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革開放後,我國實施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國際化人才。《人民日報》曾評價:高等教育的三架馬車是公辦高校、民辦高校和中外合作辦學。那麼改革開放四十年間,中外合作辦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又有哪些政策變遷?我們邀請到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國家督學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協會執行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研究院院長孫霄兵教授。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孫霄兵
主持人:您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又一直在教育部工作,從教育部門的新兵到老兵,可以説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教育的發展歷程,您有什麼樣的感受?
孫霄兵:中國四十年教育發展歷程可以講成就輝煌,波瀾壯闊。其中教育對外開放政策是四十年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內容。公辦高校、民辦高校和中外合作辦學這三方面為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要説對外開放和中外合作辦學,必須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整體政策環境聯繫在一起。
中國的對外開放辦學、中外合作辦學是2000年中國加入到世界WTO體系才開始正式明確的。中國加入WTO以後,出臺了《民辦教育促進法》。在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框架下面,2003年又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04年教育部出臺了實施辦法,這樣我們所有的中外合作辦學都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WTO的規則所進行的。
中國中外合作辦學是秉承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一個有力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是世界上開放力度最大、幅度最寬、力度最深的,為中國的教育改革開放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持人:在加入WTO之前,我國的中外辦學是什麼樣的情況?
孫霄兵:九十年代主要是中國留學生走出去。這裡我要強調的是,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是中國所有領域裏面對外開放最早的,沒有之一。甚至在七十年代都有派出留學生。在加入WTO以前,中國主要採取的是走出去的戰略,就是讓優秀的學生到國外去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個歷程貫穿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其中也有一些少量的外國學校和機構來中國進行一些項目的合作和交流,但都不是成體系的,是沒有法律法規作為保障的。加入WTO以後,就有了法律的指引和保障。
主持人:四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走出去,引進來”政策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
孫霄兵:從大環境來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知識基礎和人才基礎。由於中國高等教育的底子薄弱,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後,我們和西方先進的經驗拉下了一些差距,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努力,這種差距在逐步地縮小,在很多領域已經持平或者領先。
主持人:改革開放四十年間,中外合作辦學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歷程,又有哪些政策上的變化?
孫霄兵: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是一以貫之的,我們按照WTO的規則和要求,中國對外開放所有的地域領域和學科門類專業,可以由外國的高校、教育機構同中國的教育機構合作。除了在義務教育領域中國不開放以外們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裏面從本科到博士,這些領域所有專業都是開放的。因此我們辦了很多中外合作的大學,可以分為機構和項目兩種。
現在專門的中外合作辦學的機構全國有9所,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説上海紐約大學,寧波洛丁漢大學等等,他們的教育水準都是比較高的,有的是全英文授課。學生的水準也已經達到了國外同樣學校的水準,既拿中國的學位,也拿外方的學位,在各自的領域體系裏面都是認同的。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孫霄兵做客中國網演播室
主持人:從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和在國內的本科或者出去留學的學生有什麼樣的不同?
孫霄兵:有三方面不同,第一,外語水準要高一些,因為他受到的是英文教學。;第二,掌握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專業的知識;第三,通曉國際上很多的做法和規則,包括商業規則,因此能更廣泛地適應中國教育和世界教育,國際教育理解能力也要強一些。
主持人:隨著中國經濟以及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很多的國家都希望與中國有更多的合作。我們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考量?
孫霄兵:在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制定之初,國家就制定了優質資源引進的要求,放開中國的教育市場給外國的教育機構,但必須是優質的。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今後一定要更加地集中力量引進精品學科,精品專業,精品課程,精品師資等。
主持人:怎麼理解國際化教育,會給中國教育帶來什麼?
孫霄兵:國際化教育就是要讓中國的教育和國際的教育接軌,我們要同心協力,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上貢獻教育的一份力量。教育是基礎,各國之間在文化上在教育上予以認同,在科學技術上取長補短,合作分享人類科學基礎上共同取得的成果,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來服務。現在有很多中國人成為了創新人才,在國外的學院裏面擔任了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有大量海歸,在中國各個大學科學研究機構和各個領域擔任要職,在科學技術上成為領頭人,為我們現代化事業做出了貢獻。根源都來源於教育。
主持人:除了中外合作辦學這個項目以外,在高等教育或者是整個國際化教育方面,未來是什麼樣的發展方向?
孫霄兵:中央和教育部正在制定有關的文件,要求教育要更加的開放。加強開放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引進來,第二是走出去,我們現在進行了新一輪的走出去。中國的一些優勢項目,強項的學科專業,比如説傳統的中醫藥、武術、文化,這些我們也希望在國外能夠落地,同時引進國外優秀資源的力度也要加強。
第一是要集中明確哪些優質的資源可真正地引進來,第二是要歡迎世界各國的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當然在引進留學生時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要低國民待遇,也不要超國民待遇。另外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還是要加大力度,引進優質資源。
主持人:從孫司長的分享中能夠感受到,我國教育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四十年裏,我們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秉承著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希望國家不斷的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未來教育的發展中,我們也期望能夠實現孫司長所説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監製:曾瑞鑫
策劃:王曉霞
主持人:王曉霞
攝像 :劉昌 李思寧 唐超
責任編輯:王曉霞
剪輯:唐超
節目包裝:王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