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本網獨家 >

高書國:學習家庭教育品質,培養家庭文化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曾瑞鑫 | 時間: 2018-10-30 | 責編: 曾瑞鑫

中國網10月30日訊(記者 曾瑞鑫)10月27日 ,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蘇州市教育局承辦的"2018年家庭教育學術年會"于10月27-28日在蘇州舉行。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高書國在2018年家庭教育學術年會上發表演講,主題為:家庭教育的品質。高書國老師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家庭教育的品質,並分析了現代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

一、家庭教育的本質

家庭教育是人類最早、歷史最長、最持久的教育形態。人類歷史上的有過四次教育革命,而中國古代家庭教育是公養公教)。據了解,家庭教育內容從原始農業社會開始分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展關係: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來看,家庭教育經歷了"唯家庭教育是教"的第一階段;進入農業社會又經歷了家庭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為輔的階段;進入工業社會之後是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為輔的階段;現在則處於"唯學校教育是教"的尷尬階段;未來需要進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共同發展,共建共育的新階段。

現代技術有可能消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發展將更加旺盛。兒童發展的綜合複雜性、家庭教育環境複雜性、家庭教育者的複雜性,我們都應該去關注。兒童常常把自己的父母當作一面鏡子,而不是一個老師;他們常常走向鏡子的反面,而不是鏡子的"裏面",更不會自己變成"鏡子"!

高書國談到了其認為家庭教育品質是一種非"品質"和基於一種增質發展兩種觀點,即家庭教育品質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可分為上品家庭教育、中品家庭教育、下品家庭教育三種,並講述了中國古代對於"教育"的理解。同時,他把家庭教育的品質分成了四類:①自覺的教育:②潛在性與享受性(養而悟教);自律的教育:內在性與自律性(養而自教);③強制的教育:外在性與被迫性(養而強教) ;④放任的教育:隨意性與不作為(養而不教)。

二、家庭教育的"六大短板"

從社會歷史的變遷演進來看,家庭教育經歷了"唯家庭教育是教""家庭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為輔""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為輔""唯學校教育是教"的多個階段。與其他類型的教育發展相比,家庭教育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表現得更為尖銳,體現為六個短板。

1.戰略短板

家庭既是人的身體居所,更是人的心靈歸宿。要讓心回歸家庭,首先要教育回歸家庭。家庭教育是國家教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的教育體系還沒有將家庭教育放在應有的戰略地位,更沒有形成家校一體的育人體系和育人模式。

2.法律短板

與一般的公共教育活動不同,家庭教育兼具私人性與公共性雙重特點,需要在法律上厘清家庭教育的法律屬性。據記載,《蒙養院及家庭教育法》是我國近代第一個家庭教育法令,也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有關家庭教育的法令。當前,我國缺少一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特點的家庭教育法,使得家庭教育法律主體、法律責任不清晰。

3.政策短板

由於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撐,家庭教育只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在國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中偶爾出現。因此,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從政策研究、制定到實施長期缺乏家庭教育政策體系支援,更缺乏政策落實的有效監督體制和機制。

4.資金短板

資金不足直接影響了我國家庭教育發展。家庭和家庭成員的成長與發展,既是家庭事務,更是國家責任。長期以來,由於國家和地方政府缺少對公共家庭教育服務投入的法律和政策依據,導致家庭幾乎承擔著所有家庭教育支出,這不但影響了家庭對社會消費的貢獻能力,更影響了家庭教育的品質和水準。

5.內容短板

我國對於家庭教育的內容長期缺乏科學的界定,家庭教育內容不能與時俱進,嚴重影響現代家庭教育體系的構建和發展。

6.科研短板

家庭教育是一種最為綜合性的教育形態,從西周時代最早的家庭教育文獻《姬旦家訓》到三國時期諸葛亮的《戒子書》,再到清朝著名的《曾國藩家書》,中華家庭教育文化綿延數千年,源遠流長。但是截至目前,我們對伴隨人類共生共長數千年的家庭教育,還缺乏最基本的科學研究、科學理解和科學認識。

此外,高書國還表示了對中國幼兒閱讀內容的擔憂,並列出了家庭教育問題的主要表現,即:家庭教育功利化、庸俗化、西方化、小學化四個問題。

三、家庭教育概念的邏輯轉換

家庭教育先於學校教育産生,關注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每個人作為父母是生物過程,而成為家長則是一個社會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該對家庭教育有更全面的認識,家庭教育首先是對"家長"的教育,新時代的家庭教育將呈現三大趨勢。

1.由單一邏輯轉變為多維趨勢

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單一性是傳統家庭教育的典型特徵。一般而言,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

伴隨著現代生活理念、方式和知識的快速變革,現代家庭教育中的成員角色發生了重要變化,家庭教育正在從父母單向教育模式向父母與子女雙向教育模式轉變,即在主干家庭和擴大家庭中,晚輩對長輩特別是祖輩的知識與技能傳播、多子女之間的知識、情感與文化交流等多維的家庭教育成為常態。

2.由子女邏輯轉變為共同發展

傳統的家庭教育以子女為對象,以子女的發展為目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認為:"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教育兩個方面,其中主要方面是父母教育子女。"由於血緣、親情的紐帶關係,家庭成為最為重要的緊密型學習共同體。家庭教育的目標不僅是要實現下一代的發展,更要實現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與下一代的共同發展。

3.由階段邏輯轉變為終身學習

傳統家庭教育缺乏終身學習的思想。將家庭教育的時間向度限制在兒童少年時期,忽略了家庭教育長期性、持續性的特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學習型家庭的出現,要求每個人特別是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四、家庭教育的新時代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一講話指出了家庭、家教和家風的重要性,也強調了家庭教育在培育價值觀、光大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等方面要發揮重要基礎作用。

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可分為:原生性、時代性、發展性和終身性可稱為現代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

1.原生性

家庭教育不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過程。家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社會過程,給每個人在生活習俗、地區文化和價值選擇等方面帶來的原生態痕跡,將深刻影響人的一生。對於健康、優秀與綠色的家庭原生文化,我們要給予大力扶持,對於落後、腐朽和不健康的家庭原生文化,要對其進行改變、改造和重構。

2.時代性

現代家庭教育理念提倡的是所有家庭共同參與、相互影響的一種深刻的學習過程。高品質的家庭教育文化應該成為一種時代追求。現代家庭教育理念提倡的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相互影響的深刻的學習方式,其目的、內容、原則、途徑、手段與方法都要充分體現時代性的特點。我們要繼承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家庭教育理念與模式,學習借鑒世界發達國家先進的家庭教育理論與模式,實現東西方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伴隨現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和腦科學的發展,教育技術應進一步走向家庭,"網際網路+家庭"教育形態正在形成;家庭教育研究的專業化趨勢為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準、提高家庭教育品質提供了更多可能;要高度關注特殊類型的家庭教育,關心學習障礙兒童、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

3.發展性

家庭教育是一種集體的共同學習,是一種共同成長的教育。家庭教育成員之間會形成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的教育生態環境。從傳統的家長制教育轉為家庭民主制教育給研究和制定家庭教育法帶來新的挑戰。要在家庭教育中沖淡我國家庭教育"父權領導"的傳統風氣,增加更多的平等、尊重、發展與互教互學的新鮮元素,通過全體家庭成員共同學習,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和民族進步。

4.終身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建設學習大國",學習大國建設必須推進家庭教育和學習型家庭建設。家庭教育特別是家庭學習是一個持續和不間斷的過程。經過幾代人努力,培養一种家庭文化甚至是家族文化,對於家庭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原來總認為家庭教育是家長對孩子的,似乎在成人以後,家庭教育就中斷了,其實,只要有家庭,家庭教育就始終存在。家庭教育特別是家庭學習是一個連續、持續和不間斷的過程。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大國,學習大國建設必須有家庭教育和學習型家庭建設。我特別主張經過家庭中一代人一代人努力,培養一种家庭文化甚至是家族文化,使我們的家庭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伴隨中國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如何面對退休、面對疾病、面對死亡等問題都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總之,原生性、時代性、發展性和終身性應該成為新時代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即原生性是新時代家庭教育的內在本質,時代性是外在表徵,發展性是根本功能,終身性是時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