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李富根作開幕式致辭
李富根在年會致辭中説,中國好教育盛典已經舉辦了六屆,每年每個主題都反覆研討,真實反映中國教育的前進歷程,正因為此,也吸引了教育界專家學者前來交流和分享。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回首40年教育改革成果的同時,更要展望中國教育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希望本次大會大家能夠積極貢獻智慧和觀點,為未來的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讓每一個孩子接受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我們當代的基礎教育的歷史使命。他希望通過這次教育家年會為中國教育發出更強的聲音。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作主題報告
朱永新以“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開放新思想”為題作主旨報告,他用精確的數據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教育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並提煉出我國教育發展的四條經驗: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始終注意推進教育公平,始終堅持改革和開放。
朱永新説:“中國教育還應該進一步改革開放。”他提出六點指導思想,即中國教育和世界教育融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深度融合,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的融合,傳統學校與未來學習中心的融合,知識與生活、生命的融合,統一考試和多元評價的融合。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教育部原總督學柳斌作主題報告
柳斌在主題為“好教育的目標是把素質教育進行到底”的報告中暢談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他表示,素質教育的正解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著重點,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把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把素質教育的評價制度確立起來,最終實現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的宏偉目的,這就是素質養成的核心架構。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作主題報告
顧明遠則關注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這一主題,他表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教師強,教育才能強。但是教師隊伍的建設並不是一朝一日能完成的,政府、社會、學校和教師本人各方面都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為此,他提出“教師成長的五項修煉”,即意願、錘鍊、學習、創新和收穫。與會代表認為,這“五項修煉”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寶貴的啟示。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教授李文長作主題報告
李文長在“解讀2018全國教育大會之校長領導力”的主旨報告中談到,教育改革的工作重點要集中到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領導力是校長領導力體系中最具專業性、最具實踐意義的。因此,他認為,校長要把握國家關於課改的整體設計和相關的政策精神,同時要綜合設計、整體佈局,圍繞教學改革、課程改革來統籌規劃,並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在課改當中的積極性。
圓桌論壇
隨後,在“新時代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圓桌論壇上,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劉可欽,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校長劉飛針對這一議題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劉可欽發言
劉可欽説:“校長對課程的領導力可以是多方面的,學校要通過課程的變革來讓師生的教和學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只有多樣化才能有選擇性,只有選擇性才能有自主性,這是我們的出發點。”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發言
王殿軍則認為:“課程改革的關鍵就是評價,就是要讓孩子學的每一門課程,參加每一項活動,所做的每一項成果都在最終評價結果中有體現。未來希望高校也能像世界一流大學一樣,基於這個評價結果來選拔學生,而不是基於五六門課的考試成績來選拔學生。中國教育春天的到來,課程很重要,但是評價更關鍵。”
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校長劉飛發言
劉飛表示:“課程改革一定要以人為本,圍繞育人,這是校長在進行課程改革中應該遵循的道路。”
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發言
夏青峰用三件事總結他對課程改革的見解:“第一件事就是溫暖,無論是什麼樣的課程,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生命是舒展的,心靈是舒暢的;第二件事是解放,無論課程改革怎樣進行,一定想方設法解放孩子,包括解放孩子的學習,讓學習更自由;第三件事是賦能,即賦予孩子思維的能量、愛心的能量。”
11日下午, “新高考中學校長高峰論壇”和以“中小學校長專業化發展的困頓與突圍”為題的2018中國好校長高端沙龍舉辦。聚焦新高考背景下,中學校長如何變革人才培養方式,推進高校高中銜接的認知與思考。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榮譽理事長李錦韜等專家與2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中小學校長參與中國好校長高端沙龍,進行深度交流。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院長王旭明擔任主持
大會現場
活動為期兩天,北京聚贏恒遠科技有限公司、愛培優、華夏前程教育科學研究院協辦本次活動。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求真教育實驗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主持本次活動開幕式。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界官員、專家學者、校長、老師、教育培訓機構代表等500余人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