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有利於促進外貿結構優化、規模穩定,有利於打造國際經濟合作新優勢。要積極培育跨境電商經營主體,鼓勵地方立足特色優勢支援傳統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為企業提供更多展示對接平臺,持續推進品牌建設。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達2.38萬億元,增長15.6%。在政策與新技術賦能下,跨境電商在技術、模式、供應鏈等方面已形成全新業態,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之一。


技術創新驅動


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主體超過10萬家,海外倉已達1800個,全貨機達255架。隨著跨境電商整體規模的擴大,我國跨境電商在平臺運營、供應鏈整合發展等方面呈現出全新態勢。


技術創新是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當前,數字化賦能讓企業能夠快速準確地識別海外不同市場的消費趨勢,進而靈活調整工廠的生産計劃及策略;人工智慧技術助力供需“一鍵匹配”,從“人找貨”轉變為“貨找人”,大幅提升交易撮合效率。


近年來,直播電商發展迅速,跨境電商平臺也積極探索利用新模式、新工具助力我國企業“出海”,其中,跨境直播成為新亮點。早期外貿企業跑展會,成本很高,而且通常只能見到樣品,無法了解産品背後的情況。隨著數字化外貿的興起,外貿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進行溝通,借助直播探廠,還可以實時了解生産線狀況,外貿交易更加高效透明。


與國內面向消費者的直播不同,跨境電商領域的B類跨境直播除了商品展示外,更大的意義在於為國內賣家和海外買家提供面對面的深度溝通場景,真人接待、直播探廠、實時沉浸式體驗,幫助雙方建立信任、達成交易。


當前,阿里巴巴國際站、希音等跨境電商平臺已開始探索跨境直播,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阿里巴巴國際站上的深圳碩騰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直播的9個業務員,每天抵達工位後,只需打開設備,就能一鍵開播。公司CEO羅暢説:“以前是設計腳本引流,現在更多是客戶來詢盤,我們可以實時互動。”希音也嘗試通過其APP內的互動式購物直播節目發佈新品。


AI等技術也是近兩年跨境電商的關鍵詞。阿里巴巴國際站總裁張闊對記者説,AI外貿産品推出不到半年,已有1.2萬家外貿企業訂購使用,AI正驅動外貿行業走向全面智慧化。


改善物流時效


今年以來,各大平臺不僅在直播等新模式、新技術上持續探索,更在供應鏈、倉儲等方面發力。幾家跨境電商平臺紛紛推出了半託管模式。


全託管模式下,平臺為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務,降低了企業“出海”門檻、拓寬了訂單渠道,不僅為出海企業提供了全新的商業基礎設施,而且更加自主可控。半託管模式與全託管模式的主要區別體現在倉儲物流上。半託管模式更適合擁有海外倉庫物流合作商的跨境商家。全託管商家如果擁有相應的倉儲物流能力,也可以選擇半託管模式。


多多跨境和阿里巴巴國際站今年都推出了半託管服務。以多多跨境為例,目前,多多跨境可以提供國內頭程運輸—國際幹線—海外尾程運輸的三段式物流服務。在全託管模式下,賣家將商品發往國內倉後,多多跨境從國內倉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直郵至海外轉運樞紐,再由當地物流公司配送給海外消費者。隨著半託管模式的落地,在目的國擁有倉庫物流合作商的商家實現了“本對本”發貨,這對於當地消費者意味著商家履約能力增強、收貨等待時間縮短,尤其是中大件産品的消費體驗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物流時效是驅動跨境電商平臺提升單量的突破口之一。對消費者而言,物流時效性是其復購與否的考量因素之一;對電商平臺而言,高效的物流有助於塑造平臺的差異化優勢,打破同質化難題。


據了解,希音在美國、波蘭、加拿大等地設有海外倉,在全球多個地區建立了大型配送中心,通過實現物流系統的數據化,大大提升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希音美國業務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公司計劃在美國建立大型配送中心,以將物流配送時間縮短3天至4天。此外,速賣通與菜鳥國際合作,雙方聯手推出了“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産品,率先覆蓋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南韓等國家。今年3月份,“全球5日達”拓展至包括德國、法國、美國等在內的11國市場。


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中國商品在海外通過海外倉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但還需要完善售後和物流生態,以此來優化海外消費者售後體驗。


帶動産業發展


跨境電商連接著國內産業鏈供應端與海外出口消費端,如何將生産端與消費端快速匹配,提高效率?業內人士分析,新一代跨境電商的制勝之道在於“柔性、按需”,供應商通過“小單快反”模式持續提升生産效率來滿足海外消費者的需求。


新一代電商平臺出海依託國內供應鏈優勢,多家跨境電商平臺通過深入全國産業帶,助力中國製造實現轉型升級與“出海”。


希音相關負責人介紹,希音柔性按需供應鏈模式,利用實際市場需求來預測銷售和控制生産,最終減少生産過剩。如果銷售趨勢好立刻返單,如果銷售不達預期則中止生産。希音希望通過此模式,解決服裝行業高庫存問題。


柔性按需供應鏈模式的背後,需要對産業鏈上下游進行高度資訊化、數字化改造。據了解,一些跨境電商平臺幫助産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從開發、生産、倉儲、物流等各環實現全鏈路的資訊化升級,讓整體的資訊流轉、匹配和協同變得更高效、更精準,從而帶來整體效率的提升。


多多跨境負責人告訴記者,Temu(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已實現對國內製造業品類的全覆蓋,先後推動服裝、數位、家電、箱包、戶外、配飾、玩具、文具等上萬家製造業企業成功“出海”。據悉,阿里巴巴國際站為國內中小企業提供包括獲客轉化、數字行銷、線上交易、跨境物流、外貿SaaS等在內的全流程、一站式數字外貿服務,方便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全球貿易。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蓬勃發展,全球消費者對中國産品的喜愛度和需求度不斷增加。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創新,更好地溝通和服務全球消費者,縮短供需雙方距離,是實現行業高品質和可持續發展需著重探討的課題。


優化海外佈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優化海外倉佈局,支援加工貿易提檔升級,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如何促進跨境電商高品質發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寇春鶴表示,首先要進一步優化國際供應鏈管理,立足重點市場、建設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路。作為新型外貿基礎設施,海外倉建設對提升物流效率、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降低企業貿易成本都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從政策引領、金融支援、國際合作等方面發力,解決海外倉建設成本高、佈局有待完善、運營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此外,可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和平臺自建自營海外倉,支援中小微企業共建共租共用海外倉,引導專業物流倉儲公司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海外倉服務。還應抓住資訊化發展機遇,推動海外物流智慧平臺建設,促進倉儲管理體系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


在鞏固和發展存量市場、適當拓展增量市場之際,也需防範外部環境風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高技術室主任張于喆表示,針對一些發達國家可能施行的對華企業的不公平性舉措,企業要做好合規性要求檢查,避免負面衝擊,加強與主要國家監管部門的溝通,並適時尋求外部律師的幫助。


隨著中國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的提升,中國企業亟需提高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相關部門也應加強指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建議,有關部門應積極關注和保護我國中小企業在海外的合法權益,建立國別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指導和支援機制,推動與其他國家在智慧財産權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打擊跨國智慧財産權侵權行為,為中小企業出海、跨境電商行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國際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梁咏