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本網獨家 >

校企聯手對接精準人才 助推“中國速度”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時間: 2018-11-07 | 責編: 吳雨航

中國網11月7日訊(記者 曾瑞鑫)“十三五”期間,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新增2.9萬公里,達到 15 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新增1.1萬公里,達到 3 萬公里, 2017年-2022年新增營業里程將超過6000公里,2022年城軌總投資額度在5萬億左右。軌道交通産業呈現出全球化、智慧化、綠色化、資訊化的特點,軌道交通産業的大發展帶來了鐵路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也對安全、品質、服務等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基於此,具有深厚行業背景的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南鐵道”)深度融入産業,將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融入到軌道交通産業的“全生命週期”産業鏈,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為服務中國製造2025貢獻力量。

對接産業核心技術 助力“中國智造”

高鐵馳騁,橫貫東西,離不開一個核心器件——牽引變流器,它是高鐵的“心臟”。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洲所”)旗下時代電氣,是我國唯一一家全面掌握了這種變流器全套技術的高新企業。

多年來學校緊跟該企業技術發展,參與了企業該核心器件的技術和産線升級的全程,使人才培養嵌入到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製造産業領先核心技術的源頭。

2010年,時代電氣牽引變流器核心器件生産線項目開始啟動,産線升級隨之而來的是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項目部門總經理助理舒利輝想到了“湖南鐵道”,時任學校教學副校長的楊利軍與企業一拍即合,雙方根據企業産線建設與生産需要,成立了三個學徒制訂單班共120人。在隨後的學員選拔、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教學、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過程中,企業方均深度參與,真正實現了全過程共同培養。訂單班的學員則全過程參與了該核心器件生産線的設計、建廠、設備安裝調試、産品試製、正式投産全過程,在培養過程就逐步成長為一合格的技術工人,實現了零距離上崗。

近幾年來,學校先後為時代電氣輸送了360名技術技能人才,通過校企共同培養,他們都已經成為“中國智造”的現代産業技術工人。據統計,畢業于湖南鐵道的班組長等一線骨幹佔到項目部門的30%,一線操作技術骨幹達到60%,更有不少人逐漸成為中高層管理和技術專家能手。

2017年8月18日,中國中車在北京對58名員工授予“高鐵工匠”榮譽稱號,學校優秀畢業生,時代電氣員工劉少傑獲此殊榮。劉少傑感慨説:“生産線有299道流程,每一道都不容失誤,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這樣我們的産品才能讓高鐵跑得更快,更穩定。是學校和企業當年的共同培養為我打下很好的基礎,讓我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件事,認真做好每次操作……”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全校所有專業中,實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訂單式”培養,為行業的發展精準培養定制人才。學校在2018級新生中已經分別與“中車株洲所時代電氣”“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了訂單班,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近三年合作開辦“全訂單”“半訂單”等多種形式訂單培養班共計148個,訂單學生達6000余人,“訂單培養”學生覆蓋率比例達74%,更多的訂單班正在持續組建中。

對接軌道交通産業鏈 助推“中國速度”

2014年4月29日,長沙市首條地鐵線路的首班列車緩緩開動,標誌著湖南省正式駛入地鐵時代。駕駛首發列車的匡麗平是一位90後女司機,畢業于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她憑藉標準化作業和良好精神風貌得到添乘領導的高度評價,也給了長沙市民大大的驚喜。當她被問及“女孩子駕馭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是否會有些緊張”時,她自信地告訴記者,“雖然剛畢業不久,但經過在學校和地鐵公司交替進行的紮實專業學習和嚴格技能訓練,完全有能力有信心為市民的出行保駕護航!”如今,她已安全行車15086公里,成為長沙地鐵的“司機元老”,也是19名司機隊長中唯一的一名女隊長。

不僅能開地鐵,湖南鐵道的學子還能維修地鐵,長期以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能製造、會駕駛、懂維修”的軌道行業複合型人才。目前在長沙地鐵車輛部檢修車間擔任輪值工程師的陳全説:“由於長沙地鐵車輛是由緊鄰學校的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製造的,因此,我們在學校學習期間會定期進入中車株機公司車輛製造現場,從對車輛的整體認知,到在車輛裝配、調試等崗位的跟崗實習,使我們對車輛的總體構造、工作原理、生産工藝等有了更深入和更直觀的了解,因此畢業上崗之後,面對車輛檢修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我們總是能迎刃而解!”2018年4月,長沙地鐵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彭晉明率隊到湖南鐵道進行教材開發合作交流時忍不住讚嘆道:“湖南鐵道的畢業生專業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過硬,我們機務員工中有一半以上是湖南鐵道的畢業生,4個乘務車間主任中有3個畢業于湖南鐵道;19個司機隊長中有15個畢業于湖南鐵道!”同時他還表示,長沙地鐵將繼續加強與學校的合作,計劃每年從湖南鐵道招收約200名學徒,校企協同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産品創新等,合力開創共建、共用、共贏的新局面。

自2002年開設國內首個高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以來,學校已與全國30余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展開校企合作。在前期校企雙向雙主體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學校通過專業與崗位對接、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標準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技能鑒定與職業資格對接;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融合、課堂與車間融合、知識與技能融合、教師與師傅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五對接五融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培養了4000余名高端技能型人才。“可以説,有地鐵的城市就有我們的畢業生。”學校校長方小斌自豪地説。

把握職業教育規律 助造“大國工匠”

“學校有一批技術精湛、學識紮實的好老師,我最基礎的知識都是在學校學習的,尤其是系統知識的延伸學習,對我影響很深,姚和芳教授當年給我上課的內容,到現在我還會拿出來教給我的學生……”學校優秀畢業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中車“高鐵工匠”謝光明在返校的報告會上如此感嘆。

謝光明目前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機車事業部擔任鐵路機車電氣裝修工。近年來,他連續六年獲中車株機公司技術攻關一等獎,先後獲得“中國中車資深技能專家”等榮譽稱號。所謂名師出高徒,學校能夠培養出像謝光明這樣的大國工匠,得益於學校一直以來實行人才強校戰略,通過實施“六大工程”即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師資結構優化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雙師教師培養工程、全員培訓工程、國際化人才工程,建設“五支隊伍”即名師大師隊伍、專業群與專業帶頭人隊伍、骨幹教師隊伍、兼職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打造了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目前學校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二級教授3名,全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名,全國“黃炎培傑出教師”1名,教育部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等;國家教學團隊兩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引進了中車株機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索建國等10多名知名專家擔任專業企業帶頭人;聘請了100余名技術骨幹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合作建立了文照輝技能大師工作室、段樹華名師工作室等12個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

“看到那麼多先進的實訓設備,當時的我十分興奮,我覺得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瞬間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對未來信心倍增。”學校2010屆優秀畢業生、全國鐵路五四青年獎章和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廖勝利回想第一次走進實訓室的情景,仍然感慨萬千。“第一次上崗我就倍感親切,因為我所操縱的機車設備和我在學校實訓時接觸的機車模擬駕駛操控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廖勝利現任南昌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向塘機務段指導司機。畢業四年後就獲得江西省2014年“振興杯”職業技能競賽電力機車項目第一名;隨後又榮獲江西省“最美青工”、“江西省技術能手”、全國第二季“最美青工”等榮譽稱號。

廖勝利的成功源於學校歷來對學生實踐技能訓練的高度重視。要提升實踐技能,光靠書本理論知識還不夠,必須要“真刀真槍”上陣,於是,學校實訓室及企業生産車間成了湖南鐵道學子的“練兵場”。學校與鐵路局、站段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進行實訓、實習項目的研發,探索共建“校中站”“站中校”。近五年,共建共用型校內實訓室36個,新建長沙南站等42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擁有軌道牽引實訓中心等8大實訓中心,共140間實訓車間(室)。主體專業的學生100%在軌道交通企業進行生産實習、社會實踐。與此同時,30多家軌道交通企業還為該校捐贈或援助價值1億多元的SS6B型電力機車模擬倣真駕駛裝置等教學裝備、儀器和機車。

脫胎于企業的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始終把“工匠精神”作為校園文化的核心來建設。學校正在實施三個融合拓展校園文化建設新路徑,一是融入企業文化,學校引入現代企業“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管理理念,在教學、實訓、生活場所全面推行6S管理,培養學生準職業鐵路人的行為習慣;二是融入行業文化,讓學生在校期間能夠較好地感知、認同行業文化,順利實現由在校生向行業員工的過渡,成長為受行業歡迎的人才;三是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對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熱愛並專注自己的工作,傳承傳統文化中匠人“擇一事,精一技,終一生”的匠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