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本網獨家 >

見證 | 王文湛:搞好課堂教學是校長老師的第一任務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9-01-15 | 責編: 劉昌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

王文湛: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教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教育品質明顯提高,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正在逐漸落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四次重要會議,四個重要文件是整個四十年教育發展總的一個指導思想和方針。第一個重大文件和會議是1985年中共中央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上發佈了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裏大概有幾項內容。

一是有計劃、分步驟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二是基礎教育,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三是職業教育大發展,普職比要一比一。四是提出兩個增長,教育財政性的經費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長,供應經費逐年增長。這四條重要決定對於後面十來年的教育發展起著巨大推動作用。

第二次重要會議重大文件是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還有1994年發佈的綱要的實施意見。1994年召開了第二次全國教育大會。會議上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細化和具體化,分三步走。1996年40%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998年80%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0年85%以上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把九年義務教育落實具體化。也正是第二次教育工作會以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才落到實處。

其次就是職業教育大發展,普職比六比四,職業教師六,高中是四。要建一千所左右的示範性高中,建兩千所左右的重點中學、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211就是面向21世紀建立一百所重點大學,這幾項具體的措施把整個教育的發展推上了新的高潮。

第三次教育工作會是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把決定作為中央的政策落實到基層。這裡面説明瞭什麼是素質教育,怎麼實施素質教育,決定了第一條——實施素質教育就是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接班人。這是第一次科學地準確地説什麼是素質教育。

第四次教育工作會是2010年召開的,會議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會議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教育強國,由大國變成強國。大國就是規模數量的概念,強國具有規模數量更有品質的概念。由大國變成強國要邁上新的臺階,主要提高品質。綱要明確了今後教育的兩大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提高品質,第二個重點是促進公平。兩大重點成為我們今後長期教育的奮鬥目標。綱要還有一個突出點,重視和發展改革辦好學前教育。

我認為四十年最大的成績就是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同時我們學前教育也有了巨大的發展,現在幼兒園三年入學率達到79%,已經可以説基本普及了學前教育。要求在2020年達到85%,這也將是一個極大提高。

現在高等教育、高中階段入學率87%,要求到2020年達到90%,  高中階段的入學率現在是42.5%,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再經過幾年努力我們達到50%,就是普及性高中教育。所以我們的教育事業從規模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是第二個成績。

第三個成績是黨的教育方針一系列得到貫徹落實。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新時期的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必須為社會的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以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覺得改革開放這四十年黨和國家一些重要的教育方針政策得到了逐步的貫徹落實,也是我們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品質提高的強大的保證和推動力量。這是我們的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問題,四次大會、四個重大文件、正是在這樣的方針政策下,我們教育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品質有了巨大提高,我提的品質不光是學科的品質,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有了提高。這裡面普遍關心的問題,如何看待我國的品質。

我負責任的跟大家講,我國基礎教育品質在世界領先。我們的品質各國都公認,這只是學科,還有一個綜合素質,我們也有很大提高,但我們還有差距,我們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我們的學生負擔太重,影響他們全面發展,影響他們主動學習。第二我們只重老師的教,對學生的學重視不夠,學生的參與,學生的積極性調度還不夠。第三我們只重視定理的演練,學生的知識面不寬,動手能力不強,創新不夠。第四是我們農村教學如何辦,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路子,基本上按照城市辦的。以升學教育為主,但是升學教育不可缺。但光升學是不夠的,農村的孩子一方面為大學培養新生教育,一方面當地培養優秀的勞動者。別都考了大學以後都不回來,要培養當地留得下用得上的,永久牌的,這點如何改進還是我們的問題。

我們對我們教育的評價既要肯定基本又看中我們的問題。各國教育都有長有短,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共同提高。既不要肯定一切,又不要否定一切。應該有這樣一個態度。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做客中國網演播室

主持人:最後還是想讓您展望一下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四十年我們有什麼樣的變化。

王文湛: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兩大任務,這兩大任務是黨代會提出來的,是艱巨的宏偉的歷史性任務,是提給全黨全國人民的,尤其提給廣大教育工作者,什麼叫教育強國,我們現在是教育大國。大國主要是規模數量的改變,強國具有規模數量的改變更有品質的改變。由大國變成強國要邁很高的臺階,主要提高品質。如何提高品質,怎麼提高品質。

去年9月8號教師節的前夕,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堅持內涵發展,加快教育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品質是教育的生命線,堅持回歸本位,回歸常識,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深化基礎教育培養模式的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就告訴我們怎麼提高品質,如何提高品質,我個人認為這一段話三個核心。

第一句話品質是教育的生命線,今後著重提高品質,由量的過程向質轉變。

第二句話提高品質主要要搞好教學,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素質教育的實施,人才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小學一年級到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一共上課9522節課,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共上課13000節課。學生在校的80%時間在課堂度過,教育的內容培養的目標,德育的加強80%靠課堂教學,課堂是我們提高品質的第一因素,搞好課堂教學是校長老師的第一任務,所以我們要搞好課堂教育。

第三句話就是要落實培養學生創新的實踐能力。我們這兩項是我們的弱項,今後要極大加強。黨的十九大還提出加快教育現代化,什麼叫講現代化,不要簡單理解辦學條件,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這兩項艱巨的宏偉的歷史任務。要達到這一點就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特別廣大教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拼搏進取、努力奮鬥,為建設教育強國而努力奮鬥。

感謝王司長的分享,帶給我們的改革開放以來,40週年的中國教育的巨大的變化和取得的成績,未來我們也期望中國教育能夠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感謝王司長。

監製:曾瑞鑫

策劃:王曉霞

主持人:王曉霞

攝像 :劉昌

責任編輯:吳雨航

剪輯:劉蕾 田蔓菁

節目包裝:王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