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權威政策 >

教育部:全國資助學生經費總投入增長近1倍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曉霞 吳雨航 | 時間: 2018-09-06 | 責編: 吳雨航

中國網9月6日訊(記者 王曉霞 吳雨航)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就全國學生資助有關情況進行具體介紹。

據了解,2017年,全國資助學生9590萬人次,資助經費總投入1882億元,資助經費總投入增長近1倍,這説明瞭經費保障能力和資助強度顯著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的6年間,全國共資助學生達到5.2億人次,資助經費總投入達到了8864億元,成為我們國家一項重大的民生支出。

基本實現“三個全覆蓋”目標

據教育部財政司司長趙建軍介紹,目前我國已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在學前教育階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補助”的原則,各地因地制宜完善了學前教育資助政策;

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實施營養改善計劃;

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助學金制度,實施了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政策等;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助學金制度,實施了國家免學費等政策。

在本專科生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新生入學資助、“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政策體系。

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三助”崗位津貼等制度。

這些資助政策,使我國的學生資助工作做到了“三個全覆蓋”,即各個教育階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基本做到了“應助盡助”,在我國基本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

田祖蔭:學生應樹立理想消費觀,杜絕“燒錢”現象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田祖蔭在介紹是説道,應努力落實“五個加強”,確保學生資助工作規範有序。一是對學生的個人隱私加強保護。今年,我們利用各種機會向全體學生資助工作者提出明確要求,請他們務必要擰緊“保護學生個人資訊和隱私”這根弦,讓資助工作更合規、更有愛、更有溫度。

二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加強指導。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決定資助政策落實效果的基礎性工作。教育部專門發過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完善認定辦法,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確定本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指導標準。各高校根據各地指導標準,結合學校所在城市物價水準、高校收費水準、學生家庭經濟能力等因素,確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和資助檔次。各高校同時健全了校、院、年級、班級四級資助認定工作機制,提高認定精準度,杜絕了當眾訴苦、互相比困現象。

三是對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學生和家長加強服務。我們會同國家開發銀行連續兩年印發專門通知,明確要求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城鄉低保學生、通過高中預申請的學生,不得要求其再提供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材料。對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鄉鎮(街道)民政部門、村(居)委會、原就讀高中“三選一”證明即可辦理,做到了讓老百姓少跑腿、少煩心。

四是對大學生合理消費加強引導。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大學生過於熱衷消費,“開學季”成了“燒錢季”。針對此情況,我們通過網站、微信等多種途徑廣泛呼籲,無論是國家資助、社會捐助還是父母給的“血汗錢”,都是來之不易的,廣大學生應當樹立理性消費觀念,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不追求奢侈消費,“量入為出”地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五是對學生資助各環節的工作加強規範。在財政部、教育部領導下,我們于2017年開展了“全國學生資助管理規範年活動”。2018年,我們繼續高舉“六規範”的大旗,即規範管理制度、規範監管責任、規範資助程式、規範資金管理、規範資訊管理、規範機構隊伍建設,指導各地、各校開展“回頭看”,全面提升學生資助規範化管理水準。特別是針對縣級資助中心和中央高校,我們明確要求做到“八公佈”,即公佈資助項目,公佈申請條件,公佈資助標準,公佈申請、審批、發放的程式,公佈申請、審批、公示、發放的重要時間節點,公佈辦公地點,公佈工作人員,公佈辦公電話,通過公開透明,促進資助工作精細化、規範化。

據悉,在教育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的領導下,特別是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指導和幫助下, 11年來已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1360億元,支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220萬人次、1039萬人。在各省資助中心的支援下,預計到年底,開發銀行累計發放助學貸款將突破1600億元,支援學生突破2500萬人次、12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