人沒穿過的花馬甲,即使花錢不多,她也會喜得合不攏嘴的。

“敬老”得“知老”,平日“多走動、多聯繫、多關心”是個途徑。給老人送禮,也不僅僅就在過年這幾天。精神慰藉,對老人是一劑無價的“精神藥方”,是一縷柔暖的冬日陽光,是一碗熱乎乎的“心靈雞湯”,其本身亦是一種“禮”,多送“精神禮”顯然比送“物質禮”更務實。

王洪武

王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