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眾大咖論道新高考 愛培優 “ 珍珠計劃 ” 百校萬人活動起航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8-12-24 | 責編: 段留芳

12月10日,由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愛培優協辦的2018年中國教育家年會中國好教育盛典暨新高考中學校長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高校以及眾多一線中學的專家、校長,圍繞新高考改革帶來的變化,以及學校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交流與碰撞。在圓桌論壇環節,四名一線的中學校長就“新高考對中學的挑戰與機遇”話題進行了交流;“新高考下自主選拔課程與設計”的圓桌論壇,愛培優教研部金牌教練團隊也給與會者帶來了新的啟發。

(高峰論壇會議現場)

同時,愛培優在現場啟動了 “ 珍珠計劃 ” 百校萬人活動,繼續向貧困地區的中學輸送優質的自主選拔課程。過去一年時間, “ 珍珠計劃 ” 向十所貧困地區的學校,輸送了優質的自主選拔課程。接下來一年裏, “ 珍珠計劃 ” 百校萬人活動將篩選出一百所貧困學校捐贈自主選拔課程,希望可以惠及上萬名的學生。

(首批 “ 珍珠計劃 ” 獲贈代表學校授牌發言)

高校選科要求更加嚴格  

(天津大學招生辦副主任許晶)

天津大學招生辦副主任許晶就《招考制度綜合改革背景下人才選拔與培養銜接的思考》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許晶表示, 2018 年是恢復高考後首批大學生入學 40 週年,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新征程,而這必然始於招考工作。 2019 年是改革繼續深化的過程,從新高考帶來的變化來看,文理分科變成了混合科目( 6 選 3 或 7 選 3  );等級賦分的模式,各省份差異比較大,比例不一。從高校招生的角度看,出現了新的招生類型,即三位一體或綜合評價,突出過程性評價。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的選擇增多了。

另一方面,頂尖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依然稀缺,競爭仍然激烈,學生怎樣選課,學校怎樣指導,中學需要建立傳統考試成績以外的評價體系,記錄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過程。對於高校來説,高校選科要求更嚴格了,在教育部 2020 選考方案中,有 93 個專業類僅有三成( 29 個)的專業類許可不提科目要求。招生的改革一定會帶來培養方面的變化和改革,比如天津大學開設了很多特色實驗班,多所高校都啟動了本科教育的綜合改革。

綜合評價是重要的 “ 浙江經驗 ”  

(浙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高考政策研究室主任呂陽)

怎樣看待浙江的新高考?浙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高考政策研究室主任呂陽發表了題為《從浙江新高考改革試點看  “  自主選拔  ”  的未來走向》的演講。

在呂陽看來,浙江新高考雖然爭議頗多,但是是成功的,有很重要的  “  浙江經驗  ”  。浙江作為新高考的先驅省份,去年第一批考生已經參與了新高考。從第一屆新高考落地的變化看,以前高分中學以及升入清華北大的中學,排名基本是重合的,而新高考後,則出現了分離的情況。在改革中,高校出現了攀比分數的不健康競爭心態;也出現了一些非名校的  “  黑馬  ”  院校及專業,錄取分數遠高於雙一流高校最低錄取分數線。

呂陽認為,關於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  “  浙江經驗  ”  ,它的結果是高校滿意、學生家長滿意、社會認可、零投訴。基於此,越來越多的高校,把大量名額投放在三位一體,有的學校三位一體名額甚至是普通裸分統招名額的  10  倍以上。

新高考給中學帶來四大挑戰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

中學如何坦然面對新高考?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認為,這次改革是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教育改革。這次新高考改革,給中學帶來了四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是選擇性挑戰。選擇性來了,學生會選嗎?學校如何教?王殿軍認為,對於十五六歲的孩子來説,不僅要給他們選擇的權利,還要給他們正確科學選擇的體系,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學生學業、升學與生涯規劃指導體系。

第二,是教學管理的挑戰。自由選課會對排課帶來巨大的挑戰,排課之後,師資隊伍的工作安排也帶來挑戰,尤其是當科目選擇不均衡的時候,個別學科會出現季節性的人員富餘。為此,清華附中借助人工智慧建立了選課平臺。

第三,是學生管理的挑戰。學生會出現一些片段性的自由時間,如何考勤?如何組織學生開展活動?這需要學校想得細、做得好、落得實。

第四,是英語考試的挑戰。如何完成聽力、口語的教學?需要中學認真去思考。

另外,王殿軍認為,新高考過程性評價非常重要,通過行為記錄、過程累計和發展變化來評價,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有更豐富的選修課、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自主選拔是名校選才趨勢  

(北京愛培優新高考研究院院長張金榮)

北京愛培優新高考研究院院長張金榮就《新高考背景下中學優生培養策略》進行了分享。張金榮表示,這次新高考改革起點很高,通往清華北大等名校的路徑越來越多元,  “  自主招生不會成為主流,但自主選拔一定會成為主流。  ”

張金榮認為,自主選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綜合素質優秀。從學科特長上看,頂級高校基本只看理科類獎項,主要是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資訊學五大學科競賽,部分高校認可文科類獎項,但在教育部規範下審查越來越嚴;創新潛質主要是指有科創比賽獎項、論文及發明專利,但目前名校認可的比例非常少;而綜合素質優秀,大多成為最頭部知名中學的專屬。

張金榮認為,從趨勢來看,自主選拔符合人才選拔需求,而且考察的內容會越來越難。

新高考改革需要中學與大學聯動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特聘專家郭建民)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特聘專家郭建民就《新時代、新高考,推進高校高中銜接的認知與思考》進行了分享。他認為,高校高中銜接可以在多方面推動高考改革,比如生涯規劃、自主選拔、特色化辦學等,生涯規劃要了解大學的專業資訊與社會職業需求,合理規劃升學與就業目標。

郭建民表示,高考改革試點暴露出的問題需要高校高中銜接多方聯動來解決,學生的綜合評價,要有中國特色、與時俱進、符合價值引領。

新高考是挑戰也是機遇  

(圓桌論壇一現場)

在圓桌論壇環節,浙江省海寧高中校長沈忠傑、山東萊陽九中副校長孫東起、北京實驗學校(海淀)副校長張丕學、鹽城市一中副校長尤為軍四名一線校長就  “  新高考對中學的挑戰與機遇  ”  話題進行了交流。圓桌論壇由北京愛培優新高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立勳主持。

沈忠傑表示,作為浙江省的中學,新舊高考對比變化很大。調查顯示,九成學生喜歡選課選科,喜歡兩次考試。浙江的選擇性比較大,學校教學也從千人一面向特色轉變,學校格局迎來了新的洗牌,很多特色學校脫穎而出。

張丕學表示,新高考實行走班,走班代替了行政班,通過育人理念的變化,倒逼育人模式的改革,最終變化還是落實在課堂上,學校設計了很多特色課程,從高一開始就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開始規劃。同時,提醒家長要成為政策的研究者,尤其是對自主選拔政策的研究,做好孩子的參謀。

尤為軍表示,江蘇的新高考方案現在還沒有正式出臺,但從上海,浙江多次學習交流中,很多中學已經開始積極應對新高考,最大的變化是學習方式的變化。新高考是挑戰,也是機遇,對於學校來説,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構建課程,與清華北大等高校合作等,希望創造機會,能夠在新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孫東起表示,為了應對新高考,學校對學生進行了個性化教學,實行導師制,開設特色試驗班。另外,萊陽九中大力引入外部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理念,積極應對改革新變化。

自主選拔課程要體系化、有區分度  

(圓桌論壇二現場)

在第二個圓桌論壇環節,愛培優金牌教研團隊就  “  新高考下自主選拔課程與設計  ”  進行交流探討。數學競賽國家集訓隊員盧唯陽、物理競賽國家集訓隊員謝思遠、化學競賽國家集訓隊員周振興、生物競賽國家集訓隊員王旭參與討論,由北京愛培優新高考研究院首席産品官葉鋼主持。

周振興認為,自主選拔給高校一定的空間,給它所青睞的學生以高考優惠政策,讓這些學生更大概率進入高校學習,以便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發揮他的潛能和特長。盧唯陽認為,對於拔尖創新學生和具有學科潛能的學生,一定要分層教育,給他們提供因材施教的培養方案。王旭認為,現在中學在進行自主選拔培養的時候,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培養體系的系統化,如何挑選出這些具有學科特長的學生並挖掘出他們的潛能,常訓化培養非常重要。謝思遠認為,自主選拔課程的目的是應對高校自主選拔需求,是為了方便高校進一步區分出所需要的有學科特長、自主學習能力的人,自主選拔課程一定要有區分度的,難度也在高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