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北京課後託管配套政策將公佈 多校統計家長意願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本報記者 劉冕 | 時間: 2018-09-06 | 責編: 段留芳

解決“課後三點半”難題,本月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提供課後託管服務。昨天,記者從東城區、朝陽區、海澱區和門頭溝區的多所中小學了解到,有些學校已經開始徵集家長關於放學時間的意向,有些已經開出課程單供學生家長自選。許多家長表示:“課後三點半”,應該讓孩子們動起來。

市教委表示,相關配套政策正在最後修訂,近期將公開發佈。

課後託管不僅是“看護班”

“課後三點半”服務並非最近幾年才開始有。作為一名70後,市民劉先生回憶,自己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就有“管理班”。“每個月收費大約5元,絕大多數同學都參加。寫完作業,看護老師會幫助檢查。放學了,基本所有人的作業也已經寫完了。”

時過境遷,類似的純看護班很難再聚人氣兒。匯文第一小學教學副校長倪彥鵬介紹,目前,大約半數學生課後三點半後會自願參與各種社團活動。“曾經有5個看護班,即使是低年級學生參加的也不多,已減少到了3個”。相對而言,學校社團活動由本校教師負責,特色更突出,頗受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的喜愛。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中小學都提供課後服務,主要是以社團活動、興趣培養等形式開展,大部分課程學校不收費或只收取少部分費用。記者隨機採訪的26位中小學生中,20位平均每週有兩三天課後會參加社團活動。

家長呼籲讓孩子動起來

早在今年4月,海澱區已經著手“課後330”的安排。該區教委主任陸雲泉表示:“課後服務內容,不能安排集體補習文化課,不能安排集體講新課,不能趕教學進度。” 中關村三小每週一、三、四開設“課後一小時活動”,18家機構進駐學校。據統計,上學期該校在京的三個校區,一共開設了180種課程,主要集中在藝術、體育和科技三個方面。海淀民族小學每週三下午固定的課後一小時,全校練習書法;每週五下午,各班會開設家長講堂。

王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學四年級。他建議,畢竟是課後,希望可以增加更多體育運動類的活動,讓孩子們“動”起來。彭先生的孩子在海澱區上學,他説:“三點半放學,原本是讓家裏老人將她送去校外的培訓機構繼續上課。現在可以在學校裏活動了,希望不要再只讀書,而是讓孩子們真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兒。”還有家長建議,校內託管班應該有細緻的規定,避免有學校打“補差”擦邊球。

目前,一些中小學開始進行家長摸底,就下課時間是3點半、4點45分還是5點半等進行意向調查。多位學校老師表示,目前將先繼續舉辦社團活動,之後根據教委發佈文件對課後服務進行調整。也有一些學校已經列出了“課後三點半”的課程單。東城區一所小學就發佈了約40門課程,其中包括臉譜繪畫等傳統文化類課程。門頭溝區已在全區中小學建立彈性離校制度,全面開展課後託管服務工作。每週一至週五完成規定課時之後至17時30分,學校將開放教育資源,提供場地條件和管理服務。教師可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免費提供答疑、個別輔導,也可以根據學校現有場地、設施和師資等,與家長委員會協商確定具體課後服務內容。該區教委介紹,參與課後服務的師資通過聘請本校教職工或符合課後供給來源要求的校外人員為指導老師來解決,聘用人員必須由學校校委會審核同意方可使用。

校外託管班“出新”穩生源

隨著校內託管班全覆蓋,部分校外培訓機構也開始嘗試新變化,以穩住生源。比如新東方推出了“找個學霸當榜樣”活動,用明星吸引關注度。學而思與一家電視臺每週推出一堂“大師課”,並全面納入家長課程,提供覆蓋小學1至6年級的180節家長課程。同時,一些培訓機構打出了“素質培養”的噱頭。

業內人士表示,最近出臺的一系列規定明確提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衝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時30分,不得留作業等。“以前學生3點半放學,家長會選擇補習班或興趣班‘安置’他們。現在改為五點半放學,學生到家吃過晚飯,可能已經超過六點半了。家長就不會再給他們報課外培訓,所以各家機構都會根據新規做出課程時間和內容方面的調整。”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初步統計全國有超過38萬家培訓機構。以往,培訓機構火爆原因是教育評價模式與標準過於單一,家長希望通過“補課”實現超車。“但若僅瞄準提分,一定沒有未來。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培訓,都應該定位於服務學生成長髮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