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
“想怎麼嗨,就怎麼嗨!”這樣的一句口號,在高考過後成為流行語。寒窗苦讀十二年,在翻過高考這座人生第一座高山之後,很多學子瞬間進入到一馬平川般的“後高考時代”。從規律來看,至高考結束到進入高校就讀,之間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像一個特殊“窗口期”——百無禁忌的放鬆模式,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常態。
卻總有樂極生悲的。據武漢媒體報道,一名17歲的考生小張在高考之後開始放縱娛樂,連續十天熬夜打遊戲結果暈倒在電腦桌旁;另一名18歲考生小陳,則在連踢兩小時足球後引發“肌溶解”。最近幾天,醫院接診多例“嗨”過頭引發身體不適的考生。
從“熬”到“嗨”,這種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例子,在“後高考時代”可謂是不勝枚舉。但值得深究的是,考生們沒有累趴在書桌前,卻倒在了電腦旁,這裡面不乏“報復性放縱”的成分。都説高考就像一場十二年的馬拉松,堅持下來,著實不易。但你看,幾乎所有馬拉松運動員衝到終點後,都是隨著比賽的頻率再往前跑上一小段,正是這種慣性趨勢,才讓運動員能夠得到身體上的機能保護。這個語境,對於考生們也亦然。
遊戲可以玩,足球可以踢,現在進行時的世界盃也要看,考生都是年輕人,這些活動對於他們來説,都是一種放鬆。但問題是,有些考生卻想把這些活動“畢其功於一役”,甚至抱著找回“失去的三年”的補償心理,在短時間內進行高負荷的嘗試,最終得不償失。不得不説,這源於對自己管理的失控,更是對健康知識的缺失。
作為成人或者是準成人的考生們,很多都不具備合理規劃自己“後高考時代”的能力。畢竟之前的學業佔據了絕大部分時光,而“課堂—家庭”單調的生活軌跡,也騰挪不出太多的想像空間,因此,考生們只會簡單地選擇放鬆的方法,而這種選擇多少是帶著想當然的不成熟。這個時期,他們更需要周圍能夠提供可借鑒的方案,從而讓自己在收穫最大的快樂同時,不至於荒廢時間、透支健康。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要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給孩子多提些好的意見,而不能因為高考之後,就把自己和孩子一起放馬南山。從“什麼都管”到“撒手不管”,這樣大的跨度,孩子們可傷不起。
“後高考時代”學生應為自己的未來做些規劃。面對即將踏入的大學校園,定下一個個目標,做好一項項規劃,讓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清晰,都是不錯的方式。也有不少適齡的考生,會在“後高考時代”進入到駕考階段,除了有學有一技之長的益處之外,還能有一個“替代品”來充實自己,避免真空狀態的産生,從而完成精神上的軟著陸,這有利於高中和大學之間的更好銜接。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行性方案,事實上,暑期很多培訓班也在應運而生,類似烹飪、樂器、體育等能為將來加分的項目,都是熱門。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技能,並由此擴大社會交際圈,“後高考時代”賦予了年輕人更多的選擇性,而資訊對稱,則是其中的關鍵。
除此之外,網路遊戲、同學聚會、出國遊玩等,只要適當,並全力確保安全,都是“後高考時代”正確的打開方式。也要看到,“後高考時代”裏,也瀰漫著不小的焦慮。除了有些考生對自己成績不太理想的遺憾,還有之後填報志願的選擇綜合症。這和之前的“玩出內傷”形成鮮明對比。可見,健康度過“後高考時代”,不僅是考生要面對的,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都不可回避的問題。
我們在看到考生抱團出國遊玩的“後高考經濟”烈火烹油的同時,也應該集中力量,對更多考生予以群體性的關懷,關注青年學子的熱情不能因為高考結束就戛然而止了。客觀來説,這也算是一種“扶開工,走一程”吧。(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