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本網獨家 >

見證 | 李錦韜: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9-01-15 | 責編: 劉昌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訪談

編者按:提起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教育人可謂耳熟能詳,90年代初一批課改學校典型可以説改變了當時教育的現狀,其實早在80年代中期,瀋陽134中學作為第一批學校改革的典型,在教育界就曾掀起過一陣巨風,只是今日 對教育界的影響仍然很深遠。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瀋陽134中學老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創始人終身榮譽理事長李錦韜先生。

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創始人終身榮譽理事長李錦韜


主持人:整個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大概十餘年間,瀋陽134中學具體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李錦韜:學校條件設備逐漸的發生變化了,而且每年都有變化,老師也發生變化了,老師的學歷達標率100%,而且涌現出了不少先進人物,省市區的先進人物特別多。而且學校通過變化以後,到90年代我們學校已經培養了23個校級幹部和副處級以上的幹部。支援了全區以及市裏面的發展。

主持人:134中學其實是從一個很落後的這樣一所學校變成了學校改革的典型。

李錦韜:對,就成為了全國的先進學校。1986年就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的單位,1988年五一勞動獎狀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當時全國大中小幼只給了一家。而且1988年又被評為全國整體改革先進集體。

主持人:那個時候社會還是很需要這種人才,但是我們當時的人才還是有限的。

李錦韜:當時要出好人才,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要解決人才的問題,特別迫切。這時候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來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就提出這個問題來,要培養一些人才。

主持人:所以134中學是怎麼在這麼多薄弱的學校當中脫穎而出的呢?

李錦韜:當時從改革中求生存、求發展,所以學校逐漸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一個是從教育思想改革來轉變老師的教育思想,大家很重視。我們感覺到特別迫切的需要提高初中教育品質,而且九年義務教育最後的品質在於初中的品質。

主持人:今天的初中教育和當年的初中教育有什麼樣大的變化。

李錦韜:當時的初中教育品質低廉,現在基本上都達標了。全國現在11個省,義務教育達標了,現在其他的省80%以上達標了。到2020年全部達標,就是這樣的發展。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瀋陽134中學在整個學校變革的過程中還是遇到很多困難和瓶頸,比如説教師思想上的一些問題,比如説硬體條件的束縛,或者是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是否能有這樣一個補充,當時您是怎麼做的?

李錦韜:當時我們是硬體條件很差,開始的時候學校只有一個油印機,沒有實驗室,後來逐漸實驗室就起來了,各種實驗室,包括現在包括其他特殊實驗室都起來了。還有一些勞動創新的實驗室都有了,現在比較全面。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改革開放之後,教師的思想是打破了一些問題的,他們對教育也有更深的理解了,對教育的改革,投入的也非常多。除此之外教師工資待遇還是有一些提高的。

李錦韜:義務教育法不是規定了嗎?説是不低於公務員或者超過公務員。現在基本上經過努力也落實的挺好的。

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創始人終身榮譽理事長李錦韜做客中國網演播室


主持人:這四十年中整個教師待遇的變化您給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最開始的教師80年代的教師待遇是什麼樣,現在是什麼樣?

李錦韜:當時是按照教育法規定,教師法裏面不低公務員也逐漸在落實,開始不落實咱們也提出意見,最後市政府研究説只要有政策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們知道瀋陽134中學當時是第一批可以説是進行了學校改革的這樣一個先行者,其實在那一個階段還涌現出很多這樣的課改典型,都是很多吸取了134的經驗。請您跟大家分享一下。

李錦韜:對,在全國初中工作會在天津召開的,報告當中提出了最近全國涌現出來三個先進典型,以134中學為首,這樣三個先進典型。提出來要學習他們的經驗,當時的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還有很多報紙上都登載了134改革的經驗。在全國産生了較大的影響。而且1988年全國整體改革研討會由中國教育學會召開的,當時也提出了推廣134的經驗,説是全國整體改革,一共四種類型,134代表一種類型,是一個初中階段的整體改革。

主持人:學校改革可以説是當時在整個教育界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對整個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個什麼樣的推動作用?

李錦韜:推動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這對於整個提高國民素質進行深入的素質教育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改進了教學方法,把學生潛力挖出來了,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來進行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我現在認為咱們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把學生內心的動力挖掘出來。這樣咱們中國的教育才有希望。

主持人:所以從最早的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到今天我們又提出了核心素養,發生了教育理念上的一個改變的,這40年您覺得整個教育理念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

李錦韜:咱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來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課程,課程的關鍵是課堂,課堂的水準是教育的水準集中的體現,而且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的素養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這方面是很重要的。到現在咱們改革這麼些年,逐漸的認識到了什麼問題,就是老師講學生聽,填鴨式的教育已經不行了,不適應改革學校了,而且現在有些學校發展到啟髮式教育,學生也可以小組學習,也可以什麼都不管,但是主體上還是老師為主體的。

現在進一步如何在新世紀大家認識到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未來教育適應三個面向,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方面以學生為主體真正的以生為本,把學生為中心,落實好,而且構成了現代人生一個學習的體系當中很重要。

主持人:這40年來我們人才的培養方式發生了變化,我們整個的包括國民素質都有一些什麼樣的變化?

李錦韜:現在培養的學生比較熱愛國家,熱愛咱們的社會制度,在這方面咱們已經下了很多工夫,特別是立德樹人這方面咱們進行了很大,我到哈爾濱去了,哈爾濱教委主任能不能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我們參觀了保定的示範學校、附屬學校,而且立德樹人落實到每一學科,落實到每一節課,所以現在課堂的文化是學校水準的集中的體現,所以在這方面現在咱們課堂的改革培養人才而且落實到素質教育核心素養上都起了很大作用。

主持人:其實40年前我們的學生,學校和學校之間差距也還是比較大的,自從義務教育法提出來之後説要均衡發展,那目前我們這個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李錦韜:現在均衡發展是一種理想境界,咱們努力奮鬥,而且不是把那些比較好的學校給削平了,而且讓他更充分發展,差的學校縮小差距。他們逐漸的水準達到差不多情況下差異縮小了,還在這個基礎上又進一步再出現高水準發展,還是可以的。

主持人:對未來教育您有什麼樣的期待?

李錦韜:未來教育我現在感覺到未來教育是學生愛上學的學校,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能夠培養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也有自己閒暇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在這方面才能有創新。

通過李老師對瀋陽134中學的分享我們能夠感受到,134中學作為當年第一批學校改革的典型,受到了國家的首肯,同時也帶動和影響了一批學校課改的典型學校,對我們教育界可以説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通過您的分享我們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思想意識,他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師待遇等等方面在40年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我們也非常感謝134中學帶給我們的這樣的變化,我們教育人一直在路上,感謝李老接受我們的採訪。

主持人:您覺得課改最大的作用是什麼?

李錦韜:就是變化,咱們現在進行了四次工業革命,現在是第一次,那時候老課堂教學,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效果挺明顯,培養人才是很重要的。改革以後現在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是融合資訊化和大數據,3D列印都融合在一起,在這個革命當中我們得適應我們的學校發展,學生也發生變化了,我們對學生的認識我是考慮到了學生本身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資源,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為主體,獨立思考,來進行不斷創新的能力培養。這樣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很有好處。

所以我提出來咱們現在應該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中心,建立新的體系來構成整個這一生的學習化體系中的一部分,這樣為學生發展的未來,適應社會來創造條件,促進國家的發展,在這方面我認為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80年代到90年代那十年間,包括像瀋陽134中學以及像一批課改學校,他們帶給教育的影響是什麼?

李錦韜:教育思想的轉變,學習方法的轉變,而且很多我們認為那種方法,就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把內心的潛在能力和動力挖掘出來了,這種內生性的是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過去是把學生當成工具了,來培養學生的,現在要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讓學生在生長當中發揮他的本能,來提高他的素質,這樣核心素養提高了,國家才能發展。

主持人:您覺得40年來中國教育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李錦韜:最大的變化就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現代化的變化,現在面向現代化來實現教育現代化在這方面。開始是為了生存,現在是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現在現代化進程很快。

主持人:我再問一下關於高考的問題,您覺得改革開放和恢復高考當時有什麼內在的聯繫嗎?

李錦韜:恢復高考是為了解決人才的鍛鍊,後來發展到一定階段了,高考也出現問題了,不能夠更好的選拔人才了,現在也存在問題,現在正在改進當中。

主持人:您覺得高考未來改革的方向在哪?

李錦韜:現在咱們很多不好改,現在咱們中國成性特別差,必須得改變一個情況,升了大學以後你不能太輕鬆了,而且要融合專業真正的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那種拼命精神。咱們現在高中死學,到大學就輕鬆了,要轉變這種方式。

監製:曾瑞鑫

策劃:王曉霞

主持人:王曉霞

攝像 :劉昌 唐超 李思寧

責任編輯:吳雨航

剪輯:劉蕾 田蔓菁

節目包裝:王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