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家廠商嘗試推出人工智慧個人電腦(AI PC)。業內專家認為,這種結合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體驗和生産力提升,但也面臨一系列技術和市場挑戰。AI與PC的結合能否加速AI進入尋常百姓家值得觀察。


多家PC巨頭入場佈局AI PC


微軟公司在今年5月發佈了專為AI設計的Copilot+PC。Copilot是微軟推出的跨平臺AI助手,是微軟推動人工智慧戰略的關鍵一環。Copilot+PC被稱為“一款旨在重新定義個人電腦與用戶交互方式的革新産品”。目前,聯想、戴爾、惠普和三星等著名PC廠商已與微軟簽訂合作協議。


谷歌公司緊隨其後也宣佈為其高端安卓筆記型電腦Chromebook Plus産品線添加新的AI功能。3月,蘋果公司推出搭載M3晶片的MacBook Air系列,也特意強調了該産品的人工智慧屬性。


在中國,聯想集團4月發佈了內置個人智慧體“聯想小天”的AI PC系列産品。小米、華為等公司也在探索或已推出具備AI特性的個人電腦。


英特爾公司中國區技術部總經理高宇表示,AI PC六大應用場景分別是:聊天機器人帶來更專業的問答體驗,本地知識庫讓知識財富得以共用利用,個人助理幫助用戶高效完成日常事務,辦公助手能高效處理文字甚至起草合同文書,多媒體助手幫助處理視頻圖片等內容,PC管理能讓遠端管理和防護更高效。這些應用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AI PC是不是真正變革


目前,各大PC廠商、晶片廠商和作業系統提供商對AI PC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對電腦能高效處理AI任務提出明確要求。


據微軟公司的標準,AI PC需配備能提供強大神經網路處理能力的硬體,如專為AI計算任務設計的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等以滿足大模型運作的需求。同時電腦需要足夠大的隨機存取記憶體。除了上述硬性要求,AI PC還需具備良好的系統優化與軟體支援。


高宇表示,AI PC是PC的“第三次變革”,通過AI為用戶體驗和生産力帶來革命性改變。


智通國際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潘春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AI PC代表了一種新型的個人計算平臺,是全新的産品變革;是産品核心屬性從‘應用軟體+基礎軟體+PC硬體’單一載體,變成了‘智慧體助理+PC硬體+全終端’的生態載體。”


“算力+隱私保護”雙重加持


AI系統需要處理大量用戶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等敏感資訊。潘春節在談到AI PC與傳統PC區別時説,除去算力,對於許多用戶而言,“AI PC本地端的AI計算能力應該是AI PC與傳統PC的顯著區別”。


“用戶可在離線環境下依然流暢地運作AI任務,從而保證數據隱私和安全。這種本地離線AI計算能力,是AI PC相對於‘雲端AI+傳統PC’的顯著優勢之一。”他説。


軟通動力集團首席技術官劉會福認為,除了具有系統性、場景性和垂直性的特點外,“本地化”是AI PC的核心特徵,AI PC強調本地端側模型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實現AI實時交互、隱私保護、硬體全連結。


一些科技博主認為,大模型必須直接整合在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的設備終端裏,才能真正實現個人化應用。由於隱私問題,許多用戶不敢把數據上傳雲端。AI PC的特性使其能在本地直接運作端側模型,模型本身還能與電腦系統深度整合,讓數據使用更安全快捷,這也是AI PC的優勢。


安全挑戰與普及


AI PC的推出並非一帆風順,首當其衝是AI與生俱來的安全問題。


微軟公司近日宣佈,將暫緩推出其為Copilot+PC設計的一項名為Recall的AI功能。Recall功能使用戶能迅速檢索到他們在應用程式、網站、圖片和文檔中曾經瀏覽過的資訊,構建一個可搜索的視覺化時間軸。不少人擔心,一旦駭客利用漏洞入侵,用戶的電腦活動記錄都會暴露。


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人工智慧安全治理專委會專家、天融信科技集團副總裁薛智慧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指出,AI PC還可能存在諸如AI決策存在偏見或錯誤、對用戶造成不公平或不良的影響等風險。比如,不同國家來源的不均衡訓練語料可能導致價值觀衝突,因此人工智慧給出的決策方案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用戶。


AI PC推廣還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用戶的真實迭代需求。5月底路透社發佈的調查顯示,目前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的使用率仍偏低。研究人員對英國、美國、阿根廷、丹麥、法國、日本6個國家的一萬多人展開調查顯示,對於目前最受認可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ChatGPT來説,人們對其使用率仍很低,日本只有1%的人每天使用,法國和英國為2%,美國為7%。


此外,因為結合新的晶片和軟體,新推出的AI PC成本普遍較高,價格不菲。雖然AI與PC結合前景美好,但目前來看進入尋常百姓家還需時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