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師範大學地理學部組織師生代表共30余人成立“山水共盈”社會實踐團,赴寧河區俵口鎮、蘆臺鎮、板橋鎮開展“紅色山川藏文蘊理 地理助力山水共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圍繞“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主題,通過參觀學習、調研走訪、科普講堂、科技興農、直播帶貨、文化承揚等方式,以自身專業知識助力寧河區走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的綠色發展道路,引領廣大青年學子弘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成為可堪重任的時代新人。

校地共建合作,助力鄉村振興

“很高興見證天津市寧河區俵口鎮政府與天津師範大學地理學部舉行共建合作協議簽署暨‘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基地’揭牌儀式,這是天津市寧河區政府與天津師範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內容的深入貫徹與實踐,是‘寧河日’活動成果的進一步延續和深化。我們將秉承‘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協同發展’的原則,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人才需求‘雙向奔赴’。”天津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山水共盈”社會實踐團指導教師徐可表示。


重走方舟之路,傳承紅色精神

“看著那些舊照片和文物,我仿佛能看到于方舟爺爺和他的夥伴們一起奮鬥的樣子。他們的眼神裏充滿了堅定和希望,就像我們高中課文裏的那些英雄人物一樣。我也想成為像他們那樣有勇氣、有擔當的人!”實踐團來到于方舟紅色教育基地,重走方舟路、聆聽紅色歌曲、參觀紅色主題墻繪、沉浸式體驗新生社和獄中抗爭場景、參觀于方舟故居、生平展陳館……身臨其境感受以于方舟烈士為代表的共産黨人救國救民的偉大精神和艱辛歷程,體會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獻身革命的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


探訪革命前輩,堅定初心使命

“于爺爺,您説的話我們都記心裏了,請您放心!”于增兵老人聽後,笑得更加燦爛了,他輕輕拍了拍學生的肩膀,鼓勵道:“好樣的,孩子們!你們就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繼續前行吧,讓革命的火種在你們這一代繼續發光發熱!”實踐團探訪革命烈士後代于增兵老人,如今已年過七十的老人將先輩的事跡娓娓道來,語氣平緩卻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弘揚志願精神,傳遞學子關愛

“風能小博士”揭秘綠色能源、一顆蓮子的奇妙旅行、“環保時裝秀”廢舊變時尚、水世界與沙畫藝術、微景觀生態瓶創作、“蜜蜂王國”趣事多……實踐團成員走進了寧河區俵口鎮自由村,為孩子們帶來了一系列豐富多元的生態文明實踐課程,這些課程正引領他們探索自然與藝術的奇妙融合,每一個課程都如同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這些課程不僅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愛護環境、珍惜自然的種子。

體驗“甑鄉”制陶,傳承非遺文化

“非遺不只是過去,更是未來。在盆罐莊,我和泥巴有個約定,傳承這份文化,讓更多人愛上它!”板橋鎮盆罐莊村手工制陶代表性傳人韓克勝用雙手講述著非遺的新故事。實踐團走進板橋鎮盆罐村,先後深入泥巴院、陶趣園、盆罐陶藝産業眾創空間、陶然民宿調研,體驗“甑鄉”制陶,近距離感受非遺特色文化。

熱愛求學城市,體驗“非遺”釀酒技藝

“在蘆臺春,我們不僅僅是品味佳釀,更是在守護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非遺保護,就是讓這些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讓未來的世界依舊能品嘗到這份歷史的醇香。”蘆臺春釀造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宋曉芬娓娓道來。在津門老字號“蘆臺春”酒業,實踐團成員近距離體驗“非遺”釀酒技藝,參觀“中華第一窖”、釀酒和灌裝車間,感受寧河釀酒産業與地域文化相容並蓄的獨特魅力。

直播助力振興,共繪鄉村夢想

“直播間的朋友們,此刻我正站在盆罐陶然民宿的庭院中,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光影,四週是靜謐的鄉村風光和遠處陶藝工坊傳來的陣陣陶土香氣。通過鏡頭,我將這份寧靜與美好傳遞給每一位朋友,直播不僅連接你我,更攜手共繪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小螢幕”打開“大市場”,實踐團成員前往蘆臺春釀造有限公司、蘆花里民宿、盆罐陶然民宿等寧河特色農文旅點位,化身主播助力寧河特色産業搭上“直播快車”。

展示戲曲魅力,繼承傳統文化

“哇!穿上這樣的戲服,就像是從古代走來的仙子,美得讓人心動!”十幾個小朋友團團圍住身著紅色T恤的志願者,在戲曲展示的那一刻全場發出“哇”的驚嘆。這是實踐團來到天津市寧河區俵口鎮自由村,開展“戲曲進鄉村 ‘點亮’村民文藝生活”時的一幕。天津師範大學國韻京劇社社長徐梓龍獻上了《空城計》《秦瓊賣馬》《打漁殺家》《捉放曹》等經典劇目選段,精彩絕倫的表演加上婉轉動人的唱腔,引得現場村民連連叫好。實踐團成員在弘揚傳統文化中踐行青春足跡,讓民族文化傳承發揚,讓“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更加堅定。

守護“京津綠肺”,建設美麗中國

團隊成員利用專業知識在寧河區七里海濕地進行土樣與水樣採集,同時利用無人機掃描收集數據,以期通過GIS技術及後期實驗室研究,分析當地土壤與水樣性質,為當地土地利用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推動寧河區因地制宜,走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同時深化對鄉村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等情況的深度認知,為推動鄉鎮産業發展提供科學參考。(徐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