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王曉燕:研學旅行要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務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小寧 | 時間: 2018-09-29 | 責編: 段留芳

2018年9月20日至21日,2018未來教育論壇暨“一帶一路”沿線實踐教育主題峰會在陜西省西安市開幕。

本次峰會由實踐教育專業機構世紀明德舉辦,全國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中小學校長、中小學老師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考察交流團成員悉數參會。本次峰會為期兩天,圍繞“關注新時代教育改革,探索未來教育新生態”、“推進社會實踐教育,助力學校實踐教育”、“發展未來營地教育,提升實踐教育內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四個核心議題展開。

會上,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比較與對外交流部主任、研學旅行研究所所長王曉燕受邀參會並演講,她發表了題為《加強實踐性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主題演講。

“習近平總書記説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這個根本任務面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就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補齊中國當今的教育短版,我們中國的教育短版是什麼呢?就是實踐教育,在於對書本知識的過渡關注和對實踐活動的相對漠視,從而造成大量學生有知識少體驗、會做題不會解決問題、有生命沒有生活,他們很少有去親力親為的在場機會,缺乏去經歷、去做事情、去解決問題的機會。”王曉燕表示。

在演講中,王曉燕以中國當下的教育問題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當下實踐性教育、研學旅行當中應該關注的要點和目標,並對研學旅行的前世今生進行了具體的闡釋。

“通過研學旅行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和對人民的熱愛之情,通過研學旅行要發展素質教育,引導學生主動的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也要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王曉燕説,“讓學生在旅行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在研學旅行中學會生存、做人做事、學會生活,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促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王曉燕表示:“打破當前青少年成長髮展中對各種知識學習的人為分離,消除人與自然之間的人為屏障,消除單純的科學知識學習所造成的時人與社會的分裂,建立起知識、文化與人格完善的橋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老師、各位校長、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今天就《加強實踐性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這個話題跟大家做交流。因為我們今天的會議主題非常好,首先它是面向未來教育的主題論壇,另外一個就是要突出實踐性教育這樣一個功能。

我們知道這個月的9月10日和11日全國第五次教育大會召開了,在這個教育大會上,對未來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以及我們教育的根本問題、根本任務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我們來探討加強實踐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這個話題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在有限的時間裏,我想與大家一共交流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為什麼要加強實踐性教育,二是如何加強實踐性教育,三是我對關於加強實踐性教育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對於為什麼要加強實踐教育,我們説我們先思考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教育是什麼?教育是時代發展的産物,教育也是為時代發展而服務,那麼我們今天的教育到了何時何處?在21世紀對於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有很多説法,譬如科技對教育所帶來的挑戰,譬如經濟發展對教育所帶來的挑戰,也譬如教育內部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品質的提升、教育公平等等的挑戰。在這些挑戰裏面,現在最讓我們擔憂的一個話題,也是最熱點的一個話題,就是在資訊時代,在這種源源不斷的大量的資訊面前,在大數據高科技面前,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將如何選擇。我們説現在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工智慧跟我們教育的契合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這個是2017年的時候,第一個人工智慧索非亞已經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公民,我們中央電視臺前一段時間一直在播機器人會思考嗎?機器人有感情嗎?世界第一個公民的索非亞在2017年的時候在聯合國萬物的未來、技術迅速變化時代的可持續發展大會上進行發言。

因此,在這樣的時代,我們人類、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我們的孩子面向未來哪些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來應對時代的挑戰。目前,各個教育都在研究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21世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能成功的融入未來社會,才能在滿足個人自我發展的同時,推動整個社會與人類的健康發展。那麼在國際方面,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在反思教育中提出了重要的觀點,就是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也就是説,在裏面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當今世界的教育格局正在發生巨變,其中涉及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空間,在過去把教育理解為有計劃、有意識、有目的和有組織的學習,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都是制度化的,但是人的許多學習都是非正式的,我們在生活中學習到的許多知識並非有意為之,這種非正式學習是所有社會化經驗的必然體驗。

什麼意思呢?我們到現在為止很多的對教育的認識都是認為只有在學校裏進行的才是學習,學校之外進行的那都不是學習,那麼書本上的才是學習,社會上的、家庭裏的、街道上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沒有納入我們學生學習的範圍,但是在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的時候,我們看到這種時代的發展讓我們認識到正規教育之外的學習具有重要性和相關性。那麼在現在世界各國也包括我們國家已經提出了這樣的一個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就是從傳統教育機構轉向混合多樣性和複雜的學習格局,讓學校教育和正規教育機構與其他非正規教育經驗開展更加密切的互動,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拓展學習的空間和網路。

這是國際上的一個共識,那麼對我們國內來説,從十八大以來到十九大,到這次9月10日全國第五次教育大會,我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命題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説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這樣一個根本任務面前,他説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就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為了加快教育現代化、為了立德樹人,還要補齊我們教育短版,我們中國的教育短版是什麼呢?就是實踐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主要問題就是在於對書本知識的過渡關注和對實踐活動的相對漠視,從而造成大量學生有知識少體驗、會做題不會解決問題、有生命沒有生活,他們很少有去親力親為的在場機會,缺乏去經歷、去做事情、去解決問題的問題。

剛才我聽了周彬老師的發言,我只聽了一部分,沒有全聽,我不完全同意他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他説的一些跟我們教育部指導方向上還是有些偏差,但是其中有一點他説的是很多學生不知道該怎麼選擇?在新高考面前,那麼教師也不知道怎麼樣指導學生去選擇?包括現在大學裏面的一些老師,那麼這個就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少實踐、少體驗,在我們這個學校教育當中,認知與實踐,知與行是分離的,那麼實踐教育環節的薄弱甚至缺失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中小學發展素質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瓶頸。高考改革不僅我們國家在讓學生進行選擇,美國、日本、芬蘭很多國家都讓學生去進行選擇,為什麼人家就能把選擇做得很好,而我們的學生當你給他現在機會的時候,他卻不會選擇,就是因為他沒有體驗、他沒有實踐。

舉個案例,我剛才説有生命沒有生活,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是寧波某小學開學第一天,吃午飯的時候,半數孩子面對盤子裏面的蝦傻眼,孩子們不是不愛吃蝦,而是不會剝蝦,校長説這個結果他已經很滿意了,因為他剛調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會吃蝦,會剝蝦孩子的數量是個位數,有的小學在開學第一週要先教孩子如何摔跟頭,才不能讓自己摔的太重,小學一年級40人的班裏面只有9個學生會繫鞋帶,學生缺少動手能力,缺少生活體驗和實踐,當你給他選擇權的時候,他怎麼會去知道該如何選擇。所以陶行知先生説:“中國向來所辦的教育完全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裏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住房子不造林。他教人有荒田不知開墾,有荒山不知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的子弟變成書獃子。他教富的變窮,窮的格外窮,強的變弱,弱的格外弱。”所以面向未來我們要重新審視教育的價值,重新堅持教育與生産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讓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相融合。

我們現在和未來面向切實促進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實現育人方式的重點突破,必須全面加強實踐的育人功能,切實發揮實踐教育的重要價值。在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面向未來教育的著力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六個方面下工夫,這六個方面下工夫就是第一個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工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工夫,要在增長知識監視上下工夫,要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工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工夫。

在這次全國教育大會上特別提出了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樣的勞動觀念應該怎麼樣去構築我們的教育體系?於是提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這次全國教育大會的一個最新點就是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提出了勞字,因為原來我們都説的是德智體美,而且在裏面提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候,提到了我們在立德樹人中所要立的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所要樹的人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且提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

怎麼樣在社會實踐性教育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2017年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裏面,在那裏面對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途徑提出了六種實施的方法,包括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和組織育人,我主要説説實踐育人這個環節。在實踐育人這個途徑裏面,它幾乎提出了20種實踐育人的形式,比如説提出了開展各類主題的實踐教育,這樣我覺得我們現在全國所有的學校都在做,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主題實踐教育,包括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利用歷史博物館、文物展覽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等地開展文化教育,這個也是非常盛行。另外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法制教育、文化藝術教育、科普教育、國防教育。

利用環境保護、污水處理企業開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在這裡面特別提出了加強勞動實踐,加強勞動實踐裏面大家可以看到它一個是在學校的日常生活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參加校園內的勞動,另外一個教育引導學生在家務勞動中,比如説通過日常的洗衣服、倒垃圾、做飯、洗碗、拖地、整理房間的力所能及的勞動教育,現在我們全國有很多勞動教育基地,每學期有幾天的時間把學生帶到勞動教育基地裏面去體驗,那是一種特別安排的勞動機遇,但是在我們實際上的政策裏面還提出了在學校內和家庭中的勞動教育,這裡面也特別提到了要組織研學旅行,把研學旅行作為實踐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當然裏邊還提出了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什麼是研學旅行?西安推進研學旅行是比較早的,第一期西安就是我們教育部研學旅行的試點實驗區,現在在全國各地依然有些地方對研學旅行內涵的理解其實還是不夠的,前一段時間我們剛做過全國31個省市全國研學旅行大調研,在我們教育界對於研學旅行定義裏面,特別強調了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另外特別提出了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關於研學旅行的目的,是怎麼樣把它和國家發展、把它和立德樹人聯繫起來,研學旅行是實踐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它是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在學生中著力提高的是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研學旅行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和對人民的熱愛之情,通過研學旅行是要發展素質教育,引導學生主動的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也要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

在這裡面對於研學旅行提出了它的根本目的、基本前提、著力點和突破口,我們看到它明確的提出研學旅行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樹人和培養人才,在這裡面已經提到了讓學生在旅行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在研學旅行中學會生存、做人做事、學會生活,促進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促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這裡面研學旅行最重要的突破口是要進行統籌協調和整合資源,現在最關鍵的一點是如何在研學旅行、如何在實踐教育中落實立德樹人,也就是説現在在推進研學旅行在實踐教育的過程之中存在著一種現象,就是活動是活動、實踐教育是實踐教育,它和立德樹人沒有形成一個很強烈的相關性,怎麼樣在這個研學旅行或者是實踐性教育活動之中來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這個是我想舉的一個做得好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能夠統籌資源,而且又是把實踐和立德樹人聯繫起來,首先是黃岡地區,我們説它是革命的一個聖地,為了弘揚這種紅色基因,孕育這種精神高地,他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實踐育人體系。第一個就是善於的開發和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第二個就是設計的環節就是讓學生我走紅色路,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意志磨煉,在我走紅色路的基礎之上,讓學生進一步認知昇華,叫我懂這熱土,在我懂這熱土基礎之上,進而我是建設者,讓學生參與當地的社會實踐,怎樣促進當地的社會發展。在這個基礎之上,把這種精神叫精神伴我行,強化精神共鳴和文化傳承。最後切實身體力行的弘揚這種紅色文化。

這樣一個實踐育人體驗它體現了一個研學實踐教育的一個內涵規律,就是要讓學生首先是以身體之,去體驗,親自去體驗我走紅色路,然後以心去悟之,體悟我懂這熱土,在體驗和體悟基礎上進行價值認同精神伴我行,最後踐行知行合一,弘揚這種文化,所以實踐教育有內在必然的規律,我們要按照實踐教育的規律去進行實踐教育活動。也就是習總書記説青年要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許多學生正是在社會實踐和系統活動中樹立對人民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這些都要落實到具體的環節之中。

對於研學旅行來説,我們的實踐活動開發具有示範意義的活動課程,建立適合於實踐活動的基地,開發這種精品的線路,探索能夠促進實踐活動的發展體系,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些工作目標。目前我們在全國推進建立一個佈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研學實踐教育網路,它是以營地為樞紐、以基地為站點的這樣一個研學實踐教育網路,也就是説,學生晚上在營地中住宿,白天在營地中接受教育,但是他不能僅僅局限在營地之內,他在白天的時候還可以到營地周邊的基地,比如説營地周邊的傳統文化基地,或者愛國主義基地,或者科普基地、自然生態基地學習,晚上再回到實踐教育營地裏面。

所以教育部對研學旅行的基地和營地都提出了明確的具體的要求,比如説要進行課程的開發和線路的設計,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主題,要有專業的師資和講解人員,而且基本上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對於基地的要求還有管理體制保障機制以及對於在本地區、本行業的示範性。對於基地還給它羅列出了一些版塊,比如説優秀傳統文化版塊、革命傳統文化版塊、國情教育版塊等等,國防科工版塊、自然生態版塊。在去年2017年12月份,教育部公佈了204間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14家研學實踐教育營地,今年最近我們又評選了300家左右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30家左右的實踐教育營地。

我們就是要通過在這樣一個以營地為樞紐、以基地為站點的研學實踐教育佈局裏面推進實踐性教育,對於營地的要求比基地的要求更多一些,因為它要有集中食宿的服務,另外對於營地來講它能夠具有活動組織和協調服務的功能,也就是説要和周邊的基地來形成對接。

怎麼樣在研學實踐活動之中具體的進行統籌和推進?在2017年的10月份,我們又公佈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行課程解讀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就是綜合實踐課程要進行統籌考慮,我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統籌。一是要統籌各學段、二是要統籌各學科、三是統籌各種資源、四是統籌各種師資配置。比如統籌各學段,這是在杭州富春小學的例子,小學一共六年級,如何統籌各學段?一年級假日小隊參觀富倫生態公司,親眼目睹回收牛奶盒迴圈再生的過程,二年級小河觀察員對富春街道太平浦四號渠的水質進行跟蹤檢測,清理沿河兩岸的垃圾,三年級同學來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四年級孩子則對社區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探訪,五六年級學生對富陽境內10多個條溪流的分流進行統計實驗。

在一到六年級有各時段的連續性和統籌,低年級的學生在實際活動當中側重於讓學生觀察記錄描繪,中年級學生去調查、分析、説明、資訊加工,重在理解知識、技能的簡單應用,高年級的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進行統計、實驗,重在綜合評價和認知。

如何在實踐活動中統籌各環節?我們説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這樣一個活動,研學是目的,旅行是載體,所以要從教育目標上推進研學旅行的話,我們首先需要一個問題的環節是問題驅動,讓學生帶著課題去旅行,也就是説帶著課題用這個問題驅動他在旅行過程中的認知,然後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問題展開探究,在真實情境的探究過程中,有教師、同伴、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的共同協作來共同尋找問題解決的辦法,當他遇到很難問題的的時候,不能解決的時候,我們給他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援和腳手架。最後要進行成果分享,研學這個實踐活動結束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總結、提煉和昇華。

這個就是怎麼樣把學校和外邊的校外的基地聯合起來,這個是重慶把數小學的例子,每個學校都有每個學校的育人目標,怎麼樣把學校和校外的實踐活動聯繫起來,這所小學有了這樣一個必要的程式,就是通過三輪備課推動課程設計的落地,第一輪是分頭備課,也就是説學校和研學實踐基地的人分別圍繞著主題進行備課,包括內容設計、實施流程、人員分工、安全預案等。第二輪是對接備課,學校與其他課程研發團隊對接各自的課程設計方案,進行深度溝通、研討,取長補短。第三輪是現場備課,到基地現場按照聯合研發的教案,模擬學生的身份進行全流程體驗、查漏補缺、完善教案。在這方面都可以通過這樣的一些環節來落實,當然我們其他的學校,比如説跟博物館之間的對接,也有的學校做得非常好,大致是按照這樣的環節和流程。

現在研學實踐基地跟學校對接的時候,學校這方面是要求研學實踐基地帶著課程來投標,他對他課程的特色設計與學校之間的關聯就要平分,課程的特色設計,比如説研學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特色、設計,包括他對學生所産生的影響,還有就是這個實踐教育基地課程的實施與保障,包括他的課程的研發、他的場所、他的教師隊伍、他的課程評價和安全保障。通過這樣一個雙向的互評,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對學校的管理、教師和學生進行評價,同時學校也對研學實踐基地進行評價,雙方互評來形成一個一體化的這樣一個實踐教育的網路。研學實踐教育的總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從這種個體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形成對於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

我們現在看一看國外的例子,他們是怎樣推進這種實踐性教育活動的,芬蘭曾經一度在OECD組織的測試中多次取得世界第一,現在進行跨學科的教學,芬蘭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這是在芬蘭的小學校裏面六年級進行的一個《我和我的城市》的這樣一個實踐活動,我和我的城市這樣一個實踐活動是憑藉著這种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它的創新性已經得到國際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怎麼樣推進學校裏面這樣的實踐性活動?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我和我的城市》,我曾經三次去芬蘭,芬蘭其實它的國土面積並不大,它這裡面城市的一個學習環境就是一個500平方米的小城鎮,在這個小城鎮裏面有著15家公司的商業場所,在學生進入《我和我的城市》之前,小學生先在自己的學校接受理論課,再到《我和我的城市》的真實情境中體驗,這些課程包括創業知識、工作和生活能力兩個主題,話題涵蓋社會、經濟、商業、創業等領域,比如説為什麼要交稅?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不同的職業領域不同的薪水?

在課堂學習之後,就讓他們進行實際的真實情境的體驗,嘗試將學校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在這裡邊學生們扮演各種角色,比如説銷售助理、教師,孩子們拿著銀行卡在這樣的真實的城市裏面去購買商品和服務,也有的當老闆,向員工支付工資,還有的跟城市的這種能源廢物管理公司簽合同,還有的孩子扮演市長的角色,接待外賓。也就是説孩子的課堂從教室拓展到了校外,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實踐。

這樣的實踐性教育會産生什麼樣的育人效果呢?於是在角色扮演中孩子們能夠通過獨立的工作和團隊,體會到自己在社會這個大集體中所擔負的責任,在體驗和失敗的過程中贏得別人的信任,增強自信心,進而促進自身的成長和發展,也在履行責任中獲得才幹,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讚譽。也就是説,在這樣的一個實踐性的教育中,激發了自主的學習能力,使他們感受到自主的學習樂趣。在75%的六年級學生説項目增加了,他們對經濟問題的興趣,並且節省了資金,有的説我了解到每個人和每件事都如何影響這個社會。

而我們的孩子高考的時候都到高三了還不知道自己如何選擇,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在哪?我和這個社會會發生什麼樣的關係?所以我們面向未來,要培養的孩子就是要培養他們的這種自主學習,會自主選擇的這樣一個實踐能力,這種創新精神和態度,那麼把現實生活和教育聯繫起來,那麼在我們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裏面特別提出要通過實踐性教育、通過實踐性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和創意物化的能力。剛才我們通過《我和我的城市》的實踐性活動裏面,這就是一個具體的説明。

我們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實踐性教育,在這裡面把實踐性教育活動和它的落實立德樹人裏面的價值體驗相連接起來的時候,那麼學生是要在進行體驗體悟和體認的過程之中讓他關注實踐、立足實踐,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把書本中的知識變成實踐,學以致用,在這裡面他才能夠進行價值體驗、才能夠進行問題解決、責任擔當和創意物化。這是如何加強實踐性教育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我們的一些政策指導思想。

最後我想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對加強實踐性教育提出幾點建議和我的一些思考。我們説面向未來,我們要培養的學生適應未來的能力在這裡面,這是一個21世紀的能力模型,我們在學校裏面要培養學生的一些基礎的能力,這裡面就是基礎的能力支撐著思維的能力,而實踐的能力又引導著思維的能力,這個也是心理學方面的一個研究,在這裡面我們看到實踐教育確實對學生會産生積極的影響。對於上課來講,上課這種影視音頻這種被動的接收對於學生的思維的鍛鍊、對於他的能力的形成也就小于20%,但是讓學生參與能達到20—75%,最後實踐性學習,在真實環境中,在老師陪同下,去提出問題,去現場練習的時候,他卻能夠達到75%的效果。

面向未來,從宏觀層面來説,對於我們國家培養人才來講,加強實踐性教育將成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樣一個重要的途徑,為此我們需要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微觀層面我們還需要多一些那樣的實踐中的典型這些案例,不斷的把它進行提煉,以實現實踐與理論的再迴圈,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從具體的來説,我們對於加強實踐性教育的理論研究還非常重要,目前從我們國內對於實踐教育的理論研究來説,更多的是引用國外的研究成果,自然主義、建構主義、體驗式教育的等等都是國外的這樣一些理論成果,而具有我們中國特色和基於我們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實踐教育的理論研究還很薄弱,那麼未來對於中國特色的實踐性教育理論研究還需要亟待加強。

第二個就是理論研究和我們的實踐研究之間還要進行深度的融合,目前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比如説就拿研學旅行來説,把國外的很多一些理念,甚至把國外的一些研學旅行的模式,原封不動的搬到中國來,比如説關於把童子軍這樣一個模式搬到中國來,但是它適不適合中國這片土地呢,你的理論研究在實踐之中又是怎麼樣去貫徹呢,所以現在對於這方面我們還沒有一個更好的融合。

另外一點就是特別重要的,就是實踐性教育和立德樹人的一個統一,我們説立德樹人是我們推進實踐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踐性教育過程之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和價值創造,現在在加強實踐性教育過程之中,很多學校都在搞,那麼對於活動的組織也很重視,那麼對於活動的過程,在活動推進的形式也很轟轟烈烈,但是活動的效果怎麼樣?活動回來以後具體到對學生的價值觀、對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的提升到底有沒有産生效果,是不是真正能夠促進立德樹人這個還有待考量,所以説很多的這種實踐教育的內容還比較的膚淺,所以要加強實踐教育內容上的不斷深化。

比如我們現在從研學旅行來看,很多只是停留在參觀為主,而且都是停留眼睛課程和耳朵課程,只是讓學生看和聽,沒有讓學生去參與,沒有讓學生去主動實踐,沒有讓學生在這種活動的過程之中去解決問題和創造性的去解決問題。

最後進行實踐性活動它要完善實踐性教育的統籌協調機制,我們説要進行實踐教育,有學校內的實踐教育,家庭裏面的具體的實踐教育,比如養成勞動的習慣,他還要進行校內外教育的結合,才能把我們的實踐教育落地,但是我們現在對於實踐教育的這種統籌協調機制,社會各個部門還沒有形成。

另外一個就是加強實踐性教育的安全保障,實踐性教育涉及很多的部門,比如説交通、食宿、衛生、旅行等等,在這樣的一個環節裏面,這種安全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關於加強實踐性教育的,比如説一個很具體的保險來怎麼落實,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個國家層面的各個部門之間這樣一個保障措施的協調。

最後加強實踐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非常重要,我們對於書本知識的學習,怎麼樣來落實知識點,中國是世界上做得非常好的,可以説是最好的,但是對於怎麼樣推進實踐性教育,應該説我們的教師還缺乏實踐性課程方面的知識,而且學生的實踐能力很薄弱,但是我們教師的實踐技能也是不足的。

另外關於實踐教育教師的數量也是非常匱乏的,當然對於實踐性教育的資質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在我們對全國那麼多家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進行調研的時候,就有的提出實踐教師他到底怎麼樣去進行職稱的評審,現在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沒有説實踐指導老師這樣的一個資質,我們教師資格證裏面沒有,所以他們在職業專業化道路上的發展就會受阻,職業未來發展的途徑前途也不明。

最後我們説要加強實踐性教育,我們的目的確實就是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最後我要説面向未來,讀書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我們通過實踐性教育,就是要打破當前青少年成長髮展中對各種知識學習的人為分離,消除人與自然之間的人為屏障,消除單純的科學知識學習所造成的時人與社會的分裂,建立起知識、文化與人格完善的橋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最終落實我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