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本網獨家 >

見證 | 李東翔:優化留學政策環境 助力高水準大學建設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9-01-15 | 責編: 劉昌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訪談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原司長李東翔(攝影/王凱珊)

編者按:教育對外開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十來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國際化人才和創新型人才,這些人才也成為我們國家發展的中流砥柱,在教育對外開放的四十年中,有許多教育的親歷者和推動者。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原司長李東翔。

主持人:李司長我們了解到您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擔任了很多年的司長,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您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李東翔:我是1996年就任的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司長,2002年離任,在這六年多的工作當中,我經歷了從國家教委到機構改革,到教育部這樣的一個發展時期,這個時期我們國家的教育對外開放工作在深入的發展。我們國家已經和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的教育交流和合作關係,這個時候我們推動教育交流和合作工作,主要是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的有關方針政策,在教育部黨組的直接領導下,全面推進的教育交流和合作。

具體講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作為國際交流與合作司的職能,制定有關我們國家的教育對外交流的方針政策,為制定方針政策要提供依據,進行調研和研究。在交流的具體工作當中,出國留學是我們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因為出國留學工作,作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1978年以來大力推進,為我們過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供了很重要的人才支撐。

第二項是來華留學服務工作,我們國家有世界各國來我們這裡留學的留學生,發展的也很快速,通過來華留學,進一步增進世界各國對我們國家的了解,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另外一點就是推進我們高等教育品質和水準的提高,也就是推進大學之間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再就是要通過教育交流和合作,推進我們和世界有關國家的學歷、學位的互認,這項工作也是隨著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入,逐漸的擴展和擴大。

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漢語言文化走向世界。通過漢語言文化的學習和推廣,增進我們國家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現在我們叫心靈的溝通,促進各方面的交流。這些都是在我們教育國際合作和交流當中推進的一些主要的工作。

主持人:我們知道您在2002年的時候去了日本,作為日本大使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其實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當時日本教育是一個什麼相同的特點?

李東翔:2002年的時候,中日的教育交流已經發展得比較深入了,我們向日本派遣留學生,是從兩國政府之間協議派遣學生,是從1979年開始。第一批赴日本的,按照兩國政府協議派遣的留學生,是一百名大學本科生。1980年3月,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用專機把這一百個孩子送到了東京成田機場。當時是讀本科的,十七八歲的孩子。我1979年到東京大使館工作,在1979年之前我們日本的留學生就有23個人,這23個人是學習日本語言的,實際上主要是為了培養國家需要的一些高級翻譯,都是學習日語的。所以正式兩國政府間的協議,大批派遣留學生是從1980年開始。一百個本科生到達日本。

從那之後兩國的教育留學生交流發展的比較順暢,等到2002年,這也是我第三次到東京大使館工作的時候,我們的留學生已經有六七萬人了。各個領域的都出現了,並且自費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了國家公派和單位公派的留學生的人數,實際上是多層次、多渠道、多學科向前發展,這樣一種態勢。

主持人:其實無論是日本,美國,還是歐洲,其他國家的一些留學生他們回國後其實真的成為了我們國家當時的中流砥柱。

李東翔:我們國家那一個時期以來,在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這些人才對於我們非常重要,國家把他們送到國外,接觸西方國家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本著面向世界,博採眾長,發展互利合作,為我所用。在這種情況下回來的學生,對我們國家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

主持人:當時我們提出了知識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就日本當時留學的情況看,當時回國的比例大概是什麼樣的?

李東翔:到1988年的時候,我們向日本派遣的留學生,開始陸續有博士畢業的了。從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統計看,在日本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回國的人數,這是2007年的統計,是相當高的,相當於西方其他幾個國家,加起來回來的博士的總和。在日本讀完博士學位之後按時回國工作的人數佔的比例很高,至於進修生、訪問學者,絕大部分是100%回來。日本總的情況看,國家公派和單位公派的基本都回來了,資費留學的現在回來的也很多,他們完成學業之後,有相當一部分都回來工作了。

主持人:您覺得我們的留學工作近些年發生了哪些不一樣的變化呢?

李東翔:出國留學為我們高水準大學建設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撐。我們教育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這與我們培養的人才的高水準有直接關係。我們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實際上是我們面向世界博採眾長這樣一個發展過程,我們對世界更加了解了,世界對我們也更多的了解了。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高等教育、水準和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個就是出國留學的渠道不斷拓寬,已經不僅僅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家公派,用國家的獎學金了。現在是國家公派,單位公派,自費留學,多渠道向前發展。這是一個渠道問題。

再一個就是出國留學的規模不斷擴大,出國留學的層次不斷提高。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狀況從派本科生開始,現在我們國家公派主要是派攻讀博士學位的留學人員,和一些我們國家奇缺,缺少人才,短缺的這個學科的人才的培養,現在到了這樣一種良性互動的發展階段。

另外學科更加多樣化。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主要是學習自然科學,現在是多學科發展,這與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有關係。所以驅動我們出國留學不僅是面向第一世界現在的狀況,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現在都有我們的學生,所以學生的專業領域多樣化,就是學習外面的長項,學習外面的特色,來回來發展自己。

此外,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了許多具體的吸引鼓勵留學人才回國發揮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這是我們能夠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正如李司長所説,我們認識世界,世界了解我們,可能是基於我們國家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工作的這樣的推動,也正是因為我們教育的對外開放,國家才培養了更多的創新型人才,他們也推動著國家的富強與發展。非常感謝李司長接受我們的採訪。

監製:曾瑞鑫

策劃:王曉霞

主持人:王曉霞

攝像 :劉昌 王凱珊

責任編輯:吳雨航

剪輯:劉昌

節目包裝:王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