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要聞 >

改革後北京高考成績只佔60%?北京市教委回應:係誤讀

來源: 北京晚報 | 作者: 牛偉坤 | 時間: 2018-08-28 | 責編: 曾瑞鑫

本報訊(記者牛偉坤)北京市教委日前對外公佈了2020年高考改革方案。其中,關於綜合評價錄取試點方面,方案指出,原則上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學生總成績的60%;那麼,這是否意味著2020年考生的高考成績只佔總成績的60%呢?昨天,市教委發展規劃處處長姚林修做客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節目時對此作出了澄清。

姚林修表示,綜合評價錄取和綜合素質評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出現這一誤讀,是有人對這兩個概念作了混淆。本市2020年高考採取的是“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的是語數外統一高考成績450分加上三門等級性考試各100分,總分共750分;綜合素質評價是重要參考。

而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渠道,是未來要向教育部申請的一種招生模式,這種模式依據統一高考的成績、學業水準考試的成績、學校的面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在這種選拔方式中,統一高考成績佔比原則上不低於總成績的60%,“有人理解成所有錄取都以這種方式進行,這是不對的。”

姚林修解釋,綜合素質評價錄取試點,是未來想探索的一種利用綜合素質評價從“選分”到“選人”的一個小規模的試點項目。也就是説,未來會選擇很少的學校,拿出少量計劃來進行試點,以求進一步拓寬選拔人才的途徑。“這部分數量比較小,對大多數學生來説,還是要走統一高考錄取這一渠道。”

據了解,綜合素質評價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中及時、客觀記錄反映學生綜合素質主要方面的具體活動,收集相關事實材料。學校每學期對計劃提交給高校的事實材料和活動記錄進行審核,並負責公示和確認。

學校將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高校招生參考。相關高校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方向,制定科學規範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提前向社會公佈,使用情況必須規範、公正。目前在本市的保送生、自主招生、高水準藝術團、高水準運動隊、藝術體育類專業、運動訓練和民族傳統體育、高職自主招生等類型招生中,招生學校都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資格審核和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原標題:

改革後高考成績只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