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要聞 >

解碼曲靖、深圳、南京幾所學校的教育體制改革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 楊文明、呂紹剛、肖家鑫、姚雪青、趙婀娜 | 時間: 2019-01-15 | 責編: 曾瑞鑫

核心閱讀

我國有著世界最大的教育體系,高速向前發展的路上,新情況、新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改進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等探索串起了堅實的改革足跡,雲南曲靖、廣東深圳、山東濰坊、江蘇南京的幾所學校,改革的方式或許各異,但目標是一致的:教好、學好、管好,提高教育品質,滿足人民的嚮往與期待。

生産線“長”在學校裏

每週兩天學習汽修理論、3天在汽車4S店學習實操,這是雲南曲靖應用技術學校汽修專業浩龍現代學徒制試點班二年級學生丁傑的日常。除了常規汽修,學校還開設了新能源車的課程。“校企合作能讓學校第一時間了解市場前沿,避免學生學的都是過時的知識。”副校長郭海忠説。

江蘇南通大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乾脆將生産線建在了曲靖應用技術學校的實訓樓裏。“生産線投資1000多萬元,學生在企業實習一個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實習工資,畢業後優先在企業就職。相對於社招人員,實習過的學生不需要3個月的試用期就可直接上崗。”公司曲靖項目副總經理陳紅雲説,目前企業40%的員工是曾經的實習生,校企合作解決了企業用地和招工兩個難題。

“沒有企業支援、市場化運作的實習,是‘消耗性實習’,通過校企共建能實現‘生産性實習’,既讓學生獲得真刀真槍實踐的機會,又減輕了學校的負擔。”郭海忠説。

前不久,朋友希望從學校招一名廚師,郭海忠專門向學校餐飲教研室主任侯邦雲打招呼,結果卻未能如願。“學生早早就已經被‘訂’光了。”侯邦雲介紹,餐飲專業的學生整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狀態,1000多名學生,800多名屬於“訂單培養”,看似人多,實際上沒確定工作崗位的極少,不少畢業生早早就被北上廣深的企業預訂了,“和社會上專門的廚師技能培訓機構比,中職學校的餐飲專業優勢很大,比如會系統教授食品安全這樣的課程。”

“職業教育的發展關鍵在就業,專業設置必須考慮産業需求,一個專業背後最好要有兩三家企業來支撐。”郭海忠説,學校的汽修專業前身是農業機械,後來農機站不再從中職學校招人,原來的專業也逐漸轉型。現在,曲靖有10多萬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

面對未來,丁傑信心滿滿,“實習能幫我更快勝任以後的工作,學理論能幫我應對更多情況,現在我已經能夠獨立完成基本的保養等工作了。”

民辦校不再只求“量”

談起這幾年民辦教育的變化,深圳市寶安區立新湖外國語學校校長肖紅月感觸頗深。2001年,他從湖北老家的公辦教育系統離職,來到廣東投身民辦教育事業,一做就是17年。其間,他參與創辦了3所民辦學校。

“早年的民辦學校辦的都是大眾化教育,作為公辦教育的補充,解決的是教育的‘量’的問題。”肖紅月認為,由於這樣的定位,以往許多民辦學校不僅沒有氣派的教學樓,僅千余元的月薪也吸引不來好老師,往往不是學生和家長的第一選擇。

如今,許多民辦學校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變化。以立新湖外國語學校為例,從小學轉變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新的校園都以省一級標準建設。同時,利用民辦教育的靈活性,在國標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粵劇、英語話劇等特色素養課程,學生還可以到國外參與遊學活動。

“以前民辦學校招生,都是學校求著家長,現在,家長會認真了解學校的特色和課程設置,在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之間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肖紅月説。

在肖紅月看來,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最大的不同,是沒有財政撥款支援,需要自給自足。許多麻煩也由此而來。其中,最讓他和其他民辦校長頭疼的就是辦學者注重收益性,教育者注重公益性,二者理念存在一些矛盾。“有時候,辦學者的想法就像我們校長頭上的‘緊箍咒’。”

此外,資金也是民辦學校的一大難題。肖紅月還記得,前些年,由於辦學者資金鏈斷裂,東莞一所民辦學校拖欠教師工資3個月,4000余名學生差點“無學可上”。“民辦學校校長也一定要堅持教育公益性。”

對此,肖紅月建議,民辦學校應設立公共賬戶,由當地教育部門和財政部門進行監管,保證教學資金的安全。同時,應當實行“管、辦分離”,解決校長沒有發言權,教育理念難以施展等問題。

■點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辦學體制改革,要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調動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教育活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深化辦學體制改革,要著力化解普遍要求與具體實際的衝突。如果説教育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是“普通話”,“面”上普遍性考慮多一些,而實施則是一地一校的“點”,獨特性多一些。改革到了地方後,必須將“普通話”轉化為“地方話”。轉化時,既要守住“普通話”的魂,也要有“地方話”的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所長 鄧友超

學校的事情學校説了算

為了解決困擾多年的職稱問題,于會香老師決定離開自己工作24年的濰坊高新區實驗學校,去一所相對偏遠的學校任教。對她來説,濰坊市教育局自2015年推行至今的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是一次謀求個人發展的契機。

改革,自然也動了一些人的奶酪。于麗老師最近就很焦慮,由於工作懈怠,從教多年的學校決定不再聘任她,她只能去其他學校競聘。“這事公佈以後壓力很大,去了新的學校,必須打起精神,努力將本職工作做好。”

兩位老師的遭遇,是濰坊市實行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縮影。作為教育部確定的首批示範區,濰坊市開展了以“按需設崗、分層聘任、合同管理、績效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基本建立起部門宏觀管理、學校按崗聘人、教師有序流動的用人機制。

學校也嘗到了改革的甜頭。以前,學校用人沒有自主權,“想要的人進不來、不想要的人出不去”,教學缺少活力。“縣管校聘”把教師的職稱評聘、崗位競聘、績效工資分配、評優表彰、培養培訓等權利在學校層面落實到位,實現了“學校的事情學校説了算、教師的事情教師商量著辦”的用人機制。

不過,學校也不是沒有壓力。“縣管校聘”是雙向聘任,學校自主聘教師,教師也有同等的自主選擇權,這給學校、校長帶來的壓力顯而易見。“如果我們管理不好學校,教師體會不到幸福感,優秀教師就會選擇到其他學校競聘,甚至引發人才流失的多米諾效應”,一位校長感嘆。雙向聘任、合同管理、優教優酬,教師能夠自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崗位。幹多幹少不一樣、教好教壞有説法,教師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截至目前,濰坊市共落聘待崗34人,城鄉交流1213人,跨校競聘4381人。

改革也沒少碰壁。濰坊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宋炳華説,目前來看,優秀教師流動到薄弱校的人數依然偏少,也容易導致一些薄弱校因優秀教師流失而更加困難,這些都需要通過優化制度設計,使“縣管校聘”更加精準。

學科攤子自己能鋪能收

“過去學位點的審核工作受到很多外界限制,比如什麼時候啟動、怎麼組織論證、學位點如何佈局、整個週期有多長等等,都不由學校自己決定,現在學校可以按照學科發展的實際需求,更加靈活地進行掌握。”南京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姜田説。

好在這些都是老故事了。去年,南京大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學校制定了《南京大學學位授權審核實施辦法》《南京大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等文件,建立了完備的學位授權自主審核辦法,並且首次自主申報增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確定為博士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的高校,享有更多辦學自主權,有利於高校開展高水準的學科建設和高品質的人才培養。”姜田告訴記者,既可自主設置學科目錄規定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還可自主設置交叉學科,按一級學科管理,這為高校立足科技和學術前沿,開展科學研究和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對學校內涵發展的驅動作用也將更強,響應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以這次新增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為例,除了新聞學、傳播學等傳統方向之外,南京大學還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師資隊伍實際情況、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引入了其他學科,新設置了新媒體與計算傳播等特色培養方向。

江蘇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學位授權審核改革的目標,是推動高校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高品質需求。

這項改革帶來的不僅是學位點的新增,調整學科佈局也更加靈活了。姜田介紹,以前由於設立一個點不容易,有時候幾十年也不敢動,導致一些發展乏力、需求不足的點長期保留,學科的攤子只能鋪卻難收。

現在自主權下放到學校,學科調整的時候也就成了體系,更有底氣,有利於制定統籌、動態的學科佈局調整機制,打破了過去制約學科發展的瓶頸。

■點評

推進教育管理改革,就要進一步在教育領域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主動下放該放的權: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使省級政府有更大的教育統籌權;向學校放權,學校的事情學校辦。從“越位點”退出,同時把“缺位點”補上。

要立足教育領域改革發展的特殊性,充分發揮多方主體、多種力量在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秉持協同思維,協調好、處理好教育行政部門與其他相關行政部門之間、教育行政部門同市場主體與社會主體之間的複雜關係,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高效的教育改革多方協同體系,形成制度合力,保障教育改革切實、有效、深入推進。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講師 高 杭

(本報記者楊文明、呂紹剛、肖家鑫、姚雪青、趙婀娜)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12 版)

原標題:改變,為了更好地教與學(解碼·教育體制改革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