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往屆生考研熱度升高 理想高校就像“白月光”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作者: 葉雨婷 李曉盼 | 時間: 2018-09-18 | 責編: 段留芳

距離考研報名時間還有不到一個月,王子丹拿著去年已經翻看過一遍的筆記,開始了考研“二戰”。當作出“二戰”的決定時,她發現自己的同班同學有不少也正在準備第二年的考研。她認為,去年自己沒太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今年有經驗了,分數應該會提高不少。

 

 

  據了解,近幾年,考研報名人數持續增長,去年已達到238萬人。據中國教育線上的統計數據顯示,往屆生越來越愛考研了。去年,全國考生中應屆考生131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比2016年增加19萬人,往屆考生數佔總報考人數的45%,考生中往屆生報名增幅超過應屆生。

 

 

  “二戰”,只為夢想照進現實

 

 

  隨著就業難度不斷加大,不少學生選擇通過考研讓自己的簡歷更加漂亮。自2017年起,在職研究生首次納入統考,也使得不少已經工作的往屆畢業生萌生了考研“鍍金”的念頭。除此之外,不少學生放棄了不錯的工作機會選擇“二戰”“三戰”,只為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些。

 

 

  張瑾月就考了兩次,如今在新疆某高校讀研究生。“我第二回考完後,感覺成績不理想。但幸運的是,工作單位的面試通過了。在收到入職通知的那一天,我才等到國家線,竟然通過了!我也是糾結了挺長時間,到底是工作還是考研復試,最後決定接著讀研”。

 

 

  本科就讀的學校是三本的張瑾月表示,當初考研是“想再提高一下學歷”。

 

 

  然而,“二戰”並不是那麼容易。張瑾月説:“第二次準備得比第一回還晚,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有工作了。從畢業一直到10月份,我的心理波動很大,特別糾結。其間,我也找過幾次工作,但心儀的工作都要求研究生學歷,讓我最終下決心考研。”

 

 

  王子丹正在經歷張瑾月的道路。為了“去北京”,為了“一個更好的學校”,王子丹現正在緊張地復習。

 

 

  王子丹如今正在河北某高校就讀。“我特別想去北京。我們班考研的多一半都是去北京的,哪怕過得特別慘也要去北京。而且我們這個專業要去現場、下工地的。作為一個女生,我想讓自己以後工作好一點、環境好一點。小城市的狀態我不喜歡,再掙扎一下吧”。

 

 

  考研還是工作,這是一個問題

 

 

  隨著考研的熱度持續升溫,一些已經找到不錯工作的往屆畢業生也選擇通過考研重回校園。

 

 

  趙亮研究生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已經有了一個穩定工作的她仍然選擇了第三次考研。

 

 

  “考研是我本科時候就已經做出的選擇,我第一次考研是大四,當時和國家線差一分,失敗了。畢業後,我在家復習了一年。第二次考研的面試成績是369,我考了368,又擦肩而過了。”趙亮説。

 

 

  第二次考研的失利,讓趙亮十分沮喪,於是和男朋友一起去上海工作,生活也逐漸穩定下來。“我當時的工作有點像記者或新媒體小編,有時候出去採訪,有時候做微信公眾號。2016年9月,我還是辭職準備回去考研。”趙亮説。

 

 

  當時趙亮一個月底薪是5000多元,生活挺不錯。“不過到了9月,看到研究生入學了,我又想起了自己的考研經歷。既然可以有再一再二,那我就再搏一次。如果不行,我可能真的就跟研究生無緣了。”趙亮説。

 

 

  説起如此執著的考研經歷,趙亮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我對自己不滿足,不想一直就在這種公司待著,感覺生活沒有挑戰性。而且,做記者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當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與學生時代“白月光”式的夢想碰撞,辭職考研在這部分年輕人嘴裏是人生“最後一次任性”。

 

 

  考不考研,不必隨波逐流

 

 

  考研究竟為了啥?2017年,中國教育線上一項關於考研動機的調查顯示,“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是考研的主要動機,比例超過70%。而比較茫然、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以及為就業備胎分別達到30%、21%。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時表示,“往屆生考研人數增多,主要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對於現在的就業崗位不滿意,甚至就業以後重新又失業了,他們需要通過考研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這也反映出當下社會的就業難度比較大,本科階段教學和就業市場之間脫節,使這些學生必須通過重新考研來獲得就業砝碼。”

 

 

  在考研與工作之間徘徊,一方面是社會因素導致,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年輕人對於自己的定位和目標不清晰,導致在人生發展選擇上隨波逐流。

 

 

  儲朝暉建議,學生應從中小學階段就儘快、盡可能找到“真實的自己”,並沿著自己的天性、優勢的方向去發展,不要緊跟著考試分數跑。“如果把所有時間交給考試,就會丟掉真實的自己,之後很難再找準未來的路。在中小學階段就發現自己的優勢,對於學生在上大學樹立專業目標,將自己的優勢和社會需求對接起來,走入社會前明確未來就業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應採訪對象要求,王子丹、張瑾月、趙亮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