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幼兒園摸家底別搞成“因財施教”

來源: 瀟湘晨報 | 作者: | 時間: 2018-09-13 | 責編: 段留芳

“你家是自購房還是租賃房?你家戶型是什麼樣?你家房價是多少?”近日,這樣的一連串跟“房”有關的問題出現在了深圳市龍崗區童夢可園幼兒園下發的《“我的小區”主題調查表》中,經由社交媒體發佈後,迅速引起網友熱議。(9月12日《南方都市報》)

雖然幼兒園已經澄清“並不存在外界猜測中的摸家底、要當地産仲介等情況”,只是為了讓幼兒了解自己家所在的小區而已。但説實話,若説純屬無心之過,恐怕也難以服眾。

試問,真要讓幼兒了解自己周邊環境,何須具體到是租房還是購房,以及什麼戶型什麼房價?這些真的是幼兒需要去關注的嗎?孩子們的世界理應是單純的,為什麼非得從小讓他們明白貧富貴賤?這些真的跟教學內容有關嗎?其中教育意義到底何在?是要讓他們從小清楚自己的“身份”,還是要從小培養“炒房客”?

在讓孩子入園的時候,也許很多家長都遇到過要和孩子共同去幼兒園面試的尷尬。因為只有雙方都符合要求,孩子才能入園。包括某些中小學在內,調查家長職業更是十分常見的做法。去年,上海某民辦學校在學生面談過程中,要求家長做問卷調查,不僅考察家長們的學識,還要求填寫爺爺奶奶的學歷、工作單位等資訊,儼然一副查三代的架勢。

但不管怎麼説,調查家長職業之類,總歸還有點遮羞布的意味,直接調查房子的戶型與房價,未免有點赤裸裸。當然,查三代也好,查房産也罷,本質都是一樣的,看似滑稽無厘頭,也可輕鬆解釋成無心之過,卻都是教育功利化的一種表現,背後是嚴重跑偏的教育理念——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財施教”。

貌似誰家裏房好,誰家裏錢多,誰最能拼爹拼媽,甚至拼爺拼奶,誰就是學校眼中的好學生。如此跑偏的教育理念,從一開始就是歪的,又怎能有教無類地公平對待所有學生,又怎能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無奈,在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優勢教育資源更是普遍稀缺的背景下,家長們普遍存在“難上的就是好學校”的心理,讓某些傳説中的好學校更加傲慢。

教育者應該立志成為“大先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而不是撥著算盤去摸家底,把教育做成功利的生意。 舒聖祥(安徽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